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冰山理论”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体现

2018-01-03 22:15李伟伟
小说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冰山理论对话

摘 要: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讲述的是发生在西班牙无名火车站的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和简单的情节表达出丰富内涵和深刻主题,这很符合海明威以“冰山”比喻文学创作的看法。本文将从“电报式”对话方式,客观叙事角度以及丰富的象征手法三个方面分析“冰山理论”在这篇短篇小说中的体现。

关键词:冰山理论;“电报式”对话;叙事角度;象征手法

1 引言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讲述的是发生在西班牙北部无名小火车站的故事:一个美国男人和一个叫Jig的女孩正等着前往马德里的快速列车。天气很热,为了打发时间,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说话,女孩将远处的群山比作白象,而男人却没看出来。之后,他们的话题都围绕着“手术”,男人希望女孩去做手术,而女孩却不太乐意,他们反复讨论是否要做手术,但直到结尾作者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小说全文共1455个词,以简单的情节、简洁的对话式语言,形象描绘了主人公复杂而真实的内心,揭示了蕴藏的丰富含义和深刻主题,是诠释海明威“冰山理论”的经典。在《死在午后》中,海明威总结了自己的创作经驗,第一次提出了用“冰山”来比喻文学创作的看法:“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很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这八分之一的内容可以是对外部场景的客观描写,也可是人物的对话,还可以是有深层含义的具象事物。同样,如果作家十分清楚自己想写的东西,那么即使他省略所知道的一些东西,读者也自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崔道怡,1987:62)

本文将从“电报式”对话、叙事角度和象征手法三个方面分析“冰山理论”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具体体现。

2 《白象似的群山》中寻找“冰山理论”

关于文学创作,海明威这样说:“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的原理去写它。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具体来说,《白象似的群山》简洁的对话文字和简单的故事情节只是水面之上的八分之一,而蕴含在文字背后,男、女主人公复杂而真实的内心才是隐藏于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

以下是对“冰山理论”在《白象似的群山》中表现的具体分析:

2.1 “电报式”对话

海明威很擅长对话艺术,对话在他的作品中占据很大比例。这些对话中“极少出现形容词、副词和修饰语,句子短促,语言简洁、直白、凝练,读起来就像电报一样。”(史康,2012)就像电报能够简洁地表明深层含义一样,小说中的“电报式”对话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这很契合海明威提出的“冰山理论”文学创作原则:简单的语言像是水面上的冰山(八分之一),而背后内涵则是水面下的冰山(八分之七),读者需要自己探究背后的深层含义。

在《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将自己的对话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整篇小说都是由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构成。这些对话十分生动,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从这些“电报式”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男、女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绪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比如,男、女主人公在喝酒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It tastes like liquorice, the girl said and put the glass down.

‘Thats the way with everything.

‘Yes, said the girl. ‘Everything tastes of liquorice. Especially all the things youve waited so long for, like absinthe.

‘Oh, cut it out.

表面上看,这几句话通俗易懂:男、女主人公在谈论茴香酒的味道,但其中暗含着丰富的意蕴。当女孩说到茴香酒尝起来像甘草甜中有苦、苦中有甜时,男人回答到世上万物皆是如此,表面是在回应女孩对于茴香酒味道的描述,其实是在暗示着女孩堕胎虽然对些伤害,但却帮他们解决了大麻烦。对万事皆甜中有苦、苦中有甜,女孩表示赞同,这也是整篇小说中两人唯一持相同意见的地方,但她想到的是这个孩子虽会带来一些困扰,但还是能带给他们甜蜜幸福的生活。事实上,女孩希望的是生下孩子,得到男人的关爱,建立幸福的家庭;但是男人想要的女孩堕胎,卸下“包袱”,恢复自由之身。女孩看透了这一点,因此马上讽刺男人把女孩堕胎这件苦涩的事情看做是苦中带甜的甘草,暗示对男人自私的不满,也暗示女孩与男人注定无法相伴终生。

2.2 叙事角度

“海明威的描写和电影摄像机的作用颇为相象。”(林疑今,1989)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都是从客观的叙事角度出发,如实记录场景、人物和当时发生的事情,看似没有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却表达了场景之外的人物感受。这正好符合“冰山理论”对作者摒弃主观评论的要求,只描写出水面之上那八分之一的场景与事件,而将人物的思想情感藏于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期待读者自己体会。

整篇小说中,叙事者都在描述故事:男人与女孩在等火车、喝酒,谈论事情,火车来了,主人公之间的对话结束,整个故事也就结束。小说中,叙事者没有交代男、女主人公来自哪里、要去往何处、他们如何相识,以后又会怎样,只是将“摄像机”对准主人公,客观记录当下,丝毫没有携带个人的主观评论:既没有表露出对女孩的同情与惋惜,也没有表现出对男人行为的厌恶。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出男人的冷漠与自私,女孩的焦虑与不安,还有男人和女孩之间互相不吸引,思想上完全分离的状态。

