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山区农地流转与引导规模经营的思考

2018-01-01 20:37岳国强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山区经营

摘要:引导边远山区土地流转,积极创造条件发展规模经营,优化山区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进一步提高边远山区农业生产效率,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山区;土地流转;经营

岳国强. 边远山区农地流转与引导规模经营的思考[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9):5.

阳泉市边远山区由于地处丘陵地带,一般人多地少,地块零散,二、三产业相对落后,吸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少,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有的甚至仍使用手工工具依靠人力、畜力经营土地,加之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矛盾和弊端,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边远山区农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还只是停留在零星、单一、小规模的现状。

一、边远山区土地流转的现状

1、边远山区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山区农村土地流转也不外乎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几种形式。转包形式主要是暂时无力经营土地或从事非农产业又不愿放弃土地的农户;转让的情况主要是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原承包户将承包地转让给退耕还林大户或其他种植大户,以无偿或收取一定的转让费而放弃农户承包经营权;租赁经营是因农业种植大户扩大规模经营而流转土地,集中连片规划为特色种植、蔬菜大棚或其他生产基地等进行规模种植,经营户每年向原承包耕地农户交纳一定的承包金。

2、边远山区土地流转趋势

边远山区农村土地流转跟城郊乡镇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相比,交通条件不发达,劳动力转移却较多,这些区域的土地流转不够频繁,大部分农户不愿意通过土地流转去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效益。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由于惠农政策的普及和政府行为农业产业结构調整,引导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较为普遍,发展诸如各类水果、蔬菜、特色种植等集中连片生产的需要使土地流转成为必然。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由过去户与户之间的小块流转向连片集中流转,由短期向长期稳定流转,由传统农业转向特色高效农业流转。流转的流向特点主要是土地向种养大户流转和向合作社、农场及农业企业流转。

二、影响边远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分析

1、流转意识不强

朴素的小农恋土情结根深蒂固,土地流转意识不强。通过对边远山区进村入户调查,不少农民有的单纯地执着小农意识,还有的认为现在取消了农业税,还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加之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在外出务工的农民中,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宁愿造成耕地荒芜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部分地方边缘土地抛荒现象严重。

2、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农业剩余劳动力必须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之中,并且必须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之后才会放弃对土地的使用。山区农村80%以上劳动力能从农业中稳定转移,谋生手段多样化,种地不再是唯一的途径,农民才可能有土地流转及扩大经营规模的意愿。而现阶段,大中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吸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还远远不足,不能满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3、山区土地流转信息不畅

农户对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小,流转形式单一,相当一部分流转还是在邻里和亲戚之间进行,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状态。土地流转供求双方的信息服务渠道狭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效率和规模。

4、农村土地细碎化的现状,流转成本相对较低

由于地处丘陵山区,沟壑纵横,农业机械化难以施展,还主要使用手工工具,依靠人力、畜力来耕种土地。边远山区家庭承包体现的是平均分配,人人有份,基本上一个农户占有三五块,甚至十几块,农村土地的分散化、细碎化现象普遍。由于土地的分散、细碎,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基于山区农地流转成本相对较低的前题,土地流转的受让方通过和众多的农户进行谈判可以取得较低成本,较城郊乡村流转难度相对较低。

5、农产品价格变动和农业比较效益变化的影响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敞开粮食收购保护价格,大宗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持续低迷,加之农资物价逐年升高,国家“三免一补”惠农政策补贴也无法抵消农资物价上涨幅度带来的成本增加,农地生产效益低下,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矛盾弊端得不到缓解,农民们的“恋土”意识逐渐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山区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成为可能。

三、推进山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与对策

目前,边远山区农村80%以上青壮年劳力外出就业、创业,留在农村种田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边远山区,由于长期外出务工无法耕种而出现大面积撂荒耕地。

1、政策鼓励,促进流转

要出台激励政策,明确奖励项目。如对全部转出土地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助,扶持其进城务工创业;对引导农户流转土地较多、增收效果显著的种植大户、合作社及农场等适当进行一定的财政补助;对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并带动农户增收的种养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予以重奖。

2、内育外引,培植载体

种养大户、龙头企业是土地流转的关键,可在苗种供给、病虫防治、机械推广、资金借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也可实行机关干部挂钩结对等,促其快速成长、发展壮大。要将引资金、引项目和引技术、引能人结合起来,着力招引一批专业大户,领办高效农业,推动边缘山区推进现代农业的规模发展。

3、完善机制,健全保障

(1)大力实施农民就业培训

要整合农业、劳动、扶贫、教育、移民等部门培训资源和项目,抓好“流转工程”和农民工转移技能培训。

(2)全面对接城乡社保体系

要把已经放弃经营土地进入城镇就业和在发展工业过程中失地的农民,尽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3)逐步增加农村养老投入

要全面发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尤其要加快解决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以及60岁以上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让他们放心的流转土地。

4、不断完善农村医保设施

要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山区经营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雷人画语
山区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