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者如诗书如其人

2018-01-02 23:51李永建
时代报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

李永建

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内,珍藏着一幅长约13米、总计1.1万多字的小楷书法长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作品端庄遒劲,隽秀大方,运笔灵活多变,洒脱飘逸,每每让观赏者驻足停留、赞叹不已。

这幅作品是河南省杞县73岁的书法家王伯振为了表达自己对焦裕禄的敬仰之情,在焦裕禄逝世53周年纪念日前,历时半个多月完成的巨作。

人间最优雅的劳动

纵观他的艺术生涯,见其腹有诗书气自华,情到深处品自高。王伯振自幼喜爱书法,他认识到,书法艺术是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必须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上下求索,彻底地向古人取法、求法,一门深入,取精用弘,以最大勇气“打进去”,以最大的胆量“打出来”,皓首穷经,锲而不舍,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古人,继承古之精髓,才能创作出有分量有情感有特色的作品。王伯振说:书法是人间最优雅的劳动。

少时缺墨少纸,他便以磨平的大方砖做纸,用红粘土对水做墨。一位亲戚得知他喜爱书法后,把家中珍藏的一本柳公权的《玄秘塔》书帖送给了他。他视若珍宝,爱不释手,天天带在身上,一有空闲就认真临习。这本帖子奠定了他的书法功底。在县电视台工作期间,他有幸结识杞县著名书法家杨静波先生,经常登门求教,在杨先生身教言传下,受益颇多。

为了提高书法技艺和理论水平,多年来,每当夜晚家人睡去,他依旧在古法帖之间寻找笔墨的涩进力、清刚力、苍拙力、虚实力。花开花落,他付出长期的坚韧与自省似的拼搏,用一支柔毫书写了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王伯振坚持订阅多种书法专业报刊,他多次参加省书协举办的书法培训班进行学习。还两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的函授学习,并到北京参加面授,虚心向名家求教,接受名家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书艺大进。他还在网上开通了自己的书法博客,同网友交流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

多年来,他广泛研读历代书法理论著作,汲取前人论书精粹,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艺术境界。同时大量临帖,从名家法帖中汲取笔法技巧,体悟用笔之道,取其长为己用,探寻书法之妙道。王伯振认为,笔墨是文人的风骨,是时代的精神,也是文化的“外衣”流淌的“生命”,鲜明的气质;从古人抑扬顿挫、精金美玉、茂密回环、俯仰偃卧的线条、篇章、墨韵中总能窥视一种风气、一种涵养、一种审美的特征。他还善于把握时代的审美发展观,在学习古代书法资料的同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变化、运用和发挥。因此,王伯振的书法沉凝练达,书写起来不疾不徐,但他的用笔带着一股胆气。看他书写,有时将笔蹲到毛笔的最短处,有时他侧锋平铺,宣纸上腾起一股色彩的云烟;有时他负阴抱阳,凭着书写的经验将字迹洇化得润意饱满。

在他的笔下,一个个字浓墨重彩,淡然玄化,开合有度,裂岸惊空,带着一种张扬的力量,和一种雷霆万钧的气势。

最是墨香能致远

学书五十多年来,王伯振持奉“取法乎上,转益多师,博学多闻,虚心好问”的理念,谨记欧阳中石先生“学书法不能光写字,要练书外功,贵在学古不泥,食古能化”的教誨,坚持多临,多读,多看,多积累,善领悟,勤思考,求创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一日懈怠。就是出差在外,他也随身带着书帖和砚台,临池不辍,从未间断。书写时,他展卷挥毫,物我两忘。在归纳学习的方法时,他常说:“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可以说,这既是他学书的辩证法,又是学书的方法论。

