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2018-01-02 18:35曹缤尹
中国经贸 2018年23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城镇化农村

【摘 要】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开始进入城市生活,这种现象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就城市而言,涌入的农村人口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是也造成了农村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基于这样的社会现状,国家在土地流转方面积极的做改革,促进了土地健康有序的流转。就当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土地流转虽然实现的平稳的过渡,但是从最终的效果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做分析和讨论,旨在为问题的具体解决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土地流转

就当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放弃农村的生活进入到城市工作。诚然,农村居民的大量进城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是也由此出现了农村人口减少,土地种植率低的问题。就具体的调查来看,许多农村的土地被大量的闲置,这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所以需要对此问题做解决。在农村发展问题的具体分析中,国家认识到了此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就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做了重要的批示和改革,此措施推进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解决了土地闲置的具体问题。文章对土地流转实际问题做分析总结,阐明了流转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策略。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影响分析

农村土地的流转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社会影响,具体分析影响发现其表现在3个方面,以下是对这3个方面的具体阐述:

1.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农村的具体发展分析来看,很多农户承包的土地具有分散性,而且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农村劳动人口数量发生了明显的减少,导致出现了一些地少人多或者是地多人少的情况,这种情况对于土地的经济效益实现十分的不利。通过土地流转工作将无人耕种或者是部分农民无力耕种的土地进行重新的分配,这促进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提升,保证了土地的产出。简言之,土地流转工作使得土地资源的配置更加的合理,这对于农村土地经济效益的实现有重要的帮助。

2.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对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未来农业必然是要走规模化、产业化和机械化道路的,但是目前的分散经营模式显然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土地确权之后,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得到肯定,部分农民可以放心的将自己承包的土地做出租实现土地的合法流转,这样,土地成片集合的现象产生。大面积的土地集中对于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规模化、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所以说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十分的显著。

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国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而随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发展,具体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呈现过剩的情况,这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土地流转工作开展后,农村居民通过流转土地解放自身,由此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者的一部分,这促进了我国劳动力的合理分配,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简言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施行越来越多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實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

从当前农村的具体发展来看,土地流转出现了两方面的显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土地的有效利用不利,所以需要做好分析从而为问题解决提供参考。以下是具体问题分析:

1.人地矛盾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地矛盾。从具体的分析来看,所谓的人地矛盾主要指的是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到了较少的人员手里,一些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村居民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成为了“农业打工者”,这种情况类似于我国过去的地主和佃户,所以不少农村居民对此意见比较大。从根本上来讲,土地是国有资产,种田大户对土地的集中体现的是资源的集合化利用,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倾向,所以此问题的具体解决需要从宣传入手对农村观念做集中的改变。

2.粮食保障问题

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第二个突出的问题是粮食保障问题。就目前具体情况分析来看,由于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比较低,所以更多的土地承包大户用流转的土地做经济作物的种植,这导致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规模的下降。粮食是国家发展的安全保障,粮食种植规模的缩减使得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整体粮食压力空间加大。综合来讲,对比目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粮食种植利用耕地的比重明显的小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土地面积,这造成了粮食产量的减少,出现了粮食保障的压力。

三、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解决

农村土地的具体流转必须要实现健康和有序,这样,土地流转中的具体问题解决效果会更加的突出,先是利用中的土地经济效益也会获得显著的提升。就具体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解决来看,主要的措施有两个,以下是对措施的具体分析:

1.土地流转向专业化经营企业、合作社流转

对于具体的土地流转问题解决,首要的措施是实现农村土地向农业生产专业化经营企业、合作社流转。农业生产专业化经营企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指导方面的效果更加的突出,这对于提升农民的农业收入具有重要的帮助,所以很大一部分农户以自身的土地资源为资本加入到了专业化经营企业或者是合作社当中。从具体的分析来看,通过上述流转,土地资源作为一种集体规划资源的得到利用,整个农业生产的企业化和专业化形式更加的突出,这对于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合作社的模式下,参与合作的农村用户的平等性体现更强,这对于改变农民农业发展观念效果显著。简言之,实现土地向合作社,专业化生产企业的流转实现了土地的集中化耕种,强化了农村土地利用的规模化效益。

2.农村土地流转要引入工商资本实现规模经营、防止农村土地“非农化”

就农村土地的具体流转问题分析来看,第二项重要的措施是引入工商资本实现规模经营、防止农村土地“非农化”。土地是农村居民生活的根本,其“非农化”发展会瓦解农村经济体系,所以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以土地为资本吸引工商企业对农村产业的投资,这样,农业生产会有更稳定的资金链,农业种植经济的发展会保持完整性。目前,一些生物企业或者是生态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农村,他们积极的做土地的承包进行农业种植,完成了规模化、集中化和现代化的农业耕种。因为这些企业在具体的管理方面和经营方面具有专业性,所以其会将土地的资源效益发挥到最佳。简言之,农村土地是农村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载体,以其为资源拉动农村的投资,实现土地流转的资源化集中,这样,不仅农村经济体系得到发展和壮大,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型化城市发展背景下,农村土地的流转实现了劳动力解放,这为城市建设劳动力的提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因为意识问题以及追求经济效益的问题,土地流转造成了人地矛盾和粮食安全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并基于问题做具体的土地流转措施和策略考虑,这对于农村土地合理利用现实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武爱果.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山西农经,2017(6):30-31.

[2]孙明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

[3]曾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宋宜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17(2):63-67.

[5]袁久红,毕鸿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江西省南昌县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 34(1):1-5.

[6]周琳燕,程慧琴,冯丽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意愿探究——基于浙江省松阳县茶地流转情况分析[J].当代经济,2015(20):84-87.

作者简介:

曹缤尹(1992—),女,仡佬族,本科,职称: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管理。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城镇化农村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