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孩子那样成长

2018-01-04 22:09云燕
现代家长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怪兽恐惧女士

云燕

在长年的咨询工作中,我一直向家长们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孩子的问题,根源在家长身上,要改变孩子,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有的家长接受这个理念,家庭教育逐步走上正轨;有的家长不接受这个理念,或虽然接受但不愿改变自己,家庭教育举步维艰,甚至成为孩子成长的阻力。遗憾的是,前者是极少数,所以家庭教育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也是极少数。

对于那些希望改变自己但缺乏勇气的家长,我总要讲范女士的故事。

全职妈妈的梦想

范女士大学上的是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师。虽然薪水不高,但能从事与油画专业相关的工作,加上婚姻幸福,她很知足。

2003年6月,范女士发现自己怀孕了。一番检查之后,医生认为胎儿状况不佳,建议她休养保胎。在丈夫和婆婆的劝说下,她暂时辞去了广告公司的工作,回家卧床静养,等待孩子的出生。她想,等孩子出生以后再重操旧业是轻而易举的事。

第二年春节期间,范女士早产生下了不足5斤的儿子亮亮,好在母子平安。由于亮亮身体娇弱,范女士搁置了重返职场的计划,一搁置就是两年。其间,范女士得知自己以前供职的广告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心灰意冷,毕竟重新找工作不容易。

2007年,亮亮3岁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范女士早上送亮亮去幼儿园,然后回家做家务,下午接亮亮回家,然后陪亮亮玩游戏,做全家人的晚饭……如此周而复始,不觉又过去了两年。不过,烦恼很快就找上门来。由于妈妈全程陪伴,而爸爸基本缺位家庭教育,本来就体弱多病的亮亮越来越娇气,像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在幼儿园经常被小伙伴嘲笑。渐渐地,亮亮出现了自闭倾向,经常几天不说一句话。范女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带亮亮找到我咨询。

我告诉范女士,亮亮出现自闭倾向是环境造成的,一方面,父亲的缺位使亮亮缺失了模仿对象,行为举止缺少阳刚之气,另一方面,她养尊处优、百无聊赖的生活方式也对亮亮产生了消极影响。范女士的丈夫听从我的建议,调整工作方式,更多地陪伴亮亮。范女士也决定重整旗鼓,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要“过有梦想的生活”。她的梦想是做职业画家,去西藏写生,然后办个人画展。

对家人来说,范女士的梦想无异于天方夜谭。

丈夫对范女士说:“你想画画,我支持,就在家画吧,顺便还能照顾亮亮,能不能当成画家无所谓,可是你要抛下老公和孩子,一个人去西藏太疯狂了。你这样追寻梦想太自私了!”

婆婆对范女士说:“不是所有中央美院毕业的人都能当画家,你放下专业好多年了,早就生疏了,再捡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再说,当画家要花很多钱的,你考虑过吗?写生的旅费、颜料费至少是5位数,弄不好是6位数,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亮亮马上要上学了,正等钱用,你不赚钱还要大把花钱,太败家了吧?”

同学、朋友也劝范女士:“好好的全职太太不当,安稳日子不过,图个啥?真闲不住,就出去打个工吧,业余还能教亮亮画画,等于上了免费的美术兴趣班,两全其美。追求梦想是年轻人的事,30岁的人不能再那么任性了。”

在梦想的召唤和现实的阻碍之间,范女士郁闷过、彷徨过、放弃过,也不遗余力地抗争过。那段日子里,她几乎每个周末都约我喝茶。她说只有我懂她、支持她。最后,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众人失望的目光中,忐忑不安地踏上了前往拉萨的火车。

其实你可以兼顾

在陪范女士喝茶的那些周末,我说过很多鼓励她追求梦想的话,也帮她分析过许多现实问题。其中,有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你可以兼顾。

范女士坦率地告诉我,丈夫、婆婆、同学朋友劝她放弃梦想都是为她好,劝说的理由也是她的顾虑,她很难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去追寻她的诗与远方。言下之意,她是在做一道选择题,要么选梦想,要么选生活。

我对范女士说:“你不觉得这样的二选一很幼稚吗?难道追求梦想不是生活?难道生活可以没有梦想?其实你不必清高,也不必苟且,做你喜欢做的事就对了。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就要改变,但改变不等于推倒重来,做妻子、母亲的责任你完全可以兼顾。如果一定要舍弃什么,那就舍弃平庸和懒惰吧。对了,还要舍弃你对未来的恐惧。”我语重心长地提醒道,“生命中,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每个人总要面对改变。不同的是,如果你提前准备,是你去改变生活;如果你不准备,就等着被生活改变吧!”

