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VR电影中兴趣中心的视听元素设定

2018-01-02 23:25杨晨,彭聪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视听语言

杨晨,彭聪

摘 要 VR电影的出现使得观众获得了不同于传统观影的新颖体验。但是随之而来的观影习惯变更使得影片兴趣点设置机制产生了变化,所以在基于传统视听语言基础上,我们探索出了VR电影观影兴趣点的设置机制。

关键词 兴趣中心;VR电影;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9-0035-03

2016年以来,VR(Virtual Reality,汉译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热门话题在人们生活中被不断提及,但早在被称为“VR元年”的2016年之前,这一技术就以如日中天的发展趋势在诸多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而言,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①。而电影同样被卷入这一技术潮流之中。蹒跚起步却活力十足。它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虚拟境界中。在观众走进电影场景时,可以360度查看周围的环境。毫无疑问,影视艺术是逼真性极强的艺术,尽管艺术和现实之间可以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完全重合。而VR打破了这堵墙,它使观众完全融入虚拟世界里并取代现实,这样影视的假定性将不复存

在[1]。VR电影带来了崭新的观影体验,但其昂贵的制作成本、繁琐的制作工序、奇缺的作品積累同样也成为了被人们广为诟病的焦点。2014年,《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导演林诣彬,导演了VR短片《Help》。2016年6月,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宣布要拍摄面向家庭的VR电影。随着VR技术在电影拍摄制作各个环节中的渗透,其产生的电影作品赋予了观众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与观影冲击。以往的电影,只是用粗浅的技术手法再现现实中的视觉和听觉而已。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产生出高清的图像和声音,在克服了“图像视差”(由于两只眼睛所处的水平位置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场景,所看到的也是有偏差的。这种偏差显示在左眼和右眼中,成为图像视差)实现立体成像,以及仿真现实声音的三维虚拟声音之后,观众能够得到更真实的视听享受[2]。其沉浸式观影体验与自由视角观影特性使得观众得以冲破传统电影中导演设定的镜头景别乃至叙事安排,达到极大程度交互自主的观影体验。从而使得电影的视听艺术性更加具有亲和力和震撼力。

然而,随着VR电影技术的普及与实践探索层面的不断深入,一个全新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眼前:一旦当观众享受了VR电影的时候,如何让观众脱离“左顾右盼”的随性观影,一直跟随影片中设置的叙事节奏与场景镜头设置,从而顺利观影呢?于是一个沿袭于传统电影的概念——观影兴趣中心便应运而生了。

观影兴趣中心源于摄影中的“兴趣中心”一词,原意为摄影实践中吸引观众注意的构图方式以及特定摄影环境下的人与物。在这里包括电影中的镜头、景别、光线、色彩、音响等视听元素。例如《辛德勒的名单》黑白影像中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在VR电影中,得以释放的观影视角使得观众可以“指哪打哪”,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平面2D效果,VR电影真正做到了“观影全景”。它使得广大观众能够去“看自己意思”去随性观影,而非被导演操控别无选择进行观影。这样一来,传统电影里导演苦心积虑设置的剧情叙事,镜头景别,光线音响等观影要素都将在高举“观影自由化”大旗下的VR电影中元气大伤,甚至付诸东流。所以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VR电影极大可能会猛烈冲击传统电影中导演主导的观影定位以及观影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旧“穿新衣,走老路”生搬硬套传统电影创作规章流程,极大几率上会丧失控制观众观影的导向能力,进而导致影片叙事、美学、艺术意义上的失败。所以在VR电影创作中,兴趣中心的设定将更加复杂,要求将更加严格,对观众的吸引力将成为刚需。但VR电影的兴趣中心设置并非难于上青天。由于在某些特性上与传统电影有着相近之处,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前人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适合VR电影的观影兴趣中心设置理论和实操方式。现以VR短片《Help》为分析范本,结合传统电影,通过对全片视听语言的剖析探究,讨论VR电影中观影兴趣中心产生诱因与设置方法的构思。

