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对策

2018-01-02 05:50肖承灿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肖承灿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期对各学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的目标所在。在初中阶段学生初步接触到化学学科,此时关注到学生化学学习的核心素养培养,能为日后学生的化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以知识的传递为核心目标,更进一步的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 核心素养 学习能力

前言

初中阶段化学学科被定义为“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设定基于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这也有益于引导学生对化学学科本身的兴趣,而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加之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化学本身也承载着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得到关注。核心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而逐渐提出并发展,能够关注到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格,全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一、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学科新变

1. 化学教学目标发生新变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需要关注到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关注到学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的构建,这也就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全面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工作的注意力往往放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思维的培养。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与发展,教学目标逐渐发生转变,更多的关注到学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也就意味着教学思路与目标的转变,从如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转变为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和探究知识,为学生构建探究的能力。

2.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追溯核心素养概念的起源,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而逐渐兴起的教育理念,自新课改开始以来,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一个隐形的概念已经在不断成长与形成,教学的目标也由原本单纯的知识转变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2016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发布,推动着对“核心素养”的关注由口号的抒发转向课堂实践的探索,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的结果,由理论到实践的转折,也说明我国教学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仍然需要教师攻坚克难做出进一步探索。

3. 对教学过程的转变

观察当前初中化学学科的转变,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化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诸多新变,较为明显的是实验环节在教学中比重明显提升,而作为教师也在不停尝试运用更为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将教学的重点转向于学生的自主探究,逐渐将主动权让渡给学生。在当前初中化学学科中,这样的转变,标志着教师教学思路的彻底更新,引导着化学教学实践走向新的方向。

二、核心素养下发的初中化学学科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前教学中,想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前提在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所在。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当前教学中,教师能够主动与学生交流,在课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课上能够悉心听取学生的想法,给学生以机会,实现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全面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最终实现课堂中的学生亲其师而重其道。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学科的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其中本身就蕴含着科学之美、探究之美,在化学的世界中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到未知的微观世界,教师尽可能的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是推进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挖掘化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内容,在当前初中教学中,化学学科被定义为“生活中的化学”,在初中三年学生开始接触到化学,此时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有些甚至是对生活常识的探究解惑,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质,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借此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2. 帮助学生明确认知化学

化学是一门科学学科,想要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终身化学学习的能力,必然先要帮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探究其所以然。在对当前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观察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知识教学层面,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往往是按照教师的灌输而记忆知识的,一旦概念记忆模糊或者是理解不清晰,就会出现偏差,如“化学式”和“分子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对于这看似简单的概念,学生往往会出现理解的不足,误认为H2O是分子式等,这些细节问题解释不清楚,也很难发现,但却容易发展成为学生化学大厦构建的蚁穴。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化学学科本身,扎实基础,才能切实的推动教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多的关注到学生本身的发展,从细节着手,夯实基础,寻找到教学的进一步突破,从化学本身入手,既要学生有探究的兴趣,也能有一定的探究的基础。

3. 将实验与理论知识相融合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需要更多的关注到实验与理论知识相融合,将实验作为一种习惯融入到课堂中。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实验内容,加之受制于学校的经济发展等,实验室建设准备不足,对实验教学组织往往会有所弱化。即使在实验教学中,也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实验中主动权仍然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学生亦步亦趋的随着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缺乏主动权和自觉性[1]。

在新的时期,在核心素养指导之下,实验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且逐渐升级为课堂的主体地位。实验教学的发展展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作为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反映学生主动性的关键环节,成为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自主探究的方式。其二,化学实验从实验教室走进了普通教室,一方面是教师尝试将化学知识以较为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展示出来;另一方面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演示一些实验,总之要使实验在课堂中出现,而不是非要等到实验室才能实现。其三,将实验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对于一些实验内容专业性较强,学校实验室又难以支持全部学生完成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等形式展示出来;对于一些课堂难以完成的内容,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展示,最终实现教学的全部突破与发展。将实验探究转变为一种精神,才能实现教学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2]。

4. 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个过程不仅是接收新知识,也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需要关注到现代教学的发展,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不仅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生活实践进行探究,也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主动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细节着手,从课堂教学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成长,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与学生共同进行化学探究。例如,在教学中,将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带入到化学课堂,对学生做出启示,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利用生活中的尝试去诠释化学知识,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3]。

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遵循核心素养的指导,既要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建立,也要关注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尝试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在初中阶段为学生培养化学学习兴趣、奠定扎实的基础,全面推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顾辉.探究式教学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捷径——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初探[J].知识文库,2016,24(12):58-59.

[2]潘凤娟.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研究[J].才智,2017,16(5):86-87.

[3]黃金泉.例析比较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8(4):51-52.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