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种下第一株中国茶树

2018-01-02 18:34高山
世界文化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树茶叶印度

高山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欧洲人大量引进中国茶叶,同时也开始考虑引进茶树和茶种,希望移植这种植物。但是在相当长时间内,这种移植并没有成功。直到1763年,一位名叫林奈(1707—1778)的瑞典植物学家才得到了一株正宗的中国茶树,并将它引种到欧洲。这是欧洲人种的第一株中国茶树。

中国茶树的移植是一个历史漫长的、由多数人参与的过程。据说有一位修士从中国将茶树带到法国的马提尼克岛,待到它发芽、开花,才知道它不是真正的茶树,而是与茶树同宗同类的山茶花。17世纪时,荷兰人就从日本带了一些茶树到荷兰,但这些被带到欧洲的茶树并没有栽培成功。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学生奥斯贝克于1750年作为瑞典东印度公司商船随船牧师前往中国,在中国逗留期间,他广泛考察了中国的植物,其中包括茶叶及茶树。奥斯贝克在其所著《中国和东印度群岛旅行记》中对中国的茶叶生产和制作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传教士及其他旅行者对中国的茶叶做過介绍,但多集中在介绍中国人的饮茶习惯和喝茶的功效方面,还没有人注意到茶叶的采摘、制作乃至包装运输的全过程。奥斯贝克说,茶叶根据不同的生长地有许多不同的名字,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他分别介绍了红茶、绿茶等不同品种,然后说:“很难想象每年有多少茶叶进口到欧洲和其他地区,有多少人为了这种不必要的商品而工作。村民们要非常细心地照料这些茶树,到时间采集下每一片叶子,将新叶和旧叶区分开来,而且干燥的程度要把握得刚刚好。”“茶树无疑适于生长在我们的气候环境中,但如果我们希望以此牟利,首先要学会如何制作茶叶,这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困难……然而,假使我们知道了最好的干燥方法,我国制的茶叶也不可能比中国的茶叶卖得更便宜,而且瑞典也不像中国有那么多的勤劳民众。” 奥斯贝克在中国收集到一棵茶树,但却在返程的途中丢失了。

1763年,林奈最终获得了一棵茶树,这是欧洲的第一棵茶树。来华的传教士们也参与了引进茶树的过程,因为他们可以深入中国内地,直接从茶农手里购买茶种。

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勋爵访问北京,回国时被允许带走一些茶树种子和茶树。1816年,阿美士德勋爵带领一个使团到北京,也带回了一些茶树和茶树种子。

1827年,荷兰人雅各布松移居雅加达,从中国携带回茶叶种苗和15名茶叶种植专家,在爪哇开辟了茶叶种植园。1835年,爪哇首次生产200箱茶叶外销。

1834年,英国成立了一个茶叶委员会,负责调查引进中国茶树和茶树种子的可能性,并在印度选择适合种植中国茶树的地区,开展试验性种植。他们派委员会的一位成员戈登到中国收集茶树和茶树种子,招募茶叶种植和加工的专家。戈登从中国送回8万颗种子,它们在加尔各答的植物园发了芽。在以后的许多年,大量的中国茶树种子被戈登和其他人送往印度。同时一些中国的制茶工匠也来到印度加工茶叶。

184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植物标本采集专家罗伯特·福琼(1812—1890)到中国寻找优良的茶树品种。福琼的中国之行为把中国的植茶技术引入印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此之前,英国植物学家约翰·雷维斯(1774—1856)曾到中国进行植物学调查。他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茶叶检察官,自1812年来华到1831年,他在中国进行了广泛的植物学调查,从华南沿海地区将大批珍贵的观光花木,如杜鹃、山茶、牡丹、菊花、蔷薇、樱桃、紫薇、紫藤等,引进英国。英国皇家园艺协会于1922年创办了一个契斯维克植物园,将这些引进的中国植物种植在这个植物园中。1818年雷维斯引入一株良种的紫藤, 1839年它长成了一株180英尺高、覆墙1800平方英尺、开花67万5千朵的大树。雷维斯还请人将中国著名的观赏植物绘成彩色图谱共654幅,送给皇家园艺协会,使英国人首次得知中国最优良的蔷薇、石斛、山茶、杜鹃等的形象,以便进一步采集和引种。

雷维斯回国后,对中国的丰富的园艺植物仍难以忘怀,在他的主持下,园艺协会决定派遣园艺学家福琼到中国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与采集。福琼此前担任契斯维克植物园温室部主任,自1843年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四次植物学考察之旅。

