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8-01-02 12:19任永生
文教资料 2017年26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方法

任永生

摘 要: 在书法教学中审美能力与书写技能的培养同等重要。教师应当将审美教育融合渗透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审美热情、观察能力、思考习惯、个性审美、通识审美五个方面,初步探讨书法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 书法教学 审美能力 培养方法

一、审美能力

在书法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书写技能的训练同等重要。审美是人对事物所蕴含的美进行感觉和品评的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审美能力是人们感知、赏鉴、品评事物美的能力。审美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生活实践中日积月累形成发展起来的;审美能力决定了审美水平。具体来讲,审美能力主要包含三个要素:

1.审美感知力。审美感知力是感官之于美的敏感程度,是关于对象的声音韵律、色彩配置、外观造型等形式因素的识别能力。一个感官健全的人,虽然在感知范围内的事物都可能引发其感觉,但美感鲜明的事物更能够快速并持久地吸引感官的指向,进而产生精神的愉悦和满足。

更重要的是,通过反复的审美活动,久而久之,由欣赏美而获得的精神享受便孕育了心理需求,而这一需求又成为激发追寻美的原动力。由此可见,通过后天的引导培养,能够及早唤醒人的审美知觉,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学习越早越好。最好在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引导开始接触笔墨纸砚,初步了解运笔知识和各种字体各大书家,从而自觉将审美感知转向书法艺术,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审美感知方面,大部分中专学生都学习过,对于书法艺术并不陌生。

2.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力是对审美对象所蕴含的美感元素的解读能力,不仅包括对外在美、形式美的认知把握,还包括对美之内涵、美之韵味的理解领悟。审美理解是人对美的综合性认识,是之于美的一种认同与悟性。审美理解类似于一种“职业习惯”或者说本领——面对众多精美的物事,能够一见倾心慧眼识珠而且心领神会直达精髓,是长期学习、历练的积累。

书法教学审美理解的培养,适宜在学生审美感知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侧重培养。目前书法专业大都是三年制,那么在第二学期的中后段开展比较合适,当然也需要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

3.审美标准。审美标准是判断、品评对象美的逻辑标准,是审美感知力与审美理解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开始,人的审美标准并不清晰确定,常常是左右摇摆、飘忽不定,而随着学识阅历的增长、眼界的逐步开阔,审美倾向渐趋明朗,最终形成审美逻辑体系。

在书法领域,正如美的形态有多种多样,审美标准千差万别,不同书家的审美逻辑和美学追求迥然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可谓仁智各见、各领风骚。所以,学生审美标准的培养应当遵循针对性原则,力求个性化不搞“一刀切”,这是书法教学的基本方针。

审美能力决定审美活动的质量,审美能力体现审美品位的高度。书法的表现技能与审美能力是互为因果、相得益彰的,运笔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审美能力的支持。而书法创作更是典型的张杨个性,作品所要表达和追求的,完全取决于书家的功力和审美。仅凭娴熟的表现技巧,无法创作出独具匠心、品位不凡的作品。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養。教师应当把审美教育融合渗透到教学训练的各个环节,从点滴开始,从细节做起,循序渐进逐步积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断促进学生美学素质的稳步提高。具体来讲:

1.培养学生的审美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仅凭一时的的兴趣是无法长久的。心理学认为,人的兴趣发展是呈阶梯式递增的。开始仅是一种新鲜感,只是认为有趣好玩;只有通过科学的定向培养和逐步强化,将兴趣与学习目的相结合,使兴趣升格为志趣,学生才能形成稳定积极的心理需求,才能具备恒久的学习热情。

审美能力应当从学习热情或者说审美热情的启迪培养入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点,比如大篆与小篆的变化传承、蚕头燕尾的隶书笔韵、多宝塔和勤礼碑的关系由来、董其昌的自成一格等,然后借题发挥详细讲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对于书法的浓厚兴趣。

