朱丹溪的养心理论(上)

2017-12-29 20:58罗大伦
醒狮国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朱丹溪天理理学

罗大伦

有位先生,叫赵立道,快要五十岁了,一般这个年龄,大家的性情都该很平和了,这位不行,还是脾气暴躁,但是身体却不是很好,是“质弱而多怒”,七月份的时候,天很热,有一天,这位赵立道突然感觉自己很饿,于是“大饥索饭”,就是向家里人要饭吃,家里人一看,这位是急脾气啊,平时就是要什么必须来什么的主儿,于是赶快就给他准备饭,可是,这个饭要做好,也需要一个过程啊,不能说要吃饭就马上能端上来饭啊,“其家不能急具”,结果这位赵立道很不爽,“因大怒”,就这么点事儿,跟家里人就急了,大发脾气。

这种脾气,大家看看,其实是很不利于养生的一个性格,结果怎么样呢?吃完了饭,两天后,患了滞下这个病。滞下是痢疾的一个别名,赵立道一边泻肚子,一边还很口渴,于是就自己用冷水,调了些蜂蜜来喝,觉得很痛快,结果滞下还真的有点缓解了,可是就是不能痊愈。

过了几天,没办法,找来了朱丹溪,朱丹溪告诉他,别喝蜂蜜水了,然后开了个方子,用人参和白术煎水,然后用这个水来冲服益元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朱丹溪判断这个人正气不足,同时神志不安,所以用人参和白术来煎汤,扶助正气,这个益元散是利湿同时宁心安神的,朱丹溪是用这个方子来调理他的情志。

服药以后,滞下就开始减轻,但是后来,又出现了呃逆的症状,当时很多人都说,这是阳虚啊,用些附子干姜吧。

朱丹溪笑了笑,说:“勿多疑,待以日数,力到当自止”。结果,又过了四天,呃逆就停止了,同时滞下也痊愈了。

中醫认为,很多病都是我们内心所生的,我们人活着最好的状态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黄帝内经》,如果我们养心不够,心里面不安定的话,那么很多情绪就会过度,那么这种过度的情绪,就会损伤我们自己。具体的是: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所以,根据中医理论,任何的情绪过度,都会引起相关的脏腑功能的紊乱。

同时,这些情绪过度,还会具体地导致我们人体气机的紊乱,比如:怒则气上。《黄帝内经》里面就记载过“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还有悲则气消。这在临床上经常见到悲伤导致的患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乏力懒言等。

惊则气乱。猝然受惊,会导致心神不定,气机紊乱。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导致气机结滞,反应迟钝,不思饮食,运化不利等。恐则气下。会导致肾气失固,二便失禁等。

情绪如果处理不好,确实是可以导致我们患病的,朱丹溪跟许谦学习的是程朱理学,理学思想讲“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解释什么是天理人欲,说人想吃饭,这是天理,可是总想吃龙虾鲍鱼,这就是人欲了。

其实理学思想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但是被这句话给毁了,“灭人欲”,可能吗?把情欲灭了,有本事你朱熹别找老婆了,别生孩子了,可是朱熹同志显然也做不到,因为他的后代还很多啊,所以合理的解释是“控制人欲”。

实际上,客观地说,我们的欲望没错儿,但是如果我们的生活都顺着人欲,那我们的健康就没有指望了。

朱丹溪是个聪明的人,从理学思想出发,认识到了养心对健康的重要性,并为中医情志病的治疗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在中医理论中,外感病和内伤病是两大分类,而内伤病的主要病因就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大哥为饮食劳倦的调理确立了万世典范,而朱丹溪则对情志的调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后世有人说:杂病用丹溪,就是说在杂病方面,朱丹溪的贡献最大。朱丹溪的弟子们为他总结出了著名的“四伤理论”,就是说朱丹溪最擅长治疗气、血、痰、郁四个方面的问题,气血我们大家都理解,这个痰,是我们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我们讲过了,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朱丹溪极大地丰富了治疗痰的理论与经验;同时,他最擅长的,就是治疗“郁”,朱丹溪认为,人体的“气血冲和,则万病不生,一有怫郁,则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而这个郁的产生原因,主要就是情志怫郁,影响了气机的正常运行,结果导致了身体的各种疾病。

猜你喜欢
朱丹溪天理理学
朱丹溪拜师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天理与国法:灾异谴告话语中的慎刑之道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朱丹溪治病惩恶两不误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古代名医朱丹溪的治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