福琼临行前,园艺学会给他开列了一个清单,要求他引种野生或栽培的观赏植物及经济植物的种子,收集花园、农业和气象情报资料,其中包括北京御花园中颗重两磅的桃子以及山茶、芍药、良种蚕;英国人想象中的蓝牡丹、黄色茶花和不同品质的茶叶;香港灯笼花的生长环境;收集荷花的变种和佛手、金柑、食用百合及做宣纸的原料植物;分析植被生长茂密处自然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适合山茶、杜鹃、菊花、灯笼花等植物生长的栽培土壤理化性质。1843年7月6日他到达香港,进行了7个星期的植物采集,然后搭船到厦门,又去了浙江舟山、宁波、上海、苏州。1844年底,他将采集的450种植物寄往英国,其中有秋牡丹、桔梗、金钟花、枸骨、石岩杜鹃、柏木、榆叶梅、榕树等,还有牡丹的40个品种,包括12个新品种。1845年福琼从上海乘船到福州,考察了福州附近的红茶产区。1846年,他采集的植物被送达契斯维克植物园,他本人也回到英国。1847年他将这次旅行的经过写成《漫游华北三年》一书,书中描述了对中国的茶、丝、棉产区及农艺、植物的考察,并附有许多插图。

福琼初次来华获得的成功,引起东印度公司的关注,决定聘请他再次赴华,为该公司在印度的茶园搜集最好的茶树种子和苗木,英国驻印度总督达尔豪西侯爵吩咐他“负责将茶树和茶树种子从中国运送到加尔各答,再从加尔各答运到喜马拉雅山”,“必须尽一切努力招聘一些有经验的种茶人和茶叶加工者,没有他们,我们将无法发展在喜马拉雅山的茶叶生产”。

于是,1848年福琼再次来到中国,在徽州、婺源、余姚、宁波、金塘等很多地方考察茶叶生产,寻找最优良的茶树品种和各种植物,并对所到之处的气候、土壤、植物以及茶叶的采摘和加工都做了详细的记录。1851年2月,他往印度送回了20000株茶树幼株、17公斤茶种、17000棵茶树幼苗,用四条不同的船运送,以确保至少有一些能够安全到达。他还招募了8名有经验的茶叶专家,购买了大量的茶叶加工设备。这些茶树被成功地移栽在印度的种植园里,并由那些中国种茶专家生产出优质的茶叶,从此在印度种茶获得成功。那时欧洲人尚不知红茶和绿茶源于同一茶种,福琼发现,两者其实出于同一茶种,只是加工方式不同——这一说法当时在英国还引起了争论。英国历史学家托比·马斯格雷夫等人的著作《植物猎人》说:“福琼从衢州和浙江的其他地区成功采集到了茶树种子。他还从宁波地区、舟山和武夷山采集了标本,负责将23892棵幼株和大约17000棵幼苗运到喜马拉雅山山脚下。不久,在印度的阿萨姆邦和锡金,茶园陆续涌现。到了19世纪下半纪,茶叶成了印度北部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1851年9月,福琼回到英国,先后出版了《中国茶区纪行》和《再访中国茶区》。

东印度公司对福琼的工作非常满意,决定再次派他去中国,继续采集优良茶种,招聘最好的制茶工匠。于是,福琼于1853—1856年第三次来到中国。他再次到上次去过的地区采集茶种,并且在台湾找到了造宣纸的原料通脱木,到湖州考察丝业,还到其他一些地区采集动植物。他按照东印度公司的指示,在产茶区搜集了数万株茶苗,在江西、福建招募了一批一流的红茶技师,购置了一批制茶工具,一起送到印度的茶园。福琼还为印度引进来多种中国经济作物,包括材木、果树、油料作物、染料作物和观赏植物等。福琼回国后又出版了 《在华人中逗留》一书。

1861年,福琼第四次来到中国,这次到了北京、天津、烟台、上海等地,回国后出版了《燕都与北京》。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建立茶园后,又在斯里兰卡建立了茶园。1841年,莫里斯·沃尔姆从中国引入茶树苗,将布塞拉瓦附近的庞大种植园改造成为茶叶种植园,从而改变了斯里兰卡的经济结构。以后茶叶又陆续被移栽到其他地区,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也开始栽种茶树和生产茶叶。

猜你喜欢
茶树茶叶印度
《茶叶通讯》简介
今日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香喷喷的茶叶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茶树湾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