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2018-01-02 05:50张志菊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渗透途径传统文化教育高中语文

张志菊

【内容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传统文化占有较大的比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要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力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

【關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教育 渗透途径

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体现工具性,更要体现人文性,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深厚。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融入传统文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但是从具体的教学来看,高中语文课堂把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进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实践。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在潜移默化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传统文化中的文言文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储备增加,提高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学习到很多历史文化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古诗词不但有着优美的韵律,而且蕴含和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中学生多读,可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高中生正处于正确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习传统文化不但能帮助学生形成深厚的传统文化沉淀,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当前在全球化潮流不可避免的冲击下,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人的心中位置并不是很重,甚至一些人对传统文化有一种抵触情绪。而文化自信是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我国民族发展的基石,重要的精神食粮。因此,高中语文课堂中有机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几千年历史中形成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民族底蕴,是青少年成长的必不可少学习内容,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这些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把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传达教育的力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工作态度、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

1.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当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挖掘整合,一是充分利用好课本中传统文化名著名篇,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二是做适当的补充,广泛收集古诗文材料,做好“名著导读”“梳理探究”“表达交流”“阅读鉴赏”等设计,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开拓学生的阅读和教育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教学氛围直接的影响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在平时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巧妙背诵,达到量的积累。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宣传画,在校园的宣传栏或者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张贴,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遍布传统文化。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与同学一起分享自己读过的经典典籍,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学习古人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传统。

3.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

教师需要注重传统文化与学生价值取向的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的价值取向。在引导学生理解教学重点的同时,把传统文化独有的特色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月色下荷塘美好的景色营造的更美丽,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在不知不觉就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多媒体可以将语文课文内容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的内容,都以表演的形式搬到学生面前,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里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最终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4.有课堂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通过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语文老师不但要做好课堂内的教学工作,也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高中语文老师可以利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一些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然后上交研究性学习报告或者制作的课件,教师组织大家在课堂上交流。

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要在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延伸上多作出努力,采取有效对策来完善加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单位:甘肃靖远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渗透途径传统文化教育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德育渗透探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