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视角下的高校学困生转化机制研究

2018-01-04 12:05周培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

周培

摘 要: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转化机制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紧迫需要关注的一项任务,本文通过综述总结出教育生态学的核心要义,从学校、学生自身和家庭三个维度分析高校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借助教育生态学“生态位”理论、“最适度原则”、“最优采食”理论、“花盆效应”、“协同进化”理论等提出学困生转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高校学困生;转化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8)05-0029-03

高校学困生问题仍然是影响高校教學质量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新时期高校学困生的特点及教育规律,建立系统、完善的转化机制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中需要关注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1]。

一、教育生态学的内涵与意义

教育生态学自1976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资深教育史家、教育评论家劳伦斯·克雷明首次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美国教育史研究。随后美国教育家将教育生态学理念引入课程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世纪末以来,我国的学术期刊刊登了大量关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论文。教育生态学发展、平衡、系统的理念被国内学者所认同。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相互作用论”,即各种教育机构之间以及与整个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

研究学困生转化机制可以借鉴教育生态学的思考方式,即全面地、有联系地、公开地思考。深化和完善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理论探索以进一步丰富教育生态学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国内外学困生转化机制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研究,大致可概括为欧美国家基于医学、生理学背景,美国基于心理学背景,前苏联基于教育学背景,法国基于社会学背景。国外有关学困生转化机制的理论基础,可以总结归纳为:积极行为管理理论、策略教学、整体化教学思想、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这些理论与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息息相关。主张通过医学治疗、心理辅导、教育教学的手段,采用不同的矫治模式来改变学困生的学习困境和主张设法使学困生从内部获得学习动力,并形成外部机制,来消除学习障碍、治愈心理缺陷。国内关于学困生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学困生”人数和比例的逐年增加,“学困生”问题越来越凸显,国内开始广泛关注学困生转化工作。国内有关学困生转化研究主要围绕学业预警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

三、高校学困生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学困生成因复杂,主要概括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自我管理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本文通过对某高校进行抽样调查来做分析研究。该校近2年56门课程中成绩不合格人数达1 621人次,其中数学分析、数据库原理、高等数学等课程成绩不合格人数最多。成绩不合格人数中挂科累计超过3门的学生共计165人。通过对挂科3门以上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来分析学困生影响因子。

同时,选取了36名已达到学习预警的学困生进行访谈。结合问卷和访谈的反馈,对高校学困生的影响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

(一)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原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自我管理,统称为内部因素。从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对进入大学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习目标、学习规划不明确,缺乏理想信念和抱负,导致学习缺乏兴趣。主要表现在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过程中不能自制,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鹜远,眼高手低;有的不求甚解,马虎从事[3]。

(二)家庭方面原因

家庭教育也是学困生主要成因之一,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家长的放任与溺爱,对子女学业的不关心。(2)家庭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更有甚者会出现厌学情绪。(3)家庭变故的创伤。少数家庭因为父母离异或其他变故而使孩子在心灵上受到创伤导致其无心学业,最终沦为学困生[4]。

(三)教学方面原因

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一方面高校的教学没有与时俱进,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与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方式格格不入,对大学生的吸引不够。另一方面学校在管理中出现漏洞,课堂考勤不严格。在问卷和访谈中了解到,学困生中有超过70%以上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旷课现象。

四、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学困生转化的具体策略

高校学困生成因复杂,受内因和外因多项因子影响,与学生的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社会因素等有着各种联系。因此在实施高校学困生转化时,应用全面的、有联系的、公开的思维去研究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构建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学困生转化机制,可以从教师、课堂教学;家长、家庭教育;学生自身、心理治愈等方面,借助教育生态学“相互作用论”的理念,为学困生构建一个生态化的、可持续的教育转化体系。

(一)运用“生态位”理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生态位”是指某一物种在生态环境中的功能和地位。正确看待学生和教师的生态位,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和先决条件。从高等教育的长期实践中证明,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生态性,既承认学生的同一性,也认可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确定教育目标生态化与多样化,注重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辩证统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利手段。

(二)根据“最适度原则”,建立家庭教育干预制度

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系统在自身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此范围内主体能很好发展,否则将走向反面,这就是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守的最适度原则[5]。家庭教育可借鉴教育生态学中“最适度原则”,通过家庭与学校协同教育,建立家庭教育干预制度。家庭教育在最佳的时间对学生学习进行干预,同时把握好干预尺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运用“最优采食”理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最优采食理论”是指捕食者在付出代价的同时应该喜食有最大净回报的食物。根据该理论,学生会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来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以及最佳的途径来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6]。因此,学校应帮助每位学困生,在学籍预警工作的基础上,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深入分析造成学困后果的原因,制定适合学困生学习的最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四)规避“花盆效应”,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学习发展

“花盆效应”是指在人为提供的适宜条件下花可以长得很好,但是一旦脱离人的照顾就会枯萎[7]。高校学困生转化工作应该选择可持续发展路径,建立学困生生态化转化机制。构建可持续性的教育转化机制,应注重培养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困生主观能动性,逐渐培养学生可以脱离教师的独立学习能力。同时,实时跟踪学困生教育转化的情况,形成有效的一对一监控和评价体系,对学困生教育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订方案,确保学生可持续性学习发展。

(五)借助“协同进化”理论,实施朋辈帮扶策略

根据教育生态学“协同进化”理论,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刺激、竞争和合作也能够促使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共同发展。通过建立优秀学长、同班优秀同学参与实施的开放式、立体化、多维度的朋辈帮扶体系,同时在年级、专业、班级、宿舍建立学习互助基层组织,保障整个帮扶体系组织上的全面性和运行上的灵活性。学生朋辈帮扶的开展,让学业困难学生克服沟通障碍,树立自信。朋辈间的交流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消化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得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吴 进.高校“学困生”教育帮扶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05):120-124.

[2]赵 敏.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小班化“组元”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10):74-78.

[3]刘江华,谢丽萍.高校学困生“后现代”生态化路径转化研究[J].中国教育學刊,2013(S4):12-13+17.

[4]刘春蕾.高校学困生现状、成因及其转化路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06):21-22.

[5]李小虎.高校辅导员生态环境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02):59-63.

[6]王瑞尧.基于生态学原理对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4):164-165.

[7]王瑞尧.基于生态学原理对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4):164-16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for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re meaning of educational ecology through a review,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chools,students and families. With the help of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ecology niche,the most moderate principle,the theory of optimal feeding,the flower pot effect,and the theory of co evolution,the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Education ecology;colleg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学
试论如何构建高中地理的生态课堂
小学科学课物理环境的建设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教育服务成就学生的路径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选修课师资失衡现象与对策
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高职英语听说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民间美术游戏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