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观念视角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问题

2018-01-02 10:40王进
戏剧之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声乐教育高校改革

王进

【摘 要】随着时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模式应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转变,利用现有声乐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对声乐人才的需求,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声乐教学。它不仅可以丰富各种声乐教学学科,还可以反映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观念,强调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教育思想和原则,探索高校声乐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多元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创新观念;高校;声乐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2-0145-02

音乐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升,使音乐教育得到一定完善,在此过程中,我国声乐教育优势不断凸显,取得空前发展。但是,对于现有的声乐教育,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模式,主要还是以完成教育任务为核心。在中国传统声乐教育工作,使教育原生性得到遮蔽,我国教育事业止步难升,逐渐陷入至教学困难境地。鉴于此,在新形势下,教育者的重点应放在高校声乐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并按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方向进行全面的教育创新[1]。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各学科教育的有效性,为后续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校声乐教育发展的状况

21世纪教育理念以人才素质培养为主,是对人们审美要求、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为现代社会人类文明发展需求,同样作为音乐教育过程中目标之一[2]。现代社会声乐教育理念应遵循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因此,声乐相关教育面临着巨大机遇及挑战。高校应合理设置课程、重视教师教育能力、素质培养,能推动我国声乐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促使我国声乐相关教育办出特色、水平、质量,提高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水平。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大规模招生,为高等教育带来效益及希望,同时也为高校教育增加压力[3]。招生规模扩大的背后,教学保障机制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师生比例失调、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我国音乐专业教育承袭一贯传统声乐授课模式,以声乐技巧训练为主,此种教学模式对我国大批音乐人才培养起到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其音乐专业招生人数猛增,但学生数量上升过程中,伴随着师资力量薄弱。加之新课标颁布,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能力、教育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均提出更高要求,更加凸显当前音乐教育过程中现存问题。音乐教师自身需要具备一定说唱能力以及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能力与组织能力等[4]。我国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不适应社会教学模式发展。某些高校为适应当前扩招实际状况,推出多种声乐教学模式并存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高校声乐选修课存在的误区。高校学生针对性予以声乐教学过程中,对其侧重点发展注重为美渗透性、融入性,将其融入至生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不断学习,引导现代高校学生端正对学习姿态。当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个体可针对性调整学习方式,并不一味侧重于学习成绩及其教学进展,从而违背传统科学教学模式。然而,由于传统教学环境影响,使教师教学习惯固定,部分教师未与时代发展所接轨,传统教学理念、思想方式受到潮流发展限制。因此,传统教学环境仍然以陈旧教学理念方式为主,教师难以把握科学、有效理念,对整体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二)声乐课程设置存在缺陷。整个声乐教学模式中,最为重要为课程设置,合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學习效率。教师教学过程中,有步骤、目的开展声乐教育,对学生知识掌握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声乐学习由理论、实践为一体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课堂知识、发生技巧等。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将书本上知识、技巧实际应用。但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育过程中,侧重点仍然以书本为主,实践应用过程中难以将理论应用,继而出现实际训练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造成实践应用无意义。同时,部分高校课程设置过程中,伴有随意性、盲目性,难以将实际课程构成关联性课程体系,影响到整体音乐人才系统培养。

(三)教学模式陈旧僵化。随着我国信息化社会不断普及背景下,普通高校声乐教育模式不断得到创新,但多数教学模式仍然延续着传统教学模式,所谓信息化教学仅为形式上改变,并未取得成效,同时,由于声乐报考人数较少,因此,学校师源较少,教学过程中仍然继承传统大班教学,声乐训练过程中采取一对一模式,上述模式应用会限制学生数量,并不能针对性做好专门教学,因而后期教学过程成果中,学生课程结束后,仅学会几首歌曲,对其声乐技巧未真正掌握。

(四)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声乐教学模式中,侧重点为教师教学质量及其教学模式,上述两点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目前我国多数高校人才培养形式上可以得出,声乐教师自身素质较低主要为以下几点问题,某些教师自身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高,但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因而缺乏实际指导能力,并不能将学生出现问题加以结局。同时,部分教师年龄偏大,不能迎合时代发展,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因而不能针对社会人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整体教学过程中素质较低。同时,教学中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及其操作技能培养,忽略感情培养,影响到音乐人才潜能挖掘。