VR短片《Help》视听语言分析如下。

1)00:00:00—00:00:20摇镜头至叙事场景。

2)00:00:20—00:00:40镜头拉出女主,女主向画面右侧行动,引导观众视线。

3)00:00:40—00:01:10女主后退,恐龙紧跟,画面外侧传来警车声。警车入画撞击恐龙。

4)00:01:10—00:01:20镜头随恐龙移动推进地铁站。男警察跟随入内。

5)00:01:30—00:01:40镜头跟随男警察和女主进入地铁车厢。

6)00:01:50—00:02:06镜头跟随男女主在车厢内后移。但异响从二人面向镜头一方传来。恐龙钻入车厢。

7)00:02:06—00:02:13镜头继续跟随男女主。恐龙穷追不舍。

8)00:02:13—00:02:38镜头继续跟随二人离开车厢。进入隧道。期间女主短暂停留,目光投向镜头一侧,原来恐龙被卡在隧道口。而后镜头再次跟随二人运动离开隧道。

9)00:02:38—00:02:50二人逃出隧道,镜头暂时静止。但巨大火光与声响再次出现。恐龙脱困。

10)00:02:50—00:03:00镜头仍然为固定镜头,但观众兴趣已被火光恐龙所吸引。

11)00:03:03—00:03:10运动镜头。沿着男警察逃跑路线。

12)00:03:11—00:03:40镜头开始运动。向恐龙方向。

13)00:03:40—00:03:58镜头静止,但恐龙缩小至画框右下角。endprint

14)00:04:00—00:04:32镜头静止,但画框不处于叙事场景中,故观众转到恐龙,男女主

位置。

15)00:04:33—00:04:53镜头开始向上推动,但是仍需观众调整才可完全看到特效画面。全片

结束。

通过以上视听语言分析,我们初步得出在VR电影中,视听元素运动对观众观影兴趣中心产生的影响条件以及诱发机制有如下几点。

1)声音可以引起观影兴趣中心的发生。由于影片声音在不同场景中具有复杂多样性,所以我们将其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周围场景单一,声音出现,吸引观众注意力:音效可以传达环境信息,它具有丰富的视觉感。在电影叙事中,音效除了能和画面配合塑造更逼真和生活化的场景外,还能够作为叙事的动力,打破原有画面内的平衡状态,使故事向前推进[3]。在VR影片《Help》中,当恐龙从陨石坑中冲出来追逐女主角时,一阵警笛声传入观众耳中,成为了观影兴趣中心。然后便是一声短促的撞击声,警车入画撞到了恐龙,男主角警察出现,推进影片叙事不断向前发展。而在地铁车厢中,当观众们正在为男女主人公进入列车而暗自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一声巨响,恐龙冲入车厢,再次打破叙事平衡,引出全新剧情冲突和观影兴趣中心。由于在VR电影中某些特定场景镜头的设置,造成视觉元素的缺失,观众自然而然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听觉元素上。这一点非常易于理解,且运用广泛,尤其在恐怖悬疑片中运用得炉火纯青。电影《生化危机》中僵尸突袭幸存者的镜头体现了这一特性。

(2)周围场景不单一,声音不起作用:显然,在VR电影中,由于视觉元素的丰富,造成了观影兴趣中心的增加,观众拥有更多的观影興趣,无暇或较少关注声音的存在。例如在VR影片《Help》中,当恐龙在冲出地铁站后和人们对峙,此时观众更加关心的是恐龙人类的对决将何时开始,竟然淡化了音效的作用。而在传统电影中譬如《乘风破浪》中邓超车祸后回顾人生,由于画面信息量极大,大家对声音反而不太留心。

(3)周围场景不单一,声音起作用,但由其产生的观影兴趣中心又引导观众回到主兴趣中心:声音是电影极其重要的专长手段,它不仅可以使上下镜头间建立联系,还可以使画面的转换实现自然的过渡,减小视觉的跳跃感[3]。在VR影片《Help》中,当男女主人公被恐龙追逐进入地铁站躲避时,男主的人声音效便随之发生了变化,它与镜头一起构成了转场叙事的切换,同样也共同构成了观影兴趣中心的构建。这种VR电影观影兴趣中心产生的诱因是视听元素多重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场景不单一造成了视听元素多样化,持续吸引观众观影,直至某个特定的声音出现,引导观众回到主要观影兴趣中心。在传统电影中,这样的运用也有实例:例如电影《饥饿游戏》中通过高音喇叭指挥选手们进行游戏的裁判。观影兴趣中心通过裁判的声音得以成功地实现了引导观众的目的。

