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与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2018-01-04 08:06黄成河杨国敬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6期
关键词:血小板血栓脑梗死

黄成河 杨国敬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与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黄成河 杨国敬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P选择素(P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为ACI组,根据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将ACI组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n=56)、中度组(n=43)和重度组(n=21);50例常规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血栓弹力仪测定TEG参数,并检测各组血清Ps、hs-CRP水平,分析TEG参数与Ps、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CI组α角、MA值、CI值、Ps、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R值、K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不同亚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R值和K值越低(P均<0.01),α角、MA值、Ps和hs-CRP水平越高(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Ps、hs-CRP水平与R值和K值呈显著负相关(r=-0.557,-0.345;-0.348,-0.307,P均<0.01),与α角、MA值、CI值呈显著正相关(r=0.501,0.575;0.275,0.390;0.357,0.807,P均<0.01);Ps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452,P=0.00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TEG参数与Ps及hs-CRP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

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P选择素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发病期间凝血系统异常激活,体内凝血物质大量释放,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反映血液凝固水平动态变化的指标,能提供从凝血启动到血小板连结形成、纤维蛋白丝形成、血块生长到最后降解溶解的全部信息[2]。近年来TEG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在诊断疾病、疾病严重程度评估以及指导治疗、预后判断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4]。有研究报道急性脑梗死患者TEG参数与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存在明显相关性,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严重程度及高凝状态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5]。研究显示炎症介质与血栓形成和凝血的关系密切[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不仅能反映机体炎症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7]。P选择素(P-selectin,Ps)主要存在于静息血小板a颗粒膜上,可介导血小板活化,促进血栓形成,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分子标志物,对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9]。由于内皮细胞受损、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启动并活化血小板,导致Ps水平增高[10]。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s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病情轻重有关,测定Ps和血小板聚集率有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治及判断预后[11]。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TEG与凝血功能监测及评估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抵抗等方面上,对于TEG参数与hs-CRP、Ps之间的关系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TEG参数与Ps、CRP之间的相关性,以评价Ps、hs-CRP在脑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ACI患者120例,入选标准:①发病到入院时间≤48 h;②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确诊;排除标准:①无脑出血,近期未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②无严重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57.2±7.8)岁;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1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NIHSS)评分<4分者为轻度组(n=56),4~15分者为中度组(n=43),>15分者为重度组(n=21)。另选取同期50例常规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5.3±6.7)岁。2组在年龄、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表1)。

1.2 方法

1.2.1 TEG检测 采用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美国Haemoscope公司)及其配套试剂,采用自然全血法检测。TEG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R值为凝血因子反应时间,反映了凝血因子的质量;K值为反映血凝块形成时间;α角为反映血栓形成速度,代表纤维蛋白原的功能与水平;MA为最大振幅,反映已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或硬度,主要代表血小板的聚集功能;CI为综合凝血指数,反映不同条件下凝血的综合状态[13-14]。

1.2.2 Ps、hs-CRP水平检测 患者在治疗期间、体检健康者于体检当日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70 ℃保存集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s-CRP、Ps水平,P-选择素ELISA试剂盒购自北京易科攀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进行。

2 结 果

2.1 2组患者TEG参数及Ps、hs-CRP水平比较 ACI组TEG参数α角、MA值、CI值、Ps、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R值、K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表2)。

2.2 不同亚组TEG参数及Ps、hs-CRP水平比较 不同ACI亚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R值和K值越低(P均<0.01),α角、MA值、Ps和hs-CRP水平越高(P均<0.01),两两比较,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表3)。

表2 2组患者TEG参数及Ps、hs-CRP水平比较

表3 不同亚组TEG参数及Ps、hs-CRP水平比较

2.3 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s、hs-CRP水平与R值和K值呈显著负相关(r=-0.557,-0.345;-0.348,-0.307,P均<0.01),与α角、MA值、CI值呈显著正相关(r=0.501,0.575;0.275,0.390;0.357,0.807,P均<0.01),Ps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452,P=0.000)(表4)(图1)。

表4 TEG参数与Ps、hs-CRP水平相关性分析

图1 P-选择素与hs-CRP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血管内膜受损,血小板在损伤内膜外的黏附、聚集,导致血小板活化及释放反应,形成血小板血栓,继发脑梗死[15]。以往通常采用检测血小板功能、活化情况以及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来反映体内出凝血情况,预测血栓形成风险,但结果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全面反映凝血全过程。随着TEG的广泛应用,更为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实时机体凝血状态,并且在辅助诊断疾病、监测术中输血、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预防血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6]。Elliott等[17]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值、K值减小,α角增大,表明凝血时间缩短,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何银华等[18]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TEG检测发现,TEG参数R、K值减小,MA值、α角和G值增大,CI延长,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李双涛等[19]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TEG高凝状态也越明显,TEG参数与凝血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以上研究表明,ACI患者处于高凝状态,TEG对诊断疾病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研究结果发现,ACI组TEG参数α角、MA值、C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R值、K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R值和K值越低,α角、MA值越高,这与之前的研究报道结果一致[17-19]。

hs-CRP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标志物,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反映血小板活化及功能的重要标记。血小板功能与其体积大小有关,与MPV成正比。MPV增大,吸附聚集功能增强,增加了血液粘度及血栓形成的风险[20]。有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MPV、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且MPV与hs-CRP呈正相关[21-22]。由此推测,hs-CRP参与了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血栓形成,使血液呈高凝状态。Gurbel等[23]研究发现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TEG参数MA值与缺血性事件发生有关,MA值越大,CFP水平越高。Kreutz等[24]研究报道,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行TEG及CRP水平检测,并对CRP进行四分法,结果发现CRP水平增高与血浆纤维蛋白凝块强度有关,CRP水平越高,TEG参数G值越高,CRP增高的血栓风险可能与促凝变化和血凝块强度增高有关。

