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和坚守

2018-01-02 23:46张宏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记者融媒体转型

张宏

摘 要 融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形式、主体、内容和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媒环境的变迁决定了记者的职业定位和角色也要发生相应改变,以增强适应性。作为传统媒体的记者,面临着全新的考验,面临着对自身角色认知的困惑。这样一个时代对于媒体来说改变了什么?新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记者如何转型、适应、创新?又要坚守什么?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命题。

关键词 融媒体;记者;转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9-0119-02

1 互联网如何改写新闻规则

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形态,也深刻地改变了新闻的概念和传播。这是一个即使没有传统媒体,甚至没有记者,人们也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时代。

一是互联网改变了新闻的定义。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新闻贬值了。新闻过去是一门技能,需要专门去学,需要专业机构来生产。而现在,新闻变成了人人生产、人人传播。新闻的概念要改写了,过去意义上的新闻现在不一定算是新闻,成了很普通的东西。现在海量的新闻产生后,绝大多数成了库房里的东西,沉睡在那里,严格来说,这不能叫新闻了。只有那些被引爆出来的才能叫新闻。生产得再好,没有被引爆,那还是库房里的新闻。引爆了,大家集中去库房里扒,这就成了新闻。因此,新闻的传播成了新闻很重要的一环。现在的新闻生产,成了一个过程。不断有人更新补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闻的源头渠道,也往往不是惟一的,呈现出多点共现的状况。有时,新闻不是一个确定的东西,而是一个线索、一个说法。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方式和流程也随之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分工变得越来越不明显,越来越跨界。

二是互联网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新闻传播的规则和方法变了,过去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是传播的中介,现在是通过互联网无中介传播。人人可以联结,依靠技术,大家彼此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传统媒体失去了对信息采集发布的垄断,不再是唯一的平台,不再是刚需。虽然新闻依然被需要,但有了互联网,传统媒体和记者被需要的程度降低了。因为人人都可以发布,人人都可以传播。在这种情势下,记者的职能和作用地位正在被弱化,不再是不可替代,记者固有的工作模式和业务水平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三是互联网对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重新定位角色,增强服务意识。在传统媒体垄断信息的时代,新闻机构是唯一信息源,在信息传播链条中,记者是“居高临下”的“传播者”,甚至可以影响到新闻事件的发展。如今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要更多站在用户的角度,观察他们的反应。要树立融合思维,提升创新力。在传统新闻报道中,记者只需要完成份内工作,纸媒记者负责图文采编,广电记者负责声像素材的采集、编辑工作。但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的生产方式和流程改变了。互联网打破了新闻固化的传播模式,要求新闻更具即时性、更具专业性、更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也要求记者具备全媒体素质,特别是驾驭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成为复合型传媒人才。

2 记者要向新媒体学习什么

作为传统媒体培养出来的记者,要不断学习增长才干,了解新媒体,向新媒体学习表达,创新传播手段。

一是学习新媒体技术。要熟悉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介质,包括内容制作、传播规律、传播特点等,做到得心应手。只有熟悉了这些,才能更好地提供适销对路的新闻产品。

二是学习新媒体的表达。微信公众号的标题非常抓人,从不高高在上,站在客户的角度,找准了客户的关注点。有的记者做报道,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特别是一些活动采访,往往被活动主办方牵着鼻子走,采访对象说什么,就报道什么。作為记者,要超脱原有素材束缚,以好奇和新鲜的眼光来发问,要能提出好问题,多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多提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三是学习新媒体的客户意识。换位思考,站在受众的角度去表达、去思考。比如新华社《九寨沟地震快一整天了,你关心的六个疑问都在这里》,这个标题就让人爱看。而通常的标题或许是这样的:《四川省新闻办就九寨沟地震答记者问》。变化就是后者是站在发布者的角度,去表达他们想说的,而前者是站在接收者的角度去表达。

四是学习新媒体的互动。互动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新媒体时代,新闻不是等有了结果、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去报道,不是给一个确定的东西,而往往是一个线索、一个说法。比如一件事情发生了,记者需要各方的观点和评论,完全就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互动。现在有人非常喜欢看评论,因为评论往往更精彩。

