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声鼓韵浸润学科教学

2017-12-31 10:19王宝利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校本评价课程

王宝利

一、课程整合概要

新课程改革,从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出发,提出了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历史、地理、社会方面知识的学习,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具有全球意识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学校所在地胡集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这里物产多样、民族文化丰富,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特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胡集书会更成为胡集人民为之骄傲一张宣传名片。它是兴起并扎根于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的一种传统曲艺集市盛会。从元朝兴起,至清初极盛,一直沿袭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如果将这些教育资源发掘出来,构建出我校的学校课程,把原来随机的、分散的教育活动用学校课程的形式加以梳理、规范,将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将社会和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具体化、科学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变革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进而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热爱人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潜能得到开发,人格得到完善,并使其逐渐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能力,就可实现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和谐主动发展的目标。课程的研发具有实效的现实意义和潜在的历史意义。

二、整合后的课程目标

一是通过课程的整合学生拥有更积极的情感态度,更加热爱家乡、热爱新生活、热爱大自然,进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

二是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及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得到提高。

三是在参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接受更多的人文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将胡集书会传统曲艺传承下去。

三、整合后的课程内容

理论研究内容:一是学习和运用目前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我校的学校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总结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并适当加以提炼和深入,發展为经验型的理论。二是在学习和运用目前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我校开发乡土校本课程的实践经验,加以提练和深入发展为经验型的理论,为研究型校本课程的教程提供理论基础。

实践研究内容:课例整合的内容,研究怎样在开发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学科的整合,怎样编写乡土学校课程?乡土学校课程内容中怎样体现国家课程的内容?怎样在学校课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怎样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怎样评价等。

学校课程内容体系

目录

第一篇美丽的校园

第二篇可爱的家乡

第一单元 家乡概况

第二单元 家乡地理

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

第四单元民间艺术—胡集书会

第五单元地名文化研究

第六单元乡风民俗

第三篇我是家乡小主人

四、整合后的课程实施

本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课堂式学习

将本学校课程与其他国家课程一样安排在课程表中正常上课,每周1课时,并有专门老师授课。

(二)渗透式教学

将本学校课程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相渗透,有机融合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把学校课程的开发实践延伸到各科教学的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完善学校课程的内容,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三)探究性兴趣小组

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专门成立了特色社团:曲艺兴趣小组,将各班有此爱好特长的同学吸收到这个研究会中。对此校本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补充完善,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四)开放实践式课堂

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活动。

五、整合后的课程评价

(一)学生学习情况评价

1.开展每月一次的三层定性评价(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谈收获体会等形式,进行自评;

小组互评: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同学间的互评;

教师评: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态度等进行评价。

2.学期末,教师综合几次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的情况,在征求学生本人意见的基础上,按“优秀”“良好”“一般”的等次对学生进行学期评价。

3.学校课程学习的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部分,作为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

(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一是教师进行学校课程教学必须有计划、有活动安排、有评价记录等。

二是教师要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三是教师要妥善保存学生收集的资料等。

我校自2015年对学校教材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一,就学生而言,在知识技能上,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视野开阔了;在学习方 式上,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高,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能力发展上,提高了学生处理信心的能力;课上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外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在情感态度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科技意识、环境意识等也随之逐步树立,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第二,就教师而言,在教育观念上,新的课程理念已在教师头脑中扎根,并逐步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方法上,学校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供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的实践空间和时间;在师生关系上,架起了师生间的桥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伙伴,协作的朋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浓厚;在自身素质上,教师通过自编教材和学校课程的实验研究,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

第三,就学校而言,在课程改革方面,我校的学校课程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收获,校本教材的编写积累了诸多感性层面的经验和一定的开发经验。在学校发展方面,学校的特色教育亦日渐鲜明,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我们增添了活力,树立了信心。总之,通过本教材的开发与学习,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也为家乡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校本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