在艺术追求上, 王伯振认为,首先是要培养“爱好”和“兴趣”。常言道:爱好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无功利的,有兴趣,才能持之以恒,才能挤时间、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一步步在艺术道路上有所收获。其次,就是要“善悟”。边写边悟、边悟边写。学习书法要用手、用脑,更要用心,用心去揣摩书道、领悟书法,有时,甚至要用生命来领悟。通过悟道,弄通书法规律,理解书法中的“理”。理通了,理论修养就提升了,意境也就开阔了,其笔下的表现才会随之融通变化,不至于僵化板滞。再次,要“修德养气”。研习书法艺术,立德立品很重要,古人认为书法之德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天地之理在德正,艺术之理在心正,德配天地,道贯古今,才是书家的最高追求和极致目标。德艺双馨是每个艺术工作者的至高追求,通过修德养气、修身炼性、净化心灵,可以提高人生境界、更好地把握书法的文化内涵,增加书法的雅气,使之臻于高雅的境界。

出生于1944年的王伯振,经过半生不懈的努力,在书法上也取得了颇多成就。目前,他是中国书画摄影协会理事、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毛体书法艺术协会河南省分会副主席、开封市分会主席。其作品先后荣获“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翰墨颂伟人全国书画大赛”金奖;“中华艺术英才奖第四届全国书画大赛”老年组金奖;“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请福聚福送福得福全国书法作品展览”万福金奖;“第五届金鼎奖全国书画大展”金奖;“共和国六十华诞全国书画大展”新锐金奖等等。其作品被收入《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翰墨颂伟人全国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中国当代书画家精品》《中国书画家精品》《中国书画名家名作收藏大典》《中国书画篆刻界名人录》,《中国楷书选集》,《中华王氏宝典》等书。多幅作品先后被五台山藏经阁、河南大学图书馆、焦裕禄纪念馆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外机构和名人收藏。被授予 “庆新中国六十华诞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书画名家”“中国百名功勋艺术家”“世界公益与文化和平和谐大使”等称号。

唯艺术根性不变

他以书法寄情,用精简到极点的“黑白二色”写出自己的人格精神与心情;又以书法为切入点,尝试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深刻挖掘,再倾注以情势,回馈在笔墨文字间,写出中国文化对自己的某种启示。

王伯振的书法,风格多样。有的古拙朴厚,有的潇洒灵动,有的老辣重拙如金刚之杵,有的轻松活泼如流水行云。其楷书结体稳健、端庄遒劲、隽秀大方,具颜筋柳骨又灵活多变、洒脱飘逸。其隶书,广采汉碑之长,兼熔伊秉绶宽博大度之势,用笔古拙雄沉,大气磅礴,给人一种朴茂刚劲,端庄秀美之感。其行书点画如高山坠石,运笔似行云流水,富有弹性,落落大方,显示出“风姿柔媚、清润秀逸”的自然美感。其草书运笔如风,点化精妙,顺畅柔和,放而不纵,逸而不狂,随意挥洒,且流畅自如,深受人们的喜爱。

说起书法创作,王伯振说,书法就象排兵布阵一样,心是司令员,胳膊是团长,手是连长,指头是士兵,毛笔、水墨是武器,纸是战场,要打好这场笔墨仗,一切听心的指挥。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用笔沉稳、流畅、变化丰富,不拘一格。既能守住规矩又能灵活变通,既有出色的整体效果,又不失精彩的细节表现;既能被局部的生动传神所打动,又能被整体的严密合理所震撼。让观者为之精神一振,眼前一亮,神清气爽。

谈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体悟,王伯振认为,书法练习必须学习传统,练好基本功。传统的古代书法经典,能够流传下来就说明有它的艺术生命力。书法练习没有深厚的基本功,就像练武术没有基本的踢腿功一样,难以创作出具有恒久生命力的作品。那些急于求成、丢弃传统、游戏书法、以丑为美对待书法创作的人,不仅有悖传统书法经典的美学追求,也难有其广阔的群众艺术基础。

书为心画,又为心声。书者如诗,书如其人。有飘逸的诗人情怀,有一颗回向传统的道心,有灵动传神的翰墨书香。王伯振以自己独有的姿态在这片精神自留地里春种秋收,夏耕冬藏,抒写着人生的诗画世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
纸的艺术
诗书画苑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书法等
爆笑街头艺术
图说书法(三十九)
书法等
少年书法优秀作品选登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