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央厨房”的思考

2018-01-02 23:45王立超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中央厨房新闻

王立超

摘 要 “中央厨房”是一种媒体融合的新型业态,在打造“中央厨房”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困惑与阻力。但它既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就一定有它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的规律。抓住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合而不同和战略统筹几个关键节点,就能让“中央厨房”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新闻“中央厨房”;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传统媒体新闻内容整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9-0113-02

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推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提高传统媒体影响力,打造具有强大引导力的传媒集团,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中央厨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优势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也就是说,“中央厨房”能够将采集来的新闻素材制作成适合报、网、微、端发布的多样化新闻产品,从而发挥不同终端的协同效应,最终产生规模效益。

1 对于“中央厨房”的理解

1.1 建设中央厨房的“困惑”

在建设“中央厨房”的过程中,一些媒体机构遇到了困惑,甚至出现曲解概念、盲目追随的现象,耽误了媒体融合的进程。在本人看来,想要建设好“中央厨房”,关键是理解好“融合”这一概念。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媒体机构被分割成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有各自的利益和服务对象,他们基本是独立运作的。这就可能导致两种现象:一是不同部门派出不同人员重复采访同一事件,造成成本增加、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二是“伪融合”,前方记者采集回来的信息被不同终端重复使用,造成报、网、微、端面目相似、缺乏特色。

1.2 面对“厨房”困惑,如何打通瓶颈,拨云见日,做到“多种生成、多种传播”

真正的“融合”要求打通各种行政壁垒和部门界限。在采访之前,各个部门的记者要共同策划采访角度和采访重点,既要避免重复采访,又要保证采访视角丰富多样,这就是所谓的“一次采集”。在具体的沟通模式上,记者既可以聚集在会议室商议策划,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讯手段建立工作群,保持实时沟通。

“多种生成”需要在“合而不同”的理念下进行。所谓“合”是指来自各个部门的编辑需要打通界限,自始至终保持联络,共同完成策划和编辑工作。所谓“不同”是指编辑要根据不同终端的特点制作不同的媒体产品。这就需要在“融合”中進行专业分工,做到融合与分工并举,最终提供的是层次丰富、角度多样的全媒体产品。

“多元传播”要求编辑团队熟悉各种媒体的属性和特色:电视属于客厅文化,是一种后仰式、休闲式、家庭共享式媒体;微博基于“弱关系”,更适合制造话题,引起广泛的互动和参与;微信基于“强关系”,其信任感和亲密性更强。基于媒体的差异性,编辑团队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要在统一的战略部署下共同策划,整合传播,最终使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中接收到内容各异的媒体产品。

1.3 “中央厨房”的运作须有指挥中枢做战略统筹

需要注意的是,“中央厨房”的最终产品不是形式丰富的一盘散沙,而是一套具有严密逻辑的产品体系,各终端产品应该环环相扣、相互增益、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比如,电视节目可以被剪辑成主题不同的短视频,发送到互联网上,而互联网用户的评论、弹幕又可以形成新内容,反哺电视。“中央厨房”的媒体产品既然是一套完整的产品体系,就需要一个团队高屋建瓴、统筹规划,同时,这种战略统筹应该自信息采集之始至传播之终都贯穿于新闻活动之中。人民日报的总编调度中心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是指挥中枢,是策、采、编、发网络的核心层,负责宣传任务统筹、重大选题策划以及采访力量指挥。

综上所述,“中央厨房”所追求的“融合”应是信息采集平台、编辑平台、技术平台、管理平台以及其他支持平台的所有从业者思想相融、信息相通、共同策划、整合传播。融合要与分工相辅相成,要与统筹相呼相应,从而实现媒体产品价值最大化。

2 “中央厨房”面临的困境

“中央厨房”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随着融合的深入,诸多现实困境呈现在我们面前:

其一,体制和机制困境。传统媒体机构从横向来看被分割为不同的部门,从纵向来看被分为不同的层级。多年来,从业者的个人利益与这种纵横交错的组织架构密切相连,形成了一定的平衡。而“中央厨房”所提倡的信息融合在这样的架构中是难以推行的。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平衡,彻底进行媒体机制改革。

