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历史课堂教学更高效

2018-01-02 05:50钱丽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钱丽芳

【内容摘要】教师要通过精心巧妙地创设多种情境,把抽象的历史教材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历史课堂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把课本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可以营造出生动、民主、探究的良好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他们优良的思想品德,从而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

比如教学“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时,可以播放电视剧《雍正王朝》片断,让学生看后总结:变议政王大臣会议为军机处、大搞文字狱和文化专制使君权极端强化;学习“明朝对外关系”一课,可以向学生展示郑和下西洋时的船队照片,庞大的船队、先进的技术,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在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了电影《开国大典》的经典片段,再现开国大典的盛况,让学生感受新中国诞生时的热烈氛围,引导学生简要分析近代以来的革命历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学生很快地融入了教材。

二、创设故事情境

比如讲三国历史时,结合《三国演义》,给学生讲讲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他对蜀汉的贡献;讲春秋战国历史时,讲讲“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调动学生情绪,渲染轻松有趣的气氛;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插入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使学生对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了一定了解;在讲到金与南宋对峙时,让学生讲述岳母刺字的故事,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节时,通过讲苏州学生自觉抵制日货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红军长征这部分内容时,讲述七根火柴的故事,使学生对红军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顽强革命意志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爱国情感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历史教学中,以情境为载体,精心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到教材中自主寻找答案。学生在积极思维后,通过解答、纠正、完善,收获了学习成功的愉悦,清晰、深刻地掌握了所学内容,养成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比如在讲抗美援朝时,教师可以提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要到朝鲜作战?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志愿军入朝是为了反侵略,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讲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时,问学生:唐蕃和亲有何意义?对大唐来说,是得还是失?学生通过思考,理解了和亲政策的利弊;讲新航路的开辟时,提问学生:中国和西方对海权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白海洋意识的重要;学习隋史时,让学生先归纳隋炀帝的一系列做法,再对他作客观评价;讲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让学生分析说明“臺独”为什么是错误的,是我们所有中国人所不能接受的;学习“元朝的统治”时,提出“元代行省制度有哪些优点?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的问题。

四、创设语言情境

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比较抽象笼统,因此教师上课时,应适当地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调动整个课堂的气氛,使教学富有诱惑力和感染力。教师用爱憎分明的语气指引学生敬仰“真善美”,厌恶“假恶丑”,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五、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历史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共同收集资料中学会交流和合作,在整理历史知识中学会分析和归纳,在激烈辩论中学会倾听和表达,从而加深对课本的记忆和理解,轻松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比如学习“郑和下西洋”时,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本中的历史为基础,对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添枝加叶”,通过小组合作课外搜集相关史实资料,把这一历史更丰富、立体地展现出来。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就能丰富自己的历史见闻,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更加浓厚的合作学习兴趣;教学南北朝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本上插图以及学习的历史知识,讨论南北朝并列的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学生通过辩论,不断完善自己的看法,对南北朝历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为学生创造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讲到明代科举制度变化时,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明清考生作弊图》等材料,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这样的考试能否选拔出人才?顾炎武说它对人才的摧残比焚书坑儒危害还要大,你是否赞同这一评论?这样,本课就在全员互动中有效地达成了知识和能力的学习目标,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创设表演情境

比如在教学《商鞅变法》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熟读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然后编写小剧本——农民、小贵族、士兵三个人在街上谈变法,把农民粮食丰收后受表彰的激动、士兵获得奖励土地的惊喜、小贵族不能世袭的痛苦和无奈,用话剧的形式展示出来,其印象远远超过了教师一个人的讲述和提问。再如在讲授“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时,先让学生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要点,再让学生自选角色表演情景剧。有学生说:“我是家住苏州的农民,种植来自越南的优良水稻,获得了大丰收……”有学生说:“我是来自泉州的商人,经营丝绸和瓷器,我的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有学生说:“我是景德镇的瓷窑工人,烧制的青白瓷色质如玉,不比钧窑、汝窑的瓷器差。”学生在观赏和表演中进一步理解了教材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中精心巧妙地创设情境,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牢固地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终实现更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横扇中学)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