三、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革新教育理念,构建大学音乐教育的新结构。在声乐教育的过程中与各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意识是不可分割,传统声乐教育过程中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学生被动所接受知识,因此,这种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约束力,对于学生来说,若长期处于该种学习环境,并不利于后期自主学习创造。在新形势下,高校与传统的声乐教育理念应分离,形成了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的新理念。将新思想融入各种教学活动中,对各种相关要素深入分析和研究,实现最佳教育目标。力求教师、学生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之间达到最佳平衡[5]。另一方面,高校声乐教育构建过程中,应明确定位教学目标,并组织新颖教学内容,将本校教育特色所融入其中,充分体现本校教育特色。

(二)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声乐教育侧重点为学生声乐及其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结合我国高校声乐课程设置,可以得出教育内容的主要内容是理论和技能训练。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反映声乐教育内容价值的重要手段。学生完善理论学习基础,将知识实际应用于实践中,能不断深化对理论知识理解程度,提升自身音乐能力。受教师配备的影响,我国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有限,教学缺乏统一,使高校声乐教学更加困难,难以取得满意的成果。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高校平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在接受系统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专业技能[6]。同时,提高课程的相关性,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完善课程整体设置,打牢声乐基础,以提高学生自主声乐表达能力。

(三)立足声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声乐学习情感。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在21世纪的浪潮中所站住阵脚,并将我国所独有中华精神表达出来,包括独有凝聚力、感染力,为身为中华炎黄子孙所折射出品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离不开高校教育[7]。因此,高校作为现代社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需要加强对学生个人素质以及文化培养,充分发挥声乐教育的作用,加强中华文化弘扬联系,用声乐作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渠道。然而,由于学生年龄多数偏小,自身成长经历、心理状态缺乏时间沉淀,因此,对作品中所包含独有情感缺乏一定认知,难以将作品中富含感情深切表达出来。

(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声樂教学师资队伍。声乐教育教学团队是整个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领导者”,作为提升高校整体教学质量保障。因此,若想长久持续发展,高校应当注重对声乐队伍素质提高,增强我国高校教育实力。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高校声乐教育不断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因此,为使高校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能力,满足高校发展需要,紧跟时代发展。为此,高校的发展应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根据市场发展过程的动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声乐学习能力[8]。同时,培养声乐教学团队的专业精神,能更加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使我国常规教学工作能与实际相结合,以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此外,教师不断创新,迎合时代发展,将掌握知识及其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声乐理解,可提高技能。

(五)创造良好的声乐渗透教育环境。所谓景美能达到心旷神怡之感,因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能进一步促进主动积极参与到整个声乐教育过程中。为后来的活跃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后期学习及其教学产生一定影响。学习过程中,除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水平以外,应将专业课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能提高学生自主表达能力,创造一个良好平台,让学生展示自身音乐才能。另外,在声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放置在教学首要位置。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提高音乐能力及其素质培养能力,加强交流,让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以获得快乐、幸福学习过程,更好接受规范、科学声乐教育。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高校声乐教育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不断迎合社会人才素质要求,大胆突破传统的固定教学方法。将更多时间因素和创新精神融入原有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针对性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学习原则,不仅可以丰富声乐教学各个学科类型,组织多种丰富多彩实践活动,利于对学生声乐素质培养,培养全面的人才。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模式中,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不仅提高学生艺术水平及其文化水平,同时利用多视角进行教学,大胆创新,将国外现今教学理念融入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创造出一套适合高校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热爱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万里.音乐教学法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与创新[J].北方音乐,2018,38(3):99-100.

[2]张旭伟.创新视阈下高校声乐教育改革初探[J].北方音乐,2016,36(12):189,191.

[3]孙嘉萍,黄玥.民族声乐教育的发扬与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37):307-308.

[4]王菊.声乐艺术审美批判价值向度的误区之审视——基于民族高校声乐教育与比赛之视角[J].青海民族研究,2015,26(1):71-72.

[5]杨晓亮.声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辩证关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4):118-120,160.

[6]支慧.市场经济下高职声乐教育职业化的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86-88.

[7]吴肖英.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3):50.

[8]卢文清.基于多维化视域分析专业民族声乐教育[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2):104-105.

猜你喜欢
声乐教育高校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