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技能大赛校园化的思考

2018-01-02 00:42朱玫林
关键词:国赛赛项职业技能

朱玫林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课程教学改革都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将分析职业技能大赛校园化的功能和完善对策。

1 职业技能大赛校园化的功能

1.1 省赛国赛的精英化与学校技能节的普惠性兼顾

高职高专的技能大赛,省市级的技能大赛赛项一般设有数十个,而参赛院校有几十所乃至上百所,国家级技能大赛是在省市级大赛有上千所院校组队参赛,对参赛队与参赛选手来说,完全是精英化学生的比武,学生的参与面十分有限,学校举办校职业技能大赛(或叫职业技能节),则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因为学生广泛参加。以我院2017年的职业技能节为例,设计了50多个赛项,全校在校生12000多人,除在外地实习的同学外,有10000人次参与。

1.2 课堂教学的理论化与职业技能节的实践性融合

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的一面决定了其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离不开理论知识的传授,其职业属性的一面又促使其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实践性特征,也就是在理论教学开展的同时必须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与之相协同,相互推动、理实共进。然而,目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化色彩还比较浓重。因此应当,强调各个专业的职业技能尤其是核心技能操练与养成,通过举办校职业技能大赛,可使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有机融合,强化广大同学对职业技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技能训练力度与技能操作水平。

1.3 知识学习的集成化与技能节操作的应用性互补

职业院校各个专业课程的知识,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逻辑与递进关系等,创造出来的专门知识集成化形式。这种符合学习者学习活动习惯的知识组合,与其相对应的技能操作规程及要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与差别,这也正是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强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动因所在。德国的“双元制”是世界上公认的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典范,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也出台多项文件,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际上就是解决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的科学嫁接与无缝链接问题。职业院校举办校职业技能大赛,就是为了实现理论与技能并重,促进知识学习的集成化与技能操作的应用性之间的互补,造就具有较好动手操作能力与技术水准的合格人才。

1.4 技能形成的个性化与技能节展示的分享性协同

对于职业院校的广大学生而言,他们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逻辑思维比较好,有的学生形象思维有优势,有的学生擅长理论知识的习得,有的学生擅长技能操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固然老师的技能训练指导与教化是学生技能形成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但学生之间的技能展示与交流,会对其他同学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思想认同,也应当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意涵。各个职业院校举办校本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节),使技能擅长者通过自身优势技能的展示与分享,对全体同学的技能训练和养成是一种良好的促进与推动方式。同时,由于是校本比赛,完全有条件做到比赛与训练并重,激情与智慧兼容,规范与创新协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并且,通过对各个赛项的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加强指导,严格规程,就能达成教赛相长的氛围,涵养客观公正的理念,提升严谨向上的学风。

2 职业技能大赛校园化的对策

2.1 全面发动,构建职业技能盛会

倡导组织职业技能大赛,其主旨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参赛面与全员技术练兵的问题,这种带有技能大比武性质的校本大赛,对全体学生职业技能意识的强化、对专业技术操作水平的提升、对专业学习氛围的涵养等,是其他外部精英化的竞技比赛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各个院校应当切实重视校本职业技能大赛所产生的强大效应和对专业学习发挥的潜在助推力,全面动员,生生参与,共同切磋,相互促进,综合提升,把校本赛项办成校内职业技能训练与交流的盛会。同时,应当想法设法的创造相应条件,使校内职业技能比武练兵的常态化,分专业、按年级、视项目,做到月小赛,学期中赛,年大赛,并形成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对学生全覆盖,人人训练,人人参赛,人人出彩。

2.2 赛训结合,按系部组织比赛

业界尽知,各种比赛活动只是形式和手段,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才是目的与关键。为了使职业技能大赛在各个院校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夯实组织基础、技术基础与群众基础。一般而言,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形成的基础还在于日常的教学与实训活动,组织大赛只是一个抓手和推动,是一个集中展示与相互促进的平台。因此,应当坚持赛训结合的原则,不能为办大赛而办大赛。最好是按照专业系部或教研室来设计赛项、组织比赛活动,这样,既可以调动基层办学单位举办赛事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可以增强比赛的规范性,提高赛事的专业水准。对于参赛学生而言,既可以参加所在系部所组织的赛项比赛,也可以跨系部参加比赛,使学生的个性化的专业操作技能都能够有展示和训练的机会。

2.3 紧扣目标,依据专业开设赛项

无论是省市级赛项还是校本赛项,职业技能大赛都应当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来设计,通过大赛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与培养内涵的提升。对于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的赛事活动而言,若要做到所有的专业都设置赛项,受各种外部条件的制约很难实现。但是,对于各个院校举办的赛事来说,完全可以做到按照所开设的专业均设赛项,在实现专业赛项普及化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与突破。这样,能够强化师生对各个专业的职业化与技能型认识,充分体现专业学习的本质与特色,形成崇尚技能、苦练本领、把握规程、赛学协同、精益求精的最佳教学状态与理想学习风尚,实乃善莫大焉。

2.4 遴选苗子,整体对接省赛国赛

各个职业院校举办校本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节),既要坚持普适性,又要形成特色化。笔者认为,凡是本校所开设专业有省赛国赛项目的,校本赛项的组织应当整体对接省赛国赛,包括赛事内涵、技术要点、操作规程、节点控制、裁量评判等,都应当参照省赛国赛基本要领来开展比赛活动。当然,这样做的一个最大好处,可以实现比赛规程的标准化,并为省赛国赛选拔培养苗子选手,推动省赛国赛水准的整体提升。对于省赛国赛空缺的专业赛项组织,各个院校可以在借鉴省赛国赛组织方法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专业建设的内涵要求与人才培养的个性化特色。

2.5 企业冠名,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省市级和国家级的职业技能大赛,无论是A类赛事还是B累赛事,都有企业冠名的先例,这是一个促进校企合作的有益做法,让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校企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既有利于增强比赛的动力源,为比赛开展提供设备支持与专业评判便利,也有利于企业通过大赛现场选聘人才,一举两得,互利双赢。因此,各个职业院校举办校本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节)更应当推崇企业对有关赛项冠名的做法,增强比赛的专业性、实战化与学生的参赛激情,增进校企双方的互相交流与深入了解,促进校企两方以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深度融合,实现真正的合作育人目标。同时,对于一些专业设备要求较高的比赛活动,可以将比赛现场设立在企业,提高赛项的影响力。

3 结束语

职业技能大赛的校园化,可以引领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推进项目化、实训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职业技能大赛的校园化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成员间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和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参 考 文 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2017.

[2] 曾亚纯,职业院校毕业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0):10-16.

[3] 张蔚.对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2,(8):72-74.

[4] 孙伶俐,阚文婷,张珊,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商业,2011,(11):281-282.

猜你喜欢
国赛赛项职业技能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在我校成功举办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基于赛项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模式改革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全国高职英语口语大赛回顾与反思
“国赛”十年:将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
“国赛”背景下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从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反思教学方法改进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亲历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