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效果

2017-12-31 10:19彭光成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历史教师

彭光成

一、前提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方面。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而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首先是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要职业道德素质驾驭课堂,影响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师爱可以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和向上的心理气氛,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子。

中学阶段的学生,是未成年人,但也有成年人渴望爱的需求,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可以换来学生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对老师及所教课程的兴趣,并努力去学好它。我在历史教学中从不吝啬给学生爱,从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上,发扬教育民主,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消除学生害怕答错问题的心理。课下欢迎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给与意见,提供反馈信息。学生因为记忆不牢或者没有认真听课,在回答提问时常会说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历史答案。如古代希腊罗马是封建国家,洋务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等。我化解的方法就是幽默与必要的宽容,再给予纠正,事实也证明了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历史学科的客观性较强,教师在授课时,一方面要注意严谨性,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死板,要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法。学生愿意说出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一种信任。带着爱学生的心去上课,教师才能体会到更大的职业价值,才能把历史课讲得精彩,才能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二、积极探索教学改革,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还学生主体地位,推动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钻研教学业务,提高技能。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要读得专业书很多,尤其是课本或考试涉及的内容都要搞清楚,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活水。历史教师只有业务过硬,教学艺术精湛,教学效果才会好。

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历史原本是客观的,人的参与使它变得生动。因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扮演历史角色,小组分工与合作,讨论与互评,都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模式。教师只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每一学期开始,我都会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学习历史,大家畅所欲言对历史的感知与认识。拿出一定的课时和课程,让学生选出自己的代表来组织教学。一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感受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二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展现他们的个性。

例如,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族的潮流》(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本),内容多,同学较熟悉,很适合进行合作学习。单元围绕近代中国面临外来侵略。先进的中国人担负反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因此,分小专题进行合作学习。一是外来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抗日战争等)。二是农民阶级的救国(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救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产阶级的救国(中共的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做好充分调查,确定合作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适度,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合作学习任务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合作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一定挑战性。我会依据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的原则,分别承担外国对华侵略,中国人们的反侵略,中国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的救国运动。对于三个阶级的救国运动,由于难度较大,我会给予必要的指导,提供一些相关资料。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战争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矛盾和冲突。爱国也是国家教育的主题,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才能促进人类的发展。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结果。

运用现代科技,开展多媒体教学,发挥网络在历史教学的积极作用。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参观历史记忆遗址,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生活和人生的责任。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历史学习效果

当今知识更新,教育改革的滞后,应试教育影响的束縛,导致我们的历史教学面临尴尬的境地。学生基本历史知识有限,难以消化庞大的历史内容,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被动,学习效果低下。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习活动产生、持续的动力源泉。对于兴趣的重要性,中国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要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必须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历史中的动力和作用,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持久地学习历史,从别人要求我学历史,到我自己要学历史。

从课堂入手,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使学生明白学习历史不是为了单纯的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从历史课的导入开始,创设多种“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中国春秋战国历史时,可用成语“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术语来导入,也可以讲相关人物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求知望。 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巧设“悬念”。例如,讲授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可以提出问题: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那么社会主义国家有吗?现在的中国有吗?拉近了历史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很多学生都会去积极思考,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此外,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课外多阅读一些历史书籍,传授一些记忆术,包括数字记忆、历史人物、对比记忆等,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有关历史的社团和社会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历史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历史教师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秋天在哪里
新历史
美育教师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