2)通过主体运动引出观众兴趣中心:在这里便涉及到了“场面调度”的含义:场面调度的具体意义可以概括为:表现场景空间联系,强调演员表演。场面调度可以使画面内同一空间的人物建立联系,传达给观众必要的空间信息,强调重点演员的表演[3]。在VR影片《Help》中,作为男女主角的演员能够在不同场景与恐龙上演生死追逐的刺激戏码全都是拜场面调度所赐,对演员表演的强调无形中就奠定了对观影兴趣中心的保障。人眼对运动物体抱有较高的关注度,会不由自主地对其进行跟随。无论在VR电影还是传统电影,这都是无可置疑的一条观影兴趣中心设置铁律。无论是《罗拉快跑》中疾驰的罗拉在街角撞上的推婴儿车的妇人,还是《Help》中被恐龙追赶的男女,都体现了这一点。

3)在同一镜头中,观影兴趣中心的主体是可以转变的:不论在VR电影还是传统电影,观影兴趣中心都是非常灵活多变的存在。剧情,光线,声音,场面调度等要素的变化都会导致观影兴趣中心主体的转移。而VR电影的长镜头叙事更加使这一特性淋漓尽致:在VR影片《help》中,观众的观影兴趣中心主题由小恐龙变成女主,然后男警察加入,观影兴趣中心主题在极短时间之内便完成了多次转变。而在传统电影例如《无耻混蛋》中布拉德皮特审问德军战俘的镜头,观影兴趣中心主体同样在此便实现了转移。

4)观影兴趣中心随角色变化而变化:众所周知,VR电影与传统电影都对出演角色有着一定要求,那么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发展,角色势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其在片中担任的叙事,表意等作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观影兴趣中心的不断转移。例如在VR影片《Help》中,观影兴趣中心经历了女主发现恐龙逃跑——男主驾车撞击恐龙并带领女主进入地铁站乘地铁躲避恐龙并逃脱——女主与男主回到地面并亲自手持宝石交给恐龙让其离开的转换过程,韩国电影《暗杀》中全智贤一人饰演从小分离的姐妹花两角,随着剧情的推进,角色的转移,观影兴趣中心也随之发生了转移。

5)通过运动镜头引出观影兴趣中心:运动摄影不仅给画面增添动感,而且使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造型特征,脱离了戏剧的美学特点,再现了人的眼睛在观看中的运动形态[3]。观众对运动镜头总是抱有热爱与关注的心态,所以不论是在VR电影,还是在普通电影中,运动镜头总是导演的宠儿,自然也就承载了观影兴趣中心的属性。例如在VR电影《Help》中男女主角地铁里躲避恐龙追逐,电影《狂怒》中扣人心弦的坦克对战,都是通过运动镜头展现得一览无遗,从而建构起一个又一个观影兴趣中心,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VR影像的创作方式是一场必然的革新,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都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但是视觉创作的原理和艺术思维的逻辑,永远都会按照原有的方向延续和提升,而不是颠覆。”[4]综上所述,VR电影的观影兴趣中心依旧是“新瓶装旧酒”,在那件“黑科技”外衣下,是传统视听语言的继承与发展,只要我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信“传统为体、VR为用”的VR电影必将具有更加迷人的魅力。

注释

①百度百科“虚拟现实”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MLWZJXYC8I_xKo2osY_d7DB_J5El_o4FSb1gKnzYn5EeTOyFGHyRBcRTeL4qmA-EsoHQiBYn6TqAucwvLncRhFMlwOVUkXBbip7yGLn-677EwGwsqIJb0fTnUDcn2zE-E9klCknUKlJm4tnJXWaqNalEqpMv6MpYdvMJV3LpMK。

参考文献

[1]王驰.VR对影视艺术假定性美学的影响[J].出版广角,2016(23):74-76.

[2]梁莎.虚拟现实技术对电影真实性的影响[J].知识经济,2009(17):170-171.

[3]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李金辉.隐蔽在现实中的虚拟——虚拟现实VR视觉影像创作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3):22-27.endprint

猜你喜欢
视听语言
杨德昌电影视听语言的空间营造
“舌尖上”的百家情
试论电影“渲染”的方式及功用
从小说影视化浅析文学语言与视听语言的异同
简析电影《红气球》的艺术化分析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寻找失落的家园
对电影中视听语言艺术表现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