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02 05:50吴勇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高中语文

吴勇

【内容摘要】中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流行歌曲的影响,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让流行歌曲为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流行歌曲 高中语文 课堂朗读 歌词与作文

“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哼唱这些歌的不是别人,而是十几岁的高中生。他们本应该唱积极健康的青春歌曲,怎么会经常哼唱这些充满爱情因素的流行歌曲呢?

其实,流行歌曲,自古有之。奉为经典之经典的《诗经》中的国风,原本就是当时的民谣俚曲。王维的《渭城曲》在唐代就已经谱曲演唱了,而柳永的词在当时更是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教授陈洪认为,从诗歌历史看,很长一段时间内,诗就是歌,歌就是诗。中国早期的“诗三百”都是有曲调、可以吟唱的。诗不能吟唱,是最近一百年的事。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的流行歌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乐府诗。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流行歌曲更是铺天盖地,无时无刻不在钻进我们的耳朵,而且有愈来愈演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这种流行趋势的轰炸。

不可否认,流行音乐所描绘的内容大多是风花雪月、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甚至有些是顾影自怜,无病呻吟。中学生正在心智成长时期,对流行歌曲的内容大多一知半解,不利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一些流行歌曲在社会上红得有些发紫,几乎家喻户晓。中学生对这些歌曲感兴趣,并随口哼唱,毫不奇怪。如果哪个老师家长想凭借自己的高压手段封住学生的嘴,严禁他们染指流行歌曲,这和不许他们进入没有围墙的电影院观看电影一样,困难着呢。我觉得对于这类情况关键是引导,下面就语文教学谈谈我对流行歌曲的几点看法:

一、流行歌曲的娱乐功能与语文课堂朗读

流行歌曲的主要功能在于娱乐。现在的学生每天都披星戴月,有做不完的题,有考不完的试,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娱乐活动。学生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利用流行歌曲来适当的放松自己,以便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新的学习中去。语文教学重要一环是课文朗读。可在课堂上利用流行歌曲进行配乐朗诵。我们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仅仅靠朗读,其中的韵味学生往往难以体会。此时,我们不妨利用邓丽君名曲《明月几时有》,亦可借用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进行配乐朗诵。轻轻松松学习,寓教于乐。

二、流行歌曲的歌词与作文

我们学习写作要引用大量的名言,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如让学生在歌唱中学习。早年较为流行的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中几句:“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就与李白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有异曲之妙。我们在学习时,把二者结合起来,辅助以多媒体手段,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记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语文》编者讲过:“今天的流行歌曲,或许就是明天的诗。”我们只要学生唱一些词比较好的歌曲时,留心记忆和分析一下歌词,引导他们在写作时灵活运用,相信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三、流行歌曲与修辞的学习

修辞的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讲,借喻、拟物、博喻、通感等比较难懂。如果我们把这些修辞和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无疑将会降低学习难度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周杰伦的《七里香》中一句“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其中”多嘴”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而“夏天”则运用了借喻的修辞。而“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新鲜草莓”中“阳光”“像刚摘的新鲜草莓”就很明显的运用了修辞中比较难懂的通感的修辞。这样学习修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大步提高。

四、流行歌曲与语文教育中传统美德的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新课标把我国大量的优秀古文列为必修课文,除了是要培养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外,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传统美德,增进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流行歌曲中亦有大量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我们在学习李密的《陈情表》可以清楚地体味到,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密布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孝情。而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求索取,不愿付出,更有甚者,對待父母冷漠,缺乏孝心、关爱。如何在学习《陈情表》时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孝心。这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的形式。著名音乐人陈百强的《念亲恩》中“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怀念怎不悲莫禁”,就可以作为很好的导入材料,可以充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此外,流行歌曲与语文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也不无关系。

语文教育除了要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法修辞知识、文学知识、文体知识和读写听说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项是爱国主义教育。流行歌曲中有大量的这方面歌曲:远的有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叶振棠的《万里长城永不倒》;近的有刘德华的《中国人》,屠洪刚的《精忠报国》。如果我们善于利用这些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并有机地将它们融汇在教学当中,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使教学具有了一种唤起年轻一代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精神力量。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把学科教育和现代流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并将这种结合华始终一贯地充实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真正成为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我相信对流行歌曲适当引导,流行歌曲一定会“驱而之善”。

【参考文献】

[1] 《诗经》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高中语文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蓝花花》——“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一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