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筋性脏腑病❋

2018-01-02 06:28苏鑫童薛立功刘元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经筋经脉脏腑

苏鑫童,刘 琪,薛立功,刘元石

(1.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 2.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理论探讨】

论筋性脏腑病❋

苏鑫童1,刘 琪2,薛立功2,刘元石2

(1.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 2.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经筋病包括经筋痹病与筋性脏腑病,但目前中医学界对于经筋病的认识与研究多局限于经筋痹病,对于筋性脏腑病缺乏系统的认识,使筋性脏腑病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经筋理论不仅可用于指导经筋痹病的诊治,亦可指导筋性脏腑病的诊治。筋性脏腑病与非筋性脏腑病并不等同,需严格区分。故旨在通过经筋理论从筋性脏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4个方面探讨此类疾病,希望借此引发大家对筋性脏腑病的关注与研究,从而正确应用经筋理论指导筋性脏腑病的诊治。

经筋;经筋理论;筋性脏腑病

中医学界对于经筋病的认识与研究目前多局限在经筋痹病,对于筋性脏腑病则鲜有论述[1]。有学者提出,经筋病可不只表现为以痹病为主的运动系统疾患,亦可表现为以脏腑功能失常为主的内科疾病[2],即筋性脏腑病。笔者认为,筋性脏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以及诊治与临床中更为常见的非筋性脏腑病皆有不同,需要医者严格区分、准确施治方能发挥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旨在阐述笔者对筋性脏腑病的一些浅见,以期与医道同仁共同探讨,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向。

1 何为筋性脏腑病

筋性脏腑病即因十二经筋病变引起的以脏腑功能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灵枢·经筋》是《黄帝内经》论述经筋病的专篇,其系统阐述了十二经筋的走行以及病变特点,其中多条经筋病描述的症状符合脏腑病的临床表现,如“手太阴之筋……其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手心主之筋……其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手少阴之筋……其病内急心承伏梁”。由此可见,筋性脏腑病是客观存在的。但纵览十二经筋,皆起于四末,终于头身,无一者与脏腑有络属关系,且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亦云:“十二经筋内行胸腹廓中,不入五脏六腑。”如此就产生一个问题,既然十二经筋不入于脏腑,当十二经筋出现病变时为何会出现脏腑病的临床表现,筋性脏腑病是如何产生的?

2 筋性脏腑病产生的病因病机

图1显示,十二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素问·痿证》),与骨骼运动密切相关,生活中长期的活动必然导致经筋的损伤,损伤后机体可在一定程度上自我修复,但反复损伤与修复加之外邪的作用(以风寒湿邪为主),则可形成病理产物“横络”(《灵枢·刺节真邪》)。经脉穿行于经筋之中,为“横络”所卡压,经脉中的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带来三方面的影响:一是气血不行,“不通则痛”,出现经筋痹痛;二是经筋失于经脉中气血的濡养则会导致结筋病灶点的产生以及经筋损伤的进一步加剧[3-4];三是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其相络属脏腑功能失常进而引起筋性脏腑病。因此,十二经筋虽不入于脏腑,但因经脉穿行于其中,故当其病变时必然会对脏腑以及经脉产生影响,从而出现脏腑病的相应表现。与此同时,由经筋损伤引起的经筋痹痛是筋性脏腑病的一个重要提示点。

图1 筋性脏腑病产生原理图

3 筋性脏腑病的诊断

筋性脏腑病既是脏腑病又是经筋病。作为脏腑病,其具有脏腑功能失调所带来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可用于指导脏腑辨证;作为经筋病,则又具备所有经筋病的一个共同特征即疼痛。因此,在筋性脏腑病的诊断中,脏腑辨证固然不可或缺,但仅依靠脏腑辨证远远不够,筋性脏腑病的发病根源在于十二经筋病变。通过脏腑辨证,借由相络属的经脉可以提示病变经筋;而通过疼痛找寻结筋病灶点,则可以明确病变经筋及治疗靶点。因此,筋性脏腑病的诊断需将脏腑辨证与经筋辨证有机结合,方能追根溯源指导治疗。

4 筋性脏腑病的治疗

所谓“治病必求于本”,中医治病前必先明确病因病机,方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经筋损伤可出现结筋病灶点,引起“横络”卡压,使经脉不能正常运行气血,进而引起筋性脏腑病。故治疗时必以经筋辨证,明确病变经筋,找寻结筋病灶点,针对结筋病灶点进行治疗,用解结之法挑拨横络,解除卡压,使经脉中气血得行,则脏腑功能自能恢复。正如《灵枢·经筋》所云:“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而在非筋性脏腑病中,相应的脏腑及其所络属的经脉本身有虚实变化,故治疗时或仅以脏腑辨证施以汤药,或循经取穴施以毫针以求补虚泻实,从而恢复正常的脏腑功能。因此,筋性脏腑病与非筋性脏腑病的治疗原则和具体方法截然不同。

在筋性脏腑病中,经筋损伤产生的“横络”对经脉造成的卡压所致的经脉气血不通以及脏腑功能失常并非脏腑本身的虚实变化,松解结筋病灶点,解除“横络”卡压则经脉自通,无需对经脉以及脏腑本身进行治疗。相反,针对筋性脏腑病的治疗,若仍采用治疗非筋性脏腑病的治疗原则,亦即《灵枢·经脉》所言:“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之法,不对损伤的经筋以及产生的结筋病灶点进行治疗,则无异于舍本逐末,南辕北辙。虽可解一时之患,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5 结语

近年来,关于应用经筋理论指导筋性脏腑病治疗的大量文献见诸报端[5-7],说明筋性脏腑病的治疗逐渐受到业内同道的重视,但其中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系统应用经筋理论指导筋性脏腑病诊治的临床研究;二是多数研究仅单纯地停留在用某种特定疗法治疗某种特定的疾病上,且临床报道多为小样本病例,其可靠性及可重复性尚待斟酌[8]。经筋理论是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筋性脏腑病的系统诊治则有赖于经筋理论的指导。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对经筋理论的认识,并进一步挖掘整理。

[1] 路贵敬.浅谈薛氏经筋理论及其临床意义[J].光明中医,2014,29(8):1585-1587.

[2] 刘杰.经筋理论临床治验理论探讨[J].北京中医,2003,22(5):23-25.

[3] 苏鑫童,刘元石,杨涛,等.长圆针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 29(2):153-155.

[4] 苏鑫童,马晓晶,薛立功,等.论经筋痹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4):381-382.

[5] 尚军,李江舟,孟苏华,等.长圆针松解腰椎横突治疗顽固性呃逆29例[J].中国针灸,2012,32(10):906.

[6] 王淑娟,李江舟,王松子.长圆针解结天宗次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2265-2267.

[7] 董宝强,李江舟,张书剑.长圆针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痤疮194例[J].中国针灸,2011,31(9):850.

[8] 侯春福,韦嵩.经筋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819-1821.

R686.3

A

1006-3250(2017)11-1529-01

北京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QN2016-14);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Z131107002213039);首都医学科技发展基金(SF-2007-Ⅲ-32)

苏鑫童(1989-),男,福建莆田人,医师,医学硕士,从事针灸及神经内科的临床与研究。

2017-03-26

猜你喜欢
经筋经脉脏腑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脏腑疏通术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