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02 21:31张瑞琴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胜任高端岗位

张瑞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北京 100070)

基于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研究

张瑞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北京 100070)

传统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和全方位、多样化护理服务的需求。本文围绕护理专业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引入胜任力理论,探索构建基于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贯通培养模式,力图促进护理教育改革和护理人才培养的科学化。

胜任力;高端护理人才;贯通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高素质护理人才和高水平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中专护理教育渐呈萎缩态势,对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市功能定位,迫切需要培养大批胜任岗位工作的高端护理人才。《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学生成才通道。开展中、高职与本科教育贯通培养、联合培养改革试点,探索推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因此,高端护理人才贯通培养试验班应运而生,由我校和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培养高端护理人才。

本研究以我校护理专业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为例,引入胜任力理论,就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贯通培养展开研究,探索构建行之有效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1 岗位胜任力理论

1.1 概念

胜任力是指某一岗位上获得最优绩效的员工所具备的稳定性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个体的行动表现与工作绩效紧密联系,并能够预测今后的工作绩效;第二,在特定岗位和任务中能够将高绩效与一般绩效个体相区别;第三,具有综合性、情境性、动态性特点;第四,胜任力水平是可以测量的。

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是指护士职业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能区别绩效优秀与绩效一般者的潜在、发展、持久的综合特征[1]。

1.2 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要素

关于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要素,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展了比较成熟的研究。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高端护理人才培养要求,高端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要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护理专业知识、医学领域多学科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临床护理专业技能、科研与创新能力、教学技能、外语能力、概念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独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际理解与沟通能力、关系建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弹性、自我评估能力、关注质量与安全、信息寻求能力、职业价值观与态度、主动性、乐观自信、身体素质、成就动机、利他动机、组织权限意识[2]。

2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端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要素模型,笔者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2.2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2.2.1 转变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理念就是要树立符合护理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基于我校护理人才培养实际,要做到“两个突出”:一是要突出综合性、应用型特点,要区别于普通高校学术型护理人才培养,更关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与实际价值;二是要突出岗位胜任力,根据护士岗位胜任力特征,注重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结合社会需求和首都城市定位进行高端护理人才培养。

2.2.2 确定培养目标 依据岗位胜任力特征确定高端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应用型和学科型相结合的高端护理人才。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外,还应具备一定护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外语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2.3 改革课程体系 要坚持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相应岗位胜任力要素进行界定,分解为具体任务并落实到教学中,构建符合护理岗位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新型课程体系。要按照岗位胜任力要求,系统设计护理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实训课时,包括课堂实践、实验室实践和课后实践等,使学生早期接触专业,不断提升操作技能。采用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从单项操作到综合操作,从模拟人到真人,从实验室到临床,从简单重复训练到实际应用,不断推进实训、见习、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与临床零距离,全面提升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临床适应能力。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部分课程设计见表1。

图1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2.2.4 更新教育方法和手段 围绕护理人才岗位胜任力要求,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基于问题的学习、情境模拟、项目教学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创造性思维,提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而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设网络学习环境,开发网上学习平台,提高教师和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各学科实践教学配备高、精、尖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到现代化护理环境,增强职业自豪感。护理实训中心在布局上模拟医院实际,营造仿真临床情境,使学生能够有真实的体验。学生按照未来就业岗位对技术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实现实践教学与临床岗位零距离。

2.2.5 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传统考核评价往往重结果评价而轻过程性评价、重理论考试而轻技能考核、考试内容重记忆轻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极为不利。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要突出能力本位,注重过程性评价。理论课考核将平时成绩纳入最终考试成绩,实训课考核既包括实习或见习报告,也包括学生综合表现。二是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于知识、技能等能够衡量的胜任力要素,可通过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进行评价;对于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无法进行衡量的胜任力要素,可通过小组汇报、专题讨论、面试、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评价。

2.2.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所具有的崇高的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孜孜不倦的钻研探索精神等,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3]。因此,要建立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首先,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改进教师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教学手段,提高整体素质,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其次,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制定有效激励机制,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要大力加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为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表1 基于护士岗位胜任力的部分课程设计

3 小结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端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我国虽处于起步阶段,但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提供了全新视角。此次设计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运用,但由于高端护理人才贯通培养试验刚刚起步,最早的试验班学生只有两年多在校学习时间,因此无法有效开展效果验证。本研究将持续跟进贯通培养试验,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和改进。希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护理人才培养的科学化,为卫生类职业院校护理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刘俊丽,张俐,冯正直,等.护士胜任特征的概念和成分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0):941-944.

[2]代郑重.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研究[D].吉林:吉林医科大学,2014.

[3]彭广飞,王凤枝.高职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策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150-151.

G420

A

1671-1246(2018)01-0065-03

猜你喜欢
胜任高端岗位
高端油品怎么卖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