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导读

2018-01-02 18:34
世界文化 2018年12期
关键词:红酒乌克兰餐厅

世界最大的水下餐厅2019年开放

挪威南端的北海海面下,一家名为“水下(Under)”的餐厅即将建成。该餐厅由挪威的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设计而成(该事务所曾设计过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奥斯陆歌剧院、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美术馆与博物馆、纽约时代广场改造项目等)。据悉,整个建筑共三层,大部分位于水下,游客可以通过玻璃制成的人行道从海岸前往餐厅。这个水下餐厅由加固混凝土构成,以应对水下压力和海浪冲击。其面积约500平方米,可容纳100名游客。此外,它还设有11米宽的全景窗口,届时游客可以观看独特的水下景观。建筑内外都设有照明设备,以便游客在夜间观看各种鱼类和海洋夜景。餐厅菜单以当地海鲜为主。餐馆预计于2019年春天对外开放。

(编译自CNN网站)

AI首幅肖像画 亮相纽约拍卖会

一幅由人工智能创作而成的肖像画近期出现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会上,这是艺术界首次拍卖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品。这幅画名为《埃德蒙·德贝拉米像》(Portrait of Edmond De Belamy),画面中的男主人公五官模糊,颜料只覆盖了部分画布,主体人像周围大部分留白。当然,计算机本身不会创作出作品,这幅肖像画是由来自巴黎艺术团体的人工程序员创作的。程序员首先将15000幅14—20世纪作品的图像输入一个神经网络,然后训练计算机从中辨识图像相关性,学习并利用算法创造出与原数据源相似但不尽相同的新作品。此次拍卖会意义重大,因为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创作的绘画作品正式作为“艺术品”被市场接受,也标志着人工智能将成为艺术家们发挥才能的新工具。

(编译自Live Science网站)

受伤损坏不害怕 机器人也可自我修复

我们知道,人体所拥有的自我修复能力可以帮助伤口快速愈合。而机器人受损后却无法自我修复。尽管目前医疗辅助等领域存在一类由柔软材料制成的机器人,但它很容易因尖锐物体或压力过度而损坏,人工修复耗时长且价格高昂。近日,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具备柔软的机械手臂、机械钳和人造肌肉,由具有加熱材质的橡胶聚合物构成。当此款机器人受伤时,可通过加热的方式来进行修复,直至其恢复原状而不留下任何痕迹。这款机器人的发明不仅有助于多用途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而且可为人类假肢研究提供借鉴。

(编译自Big Think网站)

切尔诺贝利转型 大规模太阳能发电

1986年4月,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欧洲四分之三的地区受到影响,数十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核辐射疾病折磨,人们纷纷逃离此地,该地也成了可怕的无人区。为此,乌克兰和国际社会一直努力希望当地状况能有所改变。由于放射性土地无法用于房地产或农业,因此建设太阳能发电厂意义重大。太阳能电站的光伏电池占用了1.6公顷的土地,并产生了足够的能量,可为大约2000户家庭供电。目前,乌克兰正在寻求投资者,希望能够再建设一个占地2500公顷可产生100兆瓦能量的电厂。除了可以重新利用废弃土地外,太阳能的使用也有助于乌克兰在资源方面早日实现自给自足。

(编译自Gizmodo网站)

圣马洛海底沉酒 诗意且科学

圣马洛(Saint Malo)是法国的一个著名港口小镇,也是最热门的观光旅游地之一。该城市最著名的景点有古时用于抵御海盗的城墙、唯美的海滩,以及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城。圣马洛以海洋文化遗产为傲,而在海底沉酒也是其独具诗意的做法。起初是因为有人想庆祝孩子出生而决定在海底存放几瓶红酒,后来逐渐演变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性沉酒传统。除了美好的初衷之外,海底存放红酒也存在科学依据。大洋底的温度与深酒窖的温度相当,海水可以保护红酒免受紫外线损害,且大海的潮汐作用也可保证酒质清澈明亮。每一批葡萄酒到达港口后,酒箱就会被拖网渔船放入15米深的海底,随后潜水员会把箱子固定在海底,并留有一定空间以保证每个酒瓶都可以随潮汐而动。圣马洛海底的沉酒文化不仅是为了品酒,更是为了庆祝人与大海连绵不断的联系。

(编译自 New York Times网站)

猜你喜欢
红酒乌克兰餐厅
TARENTUM萄木餐厅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LUNAR餐厅
城里的怪餐厅
菠菜红酒防痔疮
红酒中毒案
“秀色可餐”的虚拟餐厅
买红酒
2015年最酷红酒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