如课堂教学中学生练习感觉稍累的时候,教师可以暂时停下脚步,将准备好的某一主题知识娓娓道来。这种知识最好是与当前的练习紧密相关,比如在初级阶段可以讲讲毛笔的起源和种类,或者各种宣纸的工艺和特点等,较高阶段可以说说书法字体的种类和演变,或者某位大家的成才历程等,让学生看到书法艺术的无穷奥秘和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热情。

审美热情源自爱美的热情。只有爱美的人,才会主动寻找美、欣赏美;只有爱美的人,才真正懂得美。对于书法学习,只有发自内心地真正喜欢,才会热情饱满乐此不疲;只有爱生活热爱美,才会珍惜美、追求美、创造美。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逐步强化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更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艺术志向,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欲“明察秋毫”,必“细观其纹理”;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所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观察能力的锻炼,是审美培养的开端,观察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提高审美的敏感度与洞察力。审美,关键在于审。只有细心用心观察,才能看出端倪,发现妙处。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强调“眼到”,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锻炼观察能力,提高审美眼力。比如练习笔画时,要仔细观察每一画的起承转合和运笔要领;学习单字,应认真分析整字的黑白比例和间架结构;而临摹字帖,则应当通观作品的空间留白谋篇布局,等等。

3.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思考的过程是区分概念、理清关系进而形成逻辑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解析,才能将所见与所得消化吸收;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才能化繁为简浓缩精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细致的观察佐以缜密的领悟,是锻炼书法审美、孕育书法智慧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思考,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endprint

比如教师可以先就某一课题适度展开课堂讨论,比如初学书法是该从正书还是行书练起,或者临字帖与临碑帖哪个更有效等,要求学生各抒己见,最好是能有独到见解,然后将此题留作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研究。

4.培养学生的个性审美。审美能力决定审美想象的高度,个性审美是艺术创造力的源泉和基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标准,审美的品位高低各异、相差悬殊。对于书法创作来说,其过程与实质,就是书家将个人的审美理解和美学追求,以某个主题为统领,用独到的形式语言进行解释和表现—作品的艺术高度,完全取决于书家独树一帜的审美。

进一步讲,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境况,有着不同的审美。以书法大家颜真卿为例,他的代表作如《多宝塔感应碑》、《勤礼碑》、《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每个作品之所以风格各异、匠心独具,便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个性审美是比较复杂的,属于较高阶段的能力培养。教师应当结合每一位学生的进度,根据他的审美趋向和表达意向,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鼓励形成自己的审美体系,追求个人的表现风格。

5.培养学生的通识审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感性认识越全面丰富,理性认识才会更准确深刻。只有“见多”,才能“识广”。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通识教育,引导他们见识更多的风格流派、经典力作和大家风范,拓展学生的眼界,全面培养审美能力。只有广泛涉猎,才能领略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增强眼力提高审美品位;只有集众家之妙,才可成一己之得。

通识教育包括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现在,仍有不少学生只重专业不重文化,整日沉湎于技艺的苦求。这样单纯学艺的结果,充其量只是个写字先生难成书家。“功夫在诗外”,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切能力素质的源泉——要让每一位习学书法的学生都明白這个道理,自觉加强通识方面的学习积累。

当然,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的这桶水必须够量、够味。书法教师仅有高超的表现技能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多闻强识博学通记,不断拓宽知识面放大格局,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艺术学养。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长期感官刺激和心理体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终身学习、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审美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个人的参悟能力和努力程度。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培养,仅仅只是一个基础、一个开端,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历练与探索。

总之,在书法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想方设法,因材施教,由浅入深,有的放矢,将技能训练与审美培养巧妙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审美基础,不断提高艺术学养,走上健康成才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诗豪.书法教学与书法艺术审美教育[J].美术学报,2003(4).

[2]孙倩.关于大学书法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8(7).

[3]王云,王雪.书法教育中审美教育与教学方面的研究[J].才智,2013(33).

[4]王宗年.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J].文教资料,2013(22).

[5]朱建华.融审美教育于书法教学之中[J].考试周刊,2014(8).

[6]付宇.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培训,2017(6).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