在我的建议下,范女士每次出门写生都不超过一个月,而且每天都跟亮亮视频对话,条件许可的话就常寄明信片,让亮亮有思念妈妈的体验,但不至于感觉自己被抛弃。写生归来,范女士会给亮亮带礼物,还会详细讲述旅途中的见闻,分享感受。事实证明,范女士经常出门写生并未给亮亮造成负面影响,因为妈妈的陪伴在数量上减少了,但质量大大提高了。

范女士去西藏写生期间,认识了几位怀揣同样梦想的画家,相处得十分愉快。后来,他们在成都举办了联合画展,取得了超过预想的成功。

“我总共卖掉了8幅画!”范女士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画展结束的当晚就拨通了我的电话,“不仅收回了三次西藏写生的成本,还够我再去云南写生两次呢!不过这两个月我哪儿也不去了,我要在家好好陪陪亮亮,给他准备上学的东西。”

五六年间,范女士勤奋作画,作品賣出了不少,收获颇丰,在油画界小有名气。亮亮也已小学毕业,除了成绩优异,他还担任少先队中队长,做事雷厉风行,言行举止很有艺术家气质。

范女士深有感触地说:“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点没错!都说言传不如身教,一点没错!正如你所说,我没有失去什么,该兼顾的都兼顾了,而且还赚来了儿子的优秀。”

我说:“说到底,是你自己成长了,像儿子那样成长,所以你快乐,儿子也快乐。”

自我改变有多难

范女士的自我改变取得了成功,其意义不仅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在无形之中帮助了亮亮的成长,而且我可以大胆预言,成年之后,亮亮也会是一个勇于追求梦想的人,而勇于追求梦想的人,无疑是幸福的。

不可否认,在自我改变的过程中,范女士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她无数次流着泪问我:“人改变自己为什么这么难?好像一切力量都在把我拉回原处。”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自我改变的过程就像穿过一片危险重重的森林,路上有4只怪兽,随时准备跳出来吃人。

第一只怪兽是对梦想的恐惧。几乎每个人都见过这只怪兽,它躲在暗处,每当你开始梦想时,它就跳出来对你说:“别乱想了,不可能的!”它很善于通过别人的嘴来劝说你,有时是你的朋友,有时是你的家人,有时它假装“社会现实”,总之,它无处不在,貌似权威。有趣的是,这只怪兽只在人成年之后出现,而且越来越强壮,逐渐把人困在所谓现实之中。

每一个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于伟大的梦想,飞上天空的莱特、搭建互联网的第一代精英、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我们今天的生活,30年前的人很难想象。当我们发微信、坐飞机、上网的时候,千万别忘记提醒自己,这些都是战胜对梦想的恐惧之后的成果。

第二只怪兽是对失败的恐惧。这只怪兽与上一只不同,它主要住在你的心里。当你准备开始新的生活,这只怪兽就会出现,对你说:“别开玩笑了!别丢脸了!还是想想算了!”生活中,许多人会因为一个计划不够完美而迟迟不动手,脑子里满是美好的想法,但是从来没有把它付诸行动,因为梦想很完美,而现实往往是不完美的。这便是对失败的恐惧。

当年,比尔·盖茨的梦想是给每一台电脑装上自己的软件,但是开始的时候,他只能央求IBM的一部分客户安装自己的软件。如果比尔·盖茨希望一开始就达到自己的梦想,今天他估计只是一个穷困的程序员。所以,打败第二只怪兽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快行动起来,一点点向梦想靠近。

第三只怪兽是对改变的恐惧。这只怪兽很阴险,它总是借助别人的力量,而且往往是你最亲近的人。最可怕的是,这只怪兽永远会告诉你:“我是为你好!”当你开始梦想,并且慢慢有些成果的时候,你会引起身边人的害怕。“那个太危险,还是回来吧。”“那个不是女孩子做的,你别做了。”“当初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是挺好的吗?”能遇到第三只怪兽是值得祝贺的,你能让身边的人感到不安,证明你已经开始变得强大了,因为当人们感到对你无力控制时,他们才会开始对你掌控。

当你想到连林肯发动南北战争都有4000万人反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用了6年来承受非议,你还有什么可害怕的?

第四只怪兽是对幸福的恐惧。当人突破重重障碍取得了成功,这只怪兽就会出现,让人陷入来自内心的恐惧:“这种感觉太好了,真会一直这样下去吗?”人对幸福的恐惧会从这个念头开始,接下来是收集失去幸福的证据,往往会发现很多此类证据,于是,幸福就真的离去了。对幸福的恐惧主要来自于人内心的资格缺失,即总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这么快乐。

该梦想时梦想,该生活时生活,失败时不困顿,成功時不骄傲,感受当下的快乐和力量,你会发现我们一直生活在幸福当中。我们缺乏的,不是幸福,而是感受幸福的能力。

你害怕改变吗?其实每一个人都害怕改变,同时又渴望改变。如果你真心希望改变你的生活,就要像孩子那样敢于幻想,像范女士那样击败上面四只怪兽。如果你做到了,你不仅能成就自己,也能成就孩子。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怪兽恐惧女士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有一个怪兽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失眠这个小怪兽
全年目录
Guy Laroche“女士腕表”演绎现代百样风情
小怪兽长成大怪兽
表达恐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