P-选择素又称为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属于细胞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存在于静止血小板α颗粒和内皮细胞表面,可介导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损伤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及血小板活化程度的炎性指标[25]。Ps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到启动作用,与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结合到白细胞上,一方面启动凝血过程,另一方面在炎症因子刺激下参与血小板过度活化的发生[26]。研究发现Ps在活化血小板上的表达与血小板聚集程度呈正相关[25]。吴芳兰等[27]研究报道脑梗死患者血清Ps水平明显增高,治疗后Ps水平下降。Bielinski等[28]研究发现Ps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发生概率存在阳性线性关系。Ps对房颤患者高凝状态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血清Ps水平与血栓栓塞事件密切相关[29-30]。以上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hs-CRP、Ps水平增高,对血液呈高凝状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Ps、hs-CRP与凝血异常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ACI患者检测了血清Ps、hs-CRP水平,并与TEG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ACI患者血清Ps、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亚组之间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血清Ps、hs-CRP水平越高,且Ps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Ps、hs-CRP水平与R值和K值呈显著负相关,与α角、MA值、CI值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Ps、hs-CRP水平增高对脑梗死患者的高凝状态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ACI患者血清Ps、hs-CRP水平增高,且与TEG各参数有明显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给予负荷量600 mg+150 mg/d维持量的氯吡格雷可减少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清Ps、hs-CRP水平[31]。联合检测TEG和hs-CRP、Ps能更全面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为疗效判断、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组.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1):84-87,90.

[2] 董林剑,李元海.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及发展[J].安徽医药,2015,19(5):817-820.

[3] 张占山,郝斌.血栓弹力图在抗栓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20):3778-3782.

[4] 顾梅秀,孙林,王蓓丽,等.血栓弹力图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J].检验医学,2015,30(6):571-574.

[5] 周熙琳,梁辉,黄洁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聚集率和D-二聚体相关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4):459-462,467.

[6] 朱凤磊,刘新峰.炎症介质与血栓形成和凝血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16(10):838-840.

[7] Juvela S,Kuhmonen J,Siironen J.C-reactive protein as predictor for poor outcome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J].Acta Neurochir (Wien),2012,154(3):397-404.

[8] 周建芝,穆树敏,薄海美,等.抑郁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P选择素水平与预后[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29(10):769-771.

[9] 林宝全,阳洪,佘军红,等.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及凝血时间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3):6495-6498.

[10] Poller L,Keown M,Ibrahim SA,et al.Quality assessment of CoaguChek point-of-care prothrombin time monitors:comparis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approved procedure and conventional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J].Clin Chem,2006,52(10):1843-1847.

[11] 易岑.急性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与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4):550-551.

[12] 刘凤辉,郝海燕,吴永辉,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CISS分型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3):369-370,371.

[13] 谢一唯,朱炳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2,27(2):88-90.

[14] 郑建华,王碰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5(1):101-104.

[15] 谢晓民,陈晶.血小板活化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2,34(3):437-439.

[16] 王毅盟.血栓弹力图仪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102-1103.

[17] Elliott A,Wetzel J,Roper T,et al.Thromboelast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Int J Stroke,2015,10(2):194-201.

[18] 何银华,李飞.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2011,26(3):163-165.

[19] 李双涛,于长春,张晶,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4):52-55.

[20] 郭建英.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平均体积的变化[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104-105.

[21] Cho SY,You E,Lee HJ,et al.Mean platelet volume show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hs-CRP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various disease conditions[J].Clin Lab,2014,60(10):1775-1777.

[22] 诸越瑾,张华,姚洪锋.Hcy、MPV、hs-CRP 及 FIB 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价值[J].检验医学,2015,12:1219-1221.

[23] Gurbel PA,Bliden KP,Kreutz RP,et al.The Link between heightened thrombogenicity and inflammation:Pre-procedur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atient at high risk for recurrent events after stenting[J].Platelets,2009,20(2):97-104.

[24] Kreutz RP,Owens J,Breall JA,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 clot strength measured by thrombelastography after coronary stenting[J].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2013,24(3):321-326.

[25] 王睿,吕吉元,王应志,等.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同血小板P-选择素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1):7-8.

[26] Théorêt JF,Chahrour W,Yacoub D,et al.Recombinant P-selectin glycoprotein-ligand-1 delays thrombin-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a new role for P-selectin in early aggregation[J].Br J Pharmacol,2006,148(3):299-305.

[27] 吴芳兰,李倩,陈立华,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和P-选择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29):98-100.

[28] Bielinski SJ,Berardi C,Decker PA,et al.P-selectin and subclinical and clinical atherosclerosis: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Mesa)[J].Atherosclerosis,2015,240(1):3-9.

[29] Hatzinikolaou-Kotsakou E,Kartasis Z,Tziakas D,et al.Atrial fibrillation and hypercoagulability:dependent on clinical factors or/and on genetic alterations?[J].J Thromb Thrombolysis,2003,16(3):155-161.

[30] Bai L,Liu Z,Bakeyi M,et al.Association of PS gene polymorphism and soluble P-selectin level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thromboembolism population in Xinjiang[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4,452(3):303-307.

[31] 李磊,褚俊.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及超敏C反应蛋白、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5):558-561.

R743.3

A

1007-0478(2017)06-0545-04

10.3969/j.issn.1007-0478.2017.06.018

100074 北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

(2017-02-15收稿)

猜你喜欢
血小板血栓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