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专题研究

2017-12-31 10:19潘苑环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矛盾家长

潘苑环

一、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高中学生的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其智力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比如,他们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和稳定在毫无直接兴趣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学习任务上,能在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中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观察事物也比较精确、深刻、全面。能通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在学习過程中,高中学生的意义识记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能按照一定的学习目的,力求分清主次,采取意义识记的方法来领会和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这一切都与他们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高中学生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他们的思维活动能够逐步地摆脱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而借助于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活动,他们试图对各种经验作出规律性的说明,用理论把各种材料贯穿起来,不断地把知识系统化,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他们在学习中喜欢探讨事物现象的根本原因,对别人的意见或教师的讲课,都不愿采取轻信盲从的态度,喜欢怀疑争论。他们在学习中喜欢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表现出有一定的主见,在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总希望对方的逻辑论证要具有说服力。

高中学生的感情较深厚,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和荣誉感都有较高的发展。他们对友谊很重视、交朋友要求相互了解,有共同的志趣,并且在遇到困难时能互相帮助,不论遇到什么风波能相互谅解,永不动摇。但是,在现阶段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交朋友不讲原则,而是讲义气、重感情,搞狭隘的“小团体”,有结伙倾向,彼此感情用事,互相庇护,这种“同志友谊感”是不健康的,应及时地给予教育和引导。

高中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升学、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当前所掌握的各种知识是他们毕业后升入高等学校学习或参加未来工作的重要条件。高中学生的兴趣更加广阔。不但对文艺性的材料感到兴趣,而且对理论性的材料也感到兴趣;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他们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一方面与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深入程度有关,另方面也与他们选择未来生活道路的志愿有关。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地加以引导,高中学生常常对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并且能够自觉地通过课外阅读,刻苦自学,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很明显,处处表现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很强。从研究所得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当代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缩短的趋势。

二、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

1.渴望别人理解与个人隐秘闭锁的矛盾

高中学生由于社会知觉和情绪体验的增多,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情感、个性与其他人的区别。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一方面促使他们愿意通过社会交往去求得别人的了解与同情,另一方面又使得他们不愿意把自己内心的一切秘密轻易地向不了解自己的人透露。特别是他们对异性产生的爱慕情谊是不会轻易流露的,就是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严格“保密”,这种心理闭锁性,年龄越大表现越明显。其实,高中学生迫切期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他们不是对所有的人都闭锁,比如,当他们和自己同龄知心者或者他敬仰的老师或长辈交谈起个人感受和愿望又是毫无“保留”。

针对这一心理矛盾的特点,教师、家长不能只从他们的外部表情就对他们的思想、态度进行简单的推断,应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和较长时间的了解,通过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比较接近实际的结论,教师、家长要充分理解他们,不要轻易责怪他们,应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给予启发和引导,而不能强制他们谈出内心的所谓“奥秘”,对于这种现象做不适当的批评和训斥是不妥当的。这只能使教师、家长和他们之间的感情距离越来越大,而不利于他们健康地成长。

2.求知欲强与鉴别能力低的矛盾

高中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他们对社会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一切新事物都有兴趣,都想了解、想探索、想趋近、想尝试。他们希望自己成为知识渊博、能力超群的人,因为只有这样,将来才能自立于社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是社会生活领域很复杂,各方面的影响和各种知识都从不同的渠道传递给他们。而高中学生由于鉴别能力低,有时常常是良莠不分,瑕瑜不辨,把“毒草”当做“香花”,把“糟粕”当做“精华”,这样就使得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与鉴别能力低之间产生了矛盾。高中学生喜欢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问题不轻易请教别人,甚至讨论问题时对别人的意见不轻信盲从,随着思维独立性的发展,总是希望按照自己的需求与观点去理解知识和认识周围的一切。

针对高中学生这个心理矛盾,家长和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向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运用讨论疏导的方法,希望他们对知识的学习精心选择,特别是对课外读物,要争取教师的指导,以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或污染。他们每天都面临着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诱惑,有的学生抵挡不住这些引诱和腐蚀而产生过失行为。因此对他们不仅要提供这方面的正面范例,还要通过反面典型引起他们的警觉。解决青年这对矛盾的根本办法,不是禁锢或消极防御,而是从正面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培养鉴别能力。

3.自我设计的趋前性与主客观条件实现可能性的矛盾

高中学生由于对未来怀有热烈的向往和追求,想象非常丰富,往往脱离了现实条件而设想自己未来的前景,这样就形成了自我设计的趋前性。如果他们自我设计的向往水平过高,而在现实生活中不论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都不可能实现时,或者是客观条件比较有利而自己在行动上只是向往而缺乏周密的自我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时,往往就会表现得时而热情高涨,时而情绪低落,时而兴高采烈,时而垂头丧气,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心灰意冷,有的甚至会怨天尤人放弃理想,消沉起来。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实现自己愿望、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或社会中的价值,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缩短自我设计的超前性与主客观条件实现可能性之间的差距,使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不懈地努力,进而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自觉性。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矛盾家长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家长错了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