地方媒体机构可以先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尝试采用“中央厨房”的模式运作。同时,改革利益分配方式,对于参与重大事件报道的工作人员,其基本工资保持不变,绩效工资可以根据报道表现来分发。经过几次报道协作之后,原本分立的部门会逐渐产生了解和信任,为“中央厨房”模式的常态化打下基础。

另外,人民日报将“融媒体工作室”作为实现“中央厨房”的一种方式。“融媒体工作室”是由来自报、网、端、微的采编人员按兴趣组成的,这种工作室按照项目制运作,亦为“中央厨房”模式的常态化提供了参考。

其二,来自从业者的困境。在“中央厨房”模式下,记者影响的是厨房“食材”的质量,而编辑则是整个“中央厨房”的核心人物,他们决定着整桌“佳肴”的成败。在“中央厨房”模式下,编辑不能只精通一种媒体的工作,他们需要在更高层次上跨媒体协作。也就是说,编辑不仅要会策划安排稿件,还要学会各种新型设备,甚至要会主持,能出镜,成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能型人才。就目前来看,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从业者不能适应这种新要求,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和能力提升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其三,盈利模式困境。“中央厨房”由行政力量所主导,同时,它的发力点主要是采、编、发平台,对盈利模式的探索较为匮乏。在传媒行业激烈竞争的今天,盈利模式的缺位势必会影响“中央厨房”的前景。此外,“中央厨房”还面临着资金不足、技术平台搭建等诸多现实问题。endprint

3 “中央厨房”面临的机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央厨房”是传统媒体临危思变的一次探索,我们不应该轻易唱衰它,更不应该以各种困难为由,任由传统媒体依赖症蔓延。实际上,困境中往往孕育着机遇,能否抢抓机遇,决定了媒体在未来格局中的位置。

首先,这是一次重塑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机遇。在泛娱乐化、标题党等新闻异化现象泛滥成灾的背景下,由传统媒体所主导的“中央厨房”有能力、也有责任发挥新闻专业精神,对内容进行提炼净化,为用户提供权威、专业的信息。同时,“中央厨房”还应该以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导用户,为他们提供有格调、有品位的新闻节目,弥补互联网的短板。

其次,这是一次重新连接用户的机遇。互联网媒体擅长以互动、双向的交流模式连接用户,使用户对其锲而不舍。传统媒体应该在“中央厨房”建设之际,发挥其专业特长,在内容管理平台中强化对内容的梳理和提炼,以专业、优质的内容资源飨馈用户。比如,人民日报新地平线工作室推出《航天长征人,为你读长征任仲平》,到12月31日,其综合点击率超过千万,转载媒体过百家。可见,融媒体工作室不仅激发了编辑记者的内容创业热情,更将人民日报与用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最后,这是一次管理机制改革的机遇。“中央厨房”强调信息的跨部门共享和流通,这种共享和流通有助于削弱原有的层级管理机制,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对层级管理体制的“倒逼式调整”。如果媒体机构的管理层能有所认识并抓住这次机遇,相信会对革除积弊大有裨益。

4 结束语

2017年1月,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提到“中央厨房”怎么建的问题时使用了“有条件”三个字,并强调各媒体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开展建设。可见,“中央厨房”的具体建设应该是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

在具体实践中,扬州广电总台形成采集与编发两个环节,记者提供新闻成品或半成品,编辑根据频道栏目、广电报新闻版以及总台官网、官微、手机App等终端特点进行再加工,这一举措使得报道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感。成都台打造全媒体生產调度中心,初步形成了一个面向电视、广播、官网、手机App等不同终端的融合性的全媒体平台,新媒体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大大增强。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成立全媒体新闻采访中心,展开全天候信息采集、统筹调度和多元发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总之,媒体机构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借鉴他人的经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探索适合自身的“中央厨房”。在此过程中,从业者需要一种敢于正视困境的勇气和擅于抢抓机遇的智慧。同时,还需要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是对于一把手还是普通从业者,个人利益与媒体命运的权衡,小我和大我的取舍更是影响“中央厨房”走向的关键。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央厨房新闻
全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中央厨房”建设探索
声情并茂 视听兼备
媒体“中央厨房”的实践与思考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城市广电媒体融合发展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