五是从新媒体寻找采访素材。如今不再是等通知的时代,作为记者,应该时刻关注网络信息,并从中寻找报道线索。哪怕不在现场,但可以核实后加以整合。传统媒体记者很专业,有眼光,完全可以把那些散落在各处有价值的信息整合重写,引爆新闻。

3 记者需要提升哪些能力

融媒体时代对记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不断学习、研究,才能适应。

一是抓热点的能力。对于一些重大事情,必须分秒必争。微信抓热点非常快,比如高考分数线公布,省厅允许下午4点钟公布,有些媒体公号几乎同步推送,这肯定事先做足了准备。九寨沟地震,“无锡飞九寨沟航班只有一位乘客”的消息抓得很好,真实记录了地震发生时一个有意思的故事细节,也回应了大家的关注。

二是讲故事的能力。突发新闻的第一落点往往不再是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在这方面的优势正在丧失。但记者都经过专业训练,会讲故事、能思考也有深度,可以发挥所长,往这方面用点力、使点劲。可以从普通的身边人最具体的喜怒哀乐入手,用真实的细节记录社会、感染人心。讲故事的能力,是记者在媒体融合时代的一个核心竞争力。现在自媒体短视频非常红火,大多是在讲故事。传统广电媒体兵强马壮,有好听的声音,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三是传播观点的能力。在热点事件面前,人们往往爱看别人怎么说、怎么评论,记者要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和价值判断,提供优质的思想内容。思想“网红”会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记者要有经营品牌的意识。endprint

四是新闻报道视频常态化。对于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直击现场的视频直播是最快、最好的表达手段,这就要求记者掌握直播技术和直播技巧,提升现场解说和表达的能力。

4 记者要坚守什么

融媒体时代,变的是形式,不变是本质,记者要不忘初心。

一是秉持公信力。传统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就是客观、公正。宣传有纪律,不能越红线。不哗众取宠,不道听途说,不造遥生事,不为了博眼球而不择手段做出格的事。有些社会热点事件发生的时候,谣言乱飞,假照片假视频到处都是,当人们无从判断的时候,还是习惯从主流媒体那里找到答案,这就是一种信任。传统媒体跟某些自媒体的最大区别就是,更有公信力,这是需要精心呵护的,要对得起人民群众的信任。

二是坚持内容为王。不是所有的东西上了新媒体,取个忽悠的名字让人点开就算是成功了。有的标题非常忽悠,确实也吸引人点开了,但如果内容一般,引发不了人们转发的欲望,甚至还招人厌恶。只有打开好的标题又看到好的内容,才能让人乐意转发分享。内容为王,没有好内容,仅靠标题忽悠,仅靠页面设计卖萌、发嗲是不可持续的。媒体的形式或许会消亡,但内容将会永生。

三是立足原创。不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对重大主题的追求一定要坚守。重大主题、热点、焦点事件,是刚需,是媒体实力的体现。即使有时候它不如天气预报受人关注,但作为主流媒体,作为喉舌,仍然需要坚守。真正的好新闻,一定会有市场的。人民日报的一条微信:利比亚撤侨亲历者告诉你 现实比《战狼2》更燃!一个亲历者的讲述,感动了很多人,获得了很高的阅读量和关注度。没有捷径和小道能走向成功,还是要踏踏实实做新闻,立足原创。传统媒体有优秀的采编团队和采编力量,这是核心竞争力。

四是坚持本土化。本土有很多值得开掘的内容,了解本土和拥有资源,是地方传统媒体的优势,而且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要精准定位,深耕本土,专注本土,将自己的长板尽可能加长,同样能赢得一方天地,一块市场。

五是练就采访技能。广播电视采访,后期可以剪辑,视频直播则要求较高。平时提问不够精彩可以删除,但视频直播是考验记者的真功夫,能看出记者的业务水准、视角、敏感、思维和表达。以前记者大都在幕后,现在记者也有机会走上前台,意味着有了更多成长机会。

六是坚持规范表达。不说错别字、不说脏话这是基本要求。网络上比较随意,但主流媒体不能放松。即使做新媒体,水准上也要体现出主流媒体的范儿,做到规范、靠谱。

七是发挥自身优势。声音、视频是人们乐于接受的。新媒体的出现,意味着音频、视频作品有了多种传播平臺。复制粘贴容易,做好音视频产品才是广播电视记者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基本功不能丢。endprint

猜你喜欢
记者融媒体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