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2018-01-02 05:50卢晓聪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技术支持高中数学

卢晓聪

【内容摘要】教学中,教学行为合理与否、教学行为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深入探究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构建高效课堂,一直是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如今,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改变了课堂局面,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师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良好,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呈现出了全新的变化。本文简要介绍了教学行为的内涵以及意义,并就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展开探讨。

【关键词】技术支持 高中数学 教学行为

引言

当前,我国教育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亟须解决,落后的教学方式尚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在这一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行为概述

教学行为具有复杂、动态的特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学行为研究的重要价值,并开始相关的深入探讨,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与教师是教学行为研究中的两个关键,师生之间的交流所呈现出的特征即教学行为,因此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的研究。研究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教学的规律,总结有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更好的发展。教学行为研究的难度较大,内容复杂,因此必须借助专业分析手段,综合实际教学案例展开研究工作。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教师需要通过有技巧的引导来启发学生,逐渐由灌输式教学转为启发教学,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发展。

二、 高效教学行为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教学行为规律的探究提高对教学行为的控制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这就是教学行为的本质,进行高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和教师有着积极的意义。不少教师未能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思考问题,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的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盲目模仿例题,尽管看上去迅速解决了问题,但是事实上学生并没有掌握题目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所学的知识也并未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行高效教学行为就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自

己动手、思考、探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1.教学行为研究方法

第一,S-T分析法。S-T分析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中应用频率最高,通过该研究分析法,数学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关于教学质量的客观分析数据,从而对教学情况开展定量分析,从而找准教学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改进教学。S-T分析法着重于教学行为以及质量,只有准确描述教学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把握这两大关键,S-T分析法才能反映出实际问题,为教师的教学调整提供重要依据。第二,对话分析法。对话分析法即通过记录和分析师生交流内容来掌握教学情况,在使用该研究方法时,应仔细观察、仔细判断,尤其要关注教师回应、教师回答以及学生回答的方式。第三,问题分析法。问题分析法将着眼点放在了“问题”上,我们需要通过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了解教师所提问题的具体类型并进行记录与分析。

2.技术支持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成功实践

(1)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增强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压根没有思考的机会,教师会将“知识精华”完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要做的仅仅是接收,接收,再接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难以深入。偶尔地在课堂上开展的学习交流,此时的交流是也是不深入的或者没有更有价值的思想上的碰撞,课后很难有机会开展有效的师生交流。思维活跃的学生有学习上的疑问想与教师探讨,会受到距离、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课堂中,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仅仅局限在部分师生之间,交流的场所、时间也就限定在45分钟的课堂。课堂交流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特征也并不明显,教师一味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效率较低。

技术支持下,为高中师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对话更加频繁,学生真正成了知识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围绕学生的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展开有对话的课堂教学。高中数学不断深入,不断拓展,知识量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逐层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凌乱,学习较为吃力,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高中数学教师将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有序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数学题,教师也能够在技术的支持下寻找高质量的学习素材,有针对性的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的解题思路,实现师生之间的高效的双向互动,改进课堂教學。

(2)师生互动行为增多

技术的支持推动了越来越多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改革,教师大胆尝试互助合作教学、游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教学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有趣,课堂活泼生动,师生互动更加频繁。过去,教师往往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学中,教师凭借权威高高在上,学生则一味听从,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缺乏活力。有的教师神情严肃,上课一板一眼,导致学生从心底里害怕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是说出自己的观点。近年来,素质教育形势下,教师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教师积极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在一问一答之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得到有效改善。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时,数学教师可以先提出两个思考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

思考1:根据定义,我们应该怎样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呢?

思考2:生活中,我们会看到门扇的两边是平行的,当门扇绕着一边转动时,观察门扇转动的竖向边与门框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

小组探究的形式为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学生遇到难题,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问题逐一提出建议,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究。例如在探究以上两个思考问题时,有的小组无法将定义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分析問题,此时高中数学教师先让学生到教室门口观察。这时候小组中的成员开始纷纷结合定义来分析问题,在尝试、实践中慢慢对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教室再打开多媒体,播放一扇门转动的小视频,让小组自由分析交流。最后,教室再紧紧围绕定义来演示一遍门打开和关上两种状态,启发学生:“首先,门打开时,门的竖向边并没有与墙面处在同一个平面内,其次,门边与门框竖边平行,你们现在明白了吗?”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小组合作质量得以提高,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来加深对抽象数学问题的理解,掌握学习的重点,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结束语

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研究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能够更好的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路上,教学工作者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与汗水,才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教师开始紧跟时代潮流,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课堂,营造了全新的教学环境,有效改善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开展自主探究是教学,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帮助学生掌握核心解题办法,产生了积极的学习行为,教与学的教学行为方式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地,高效的行为方式。随着教学的深入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对教学行为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在未来的研究路上,教学工作者还需要加强实践,改进研究方法,努力推进研究的新发展,从中摸索更多的促进教学活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改善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少群.基于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课教学行为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7):100.

[2]何玉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7):00144.

(作者单位:晋江市南侨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技术支持高中数学
提升技术支持能力, 深化“林肯之道”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探索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