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有效教学课堂设疑提问的艺术

2017-12-31 10:19雷崇辉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教者教学效果

雷崇辉

一、什么是设疑提问

设疑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设疑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的手段。而课堂上的设疑提问不仅是课堂的一种智力调动行为,而且是启动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學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以此来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进而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波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语文教学中设疑提问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提问是指教师以设疑提问为手段进行教书育人的活动,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的设疑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心智,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设疑提问不应是学生惧怕的考问,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学生从老师的提问中,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促进学生往深处挖掘的自觉性,还能引导学生探索教科书之外的知识,扩展自己的学习范围,这样的设疑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明显的帮助作用。而教师则可从学生的回答中迅速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诊断学生学习的特殊困难。良好的提问是语文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行为,使学生得以表现观点,流露情感,也能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效的设疑提问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能使师生不断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考

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有趣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要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三)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

如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就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我们上课应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四)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文本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四、语文教学中设疑提问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课堂设疑提问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能即问即答

新课程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表现欲与以往大大增强,于是教者的提问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大好时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一定要根据问题难易程度给学生留恰当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组织,从而使学生的回答更加的完善、具体,使用的语言也更加准确、到位,对于那些成绩一般的同学,教者给了他们时间,也能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了课堂参与率,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语文教学中的设疑提问要正确掌握节奏,不能温吞水,也不能连珠炮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当设置必要的停顿时间,才有利于学生思维高潮的出现,也才符合学生边学边想,先想后说,想好才能说好的学习思维规律。在这样快慢适宜的节奏中,学生就能有张有弛地学习与思维,并能通过积极充足的思考过程,落实思维训练和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提高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使之逐渐形成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准确完整地表述自己认识的表达能力。

(三)语文教学中的设疑提问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语调,不能平淡如水,也不能一调到底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所举事例要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应使自己的语言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设疑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冷淡学生

语文教学中设疑提问的是教者,而解疑回答的则是全体学生,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够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也只有如此,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课堂提问时尊重学生,也是学生观察学习、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切忌只顾那些“优等生”,而要和全体学生相“碰撞”,获得学生的信赖,要用教者富有亲和力和亲切敏锐的目光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即使是成绩滞后的同学也没有被老师冷落,在这样的民主、和谐氛围下的语文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古人云,“学者先要会疑”,宋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其实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多问,课前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提高自己的设疑提问艺术,让学生在“问”中长知识,在“问”中出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到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让最佳的教学效果成为我们永远的追求!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教者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