在描写景色的时候,海明威似乎只是将自己所看到的景色描绘出来:“On this side there was no shade and no trees and the station was between two lines of rails in the sun…Across, on the other side, were fields of grain and trees along the bank of the Ebro.”这两句话表面上是在描写当时的环境状况:铁轨这边没有树木、没有树荫,但是铁轨那边却是树木茂密,粮草丰富。实际上,这是在向女孩暗示着她跟着男人一起,生活毫无生气;但是一旦离开男人,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生机盎然的另一面。

在描写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时,海明威只是将镜头对准女孩,从女孩的视角出发去感受这微妙的关系,而不是给予自己的主观评价。整篇小说共描写了六次从女孩视角看出去的世界:“The girl was looking off at the lines of hills…The girl looked at the bead curtain…The girl looked at the ground the table legs rested on…The girl looked across at the hills on the dry side of the valley.”尽管男、女主人公一直在对话,但是女孩的视线从来不在男人身上,而是看看远处的山,看看近处的帘,亦或是看看地面,就是不愿看着男人,这也足以表现出暗含在背后的男、女主人公之间那早已无法相互吸引,思想上无法一致的状态。

两人因是否要去“手术”而展开激烈的讨论时,海明威客观地将男人、女孩各自的观点和争执的内容记录下来,没有对此发表任何个人看法;此外,一直到小说的结尾,叙事者也没有交代女孩要做的到底是什么手术(尽管我们能推断出是堕胎手术),男人为什么非要让女还去做手术,以及女孩为什么不愿意去做这个手术。这所有的疑问都是海明威故意留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去深思。

2.3 象征手法

“象征是一种隐晦、含蓄的文学创作技巧,指通过某一具体的事物或形象去表达某种深远抽象的意义。”(史康,2012)海明威的很多作品中都运用了象征手法,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表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这很符合“冰山理论”文学创作方式:具象的事物是水面之上的那八分之一的冰山,而抽象的思想则是水面之下的那八分之七的冰山,需要读者去感悟象征背后的深层含义。

在《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看似是在描述男、女主人公之间简短的对话和看到的景色,其實这些景物和话题已经被赋予了深刻的含义,如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有待读者自己去发现。

标题中以及小说中三次出现的“white elephant”其实是源自于古印度的一个典故:在古印度,“白象”是像神一样高贵的动物,可它虽然高贵,却是普通民众无法承担的,因为它吃大量的食物,照顾、饲养它也需要很昂贵。①在这篇小说中,“白象”不仅暗示女孩怀孕后的体态像大象一样,还象征着女孩肚子里本该视作珍宝的孩子被男人看做是不想要的负担,甚至是累赘。男人为什么将孩子看做负担和累赘呢?那时的美国人经历过一战,走进了“迷茫时代”,对以前的价值观产生怀疑,想要追寻自由、桀骜不羁的生活。而这个孩子则成为了男人追寻这种自由生活的绊脚石,因此他想要摆脱这个包袱,继续向前进。

故事的地点是西班牙一个无名火车站,这是因为火车站是人们来往于各处中转的地方,这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可能会在这里有所改变。而开头是所描写的两条铁轨是永远平行不相交的,这也象征着美国男人和女孩的命运永远是平行线,没有相交在一起的可能。无论是两人看待事物的态度,亦或是不在同一频道上的交流,还有两者之间已无法吸引对方的状态都暗示着女孩是否堕胎只是一个导火索,其实两人早已是貌合神离,注定不是可以和彼此相伴一生的那个人。

小说中的几处景物描写也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On this side there was no shade and no trees and the station was between two lines of rails in the sun and the country was brown and dry…Across, on the other side, were fields of grain and trees along the bank of the Ebro.”铁轨这一侧一片荒凉,没有树木、没有树荫,有的只是棕灰色的土地,没有生机,这象征着若是女孩听男人的话去做手术,继续与男人过着漂泊的生活,那么他们的未来将会像这没有生机的土地一样,荒凉至极;而铁轨的另一侧有着茂密的树木,长着饱满的谷物,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象征着若是女孩留下孩子,离开美国男人,那么她将来会与孩子一起过着美满的生活。这两种景象是极与极的代表,暗示着女孩与男人不会走到最后。

3 小结

海明威是20世纪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他提出的以“冰山”比喻文学创作开启了新的写作热潮。《白象似的群山》是其经典短篇小说之一,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中“电报式”的对话,客观地叙事角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都充分体现了“冰山理论”在这篇小说中的运用:将作者的主观评论都隐藏在水面之下,而只是叙述出水面之上那八分之一的客观而具体的事物,让读者自己去发掘出水面之下那八分之七的思想情感,很好地诠释了“冰山理论”这一文学创作方式。

参考文献:

[1] 崔道怡,朱伟,王青风,王勇军:《“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上册)》,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2] 史康:“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完美体现”,《海外英语》,2012年第5期,第209-210页,第230页。

[3] 林疑今:《海明威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注解:

① http://baike.baidu.com/item/白象似的群山

作者简介:李伟伟(1993-),女,汉族,黑龙江省,在读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研究生二年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

(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猜你喜欢
冰山理论对话
冰山理论与《白象似的群山》
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