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武当道茶出口对策研究

2018-01-04 12:05刘重阳郭磊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刘重阳 郭磊

摘 要: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武当道茶出口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武当道茶出口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武当道茶出口的具体对策,为切实推进武当道茶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一带一路;武当道茶;茶叶出口

中图分类号: F7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8)05-0032-04

一、研究背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我国以史为鉴,从本国国情出发,开发出的一条区域性经济合作区,是我国与其它国家合作交流的重要引擎。早在唐朝时期,由于沿路茶文化的广泛传播,“丝绸之路”也被称为“丝茶之路”[1]。

十堰——一个青山绿水的城市,作为中俄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的茶资源与丰厚的茶文化底蕴;作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武当山的所辖地,孕育出了本地特有的“武当道茶”。随着“一带一路”国家经济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古老而沧桑的“中俄万里茶道”迎来了新的机遇,焕发新的活力,承载新的使命,这也为武当道茶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的发展契机。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涵盖60多个国家,覆盖44亿人口,是全球最重要的茶叶消费区域[1],为武当道茶提供了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科学理念,有利于武当道茶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中外公共场合谈论中国茶文化历史,提出要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说明茶叶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发展的重要性。我国虽然是产茶大国但不是产茶强国,“一带一路”背景下,茶叶企业发展进入了全速提升的“新阶段”。极度开放的市场环境为我国茶叶企业积极参与对外出口贸易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撑[2]。十堰市作为“武当道茶”的原产地,应借機寻找适合本地茶叶发展的出口对策,扩大武当道茶的发展空间,促进十堰茶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以及道茶文化的传播。

二、文献回顾

目前,国外专门研究茶叶出口贸易的文献较少,因为茶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亚非等发展中国家,进口方则多为欧美等发达国家[3]。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通过丝绸之路过销往世界各地,因此国内学者对茶叶出口贸易的研究则较常见,内容涉及到茶叶出口的国际竞争力[4-6]、出口茶绿色贸易壁垒[7-9]、出口茶品牌建设[10,11]、地方名茶出口策略研究[12-16]等多个方面。

自2015年开始,国内不少学者将注意力转意到“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下中国茶叶出口研究上。如陶德臣(2015)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让“一带一路”更好发挥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主渠道作用,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发展[17]。侯利民(2015)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探索并分析出了中国茶叶贸易转型路线,提出了我国茶叶贸易转型的相关策略[18]。邓岳朝等(2016)提出了湘茶产业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对策[19]。李潇、贾卫国(2017)实证分析了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快“五通”合作进一步促进茶叶贸易发展的建议[20]。彭虹(2018)以中国茶叶出口为例,提出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优势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升级[21]。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内学者目前针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进行了多角度和多维度的大量研究,但对于武当道茶的研究却屈指可数。仅白晋等[22]、喻法金等[23]、郝丹璞[24]、胡振涛等[25]、张正荣等[26]少数学者对道茶文化、道茶发展和品牌建设、道茶文化旅游开发等进行了探讨,而关于武当道茶的出口研究则几为空白。

基于此,本文以武当道茶为研究对象,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在借鉴和吸收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武当道茶出口贸易现状和问题,以期突破武当道茶在发展中的瓶颈,让一片叶子走向世界。

三、 武当道茶出口现状及问题

(一)武当道茶出口现状

十堰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俄“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17世纪初,秦巴武当山区的茶叶,通过汉水,下襄阳、进内蒙,翻秦岭、进西安,分别由中俄万里茶道与丝绸之路,进入俄罗斯和中亚等国家及地区,从而掀开了武当道茶出口世界的新篇章。

中国绿茶在湖北,湖北绿茶在十堰。从2009年起,十堰市政府决定倾力打造“武当道茶”品牌,让武当道茶走出国门、香飘世界。2015年6月十堰市举办“中俄‘万里茶道走进武当暨首届武当道茶博览会”,同年10月,十堰市首批40吨武当道茶(红茶产品)销往俄罗斯。这是十堰市茶叶首次批量直销俄罗斯,标志着武当道茶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开始进军俄罗斯,走向国际市场。

从2016年起,十堰市茶企开始陆续与外商签订茶叶购销大单,如丹江口市圣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6年首次出口茶叶64吨,创汇额343万美元,成为十堰市首家茶叶出口企业;湖北裕源食品有限公司2016年实现了红茶出口香港219吨,创汇额600万美元;丹江口御顶公司与外商签下500吨的供货合同,同年5月18日该公司首批17吨价值88万美元武当道茶发往韩国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丹江口市茶叶出口零的突破。2017年十堰市茶叶出口形势喜人,丹江口市圣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又成功签约红茶出口300吨,1-5月茶叶出口韩国红茶34吨,创汇182万美元。湖北裕源食品有限公司1-5月茶叶出口印度绿茶40吨,创汇109万美元。

总体来看,武当道茶出口呈小步迈进状态,逐步推动着武当道茶国际化进程,拓展武当道茶向外发展的市场空间。

(二)武当道茶出口现存问题

1. 出口规模较小,市场知名度低。2017年湖北省出口茶叶1.3万吨,出口总值1.24亿美元,出口数量全国第5,出口总值全国第4。2016年,武当道茶出口额为620万美元,2017年茶叶出口额为850万美元,武当道茶全年出口额仅占湖北省出口额的6.44%。而2016年湖北汉家刘氏茶的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2017年出口额超过1400万美元,占湖北省出口额的10.6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武当道茶出口规模虽每年都在扩大,但是与本省其它品牌相比,占比较小,与国内其他品牌茶叶出口规模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如福建以一杯乌龙拼天下,仅2017年前4个月从厦门、泉州等港口出口的乌龙茶已达3610.39吨。

此外,相比于其他中国名茶,武道道茶在国际上的声誉也不够响亮。加拿大学者Jean DeBernardi在其研究中指出“武當道茶可能是湖北最好的品牌,但到目前为止这种茶在国际市场的销路还不是太广……然而在国外市场上,武当道茶仍不太为人所知。[27]”

2. 出口形式单一,产品附加值低。武当道茶虽有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等七大类百余种产品,但出口产品深度开发不够,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出口产品多为原料性产品和大宗散装茶,加工简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

武当道茶生产企业涉足茶微粉、茶多酚、茶食品、茶饮料等附加值高的深度开发产品的比重极低,有的仍是空白,茶叶产业仍主要停留在茶叶种植与制茶环节,茶叶产业中下游产业链涉足不多[27]。由于这种单一的出口形式和产品的低附加值,使十堰市茶企只能成为产业链的配角,造成无法掌握市场状况和消费者需求、无法培植品牌和培育忠诚客户以及无法应对恶性竞争和贸易纠纷的尴尬局面。

3. 茶叶品质不稳定,与国际标准有差距。近年来,武当道茶总体质量稳中有升,但是也存在一些产品安全问题。武当道茶分布在十堰市周边五县一市各山区,个别茶农为追求经济效益滥用农药和化肥,导致茶叶及其生长环境受到污染,产出的茶叶质量难以保证。

众所周知,茶叶农残是出口茶叶检验的重要项目。自2011年起,欧盟就加大了对来自中国茶叶农药残留量的检查力度,并且实施了更为严格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武当道茶所采用的是国内茶叶农药残留标准,而国内对影响茶叶品质的敌敌畏、甲胺磷、氯菊酯、三唑磷等残留标准确定却不统一,并且相对于不断更新的技术型贸易壁垒较为宽松,武当道茶与国际茶产品标准的差距直接影响了其出口贸易。武当道茶品质的不稳定和国外茶叶检验标准的不断提升,将阻碍武当道茶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

四、武当道茶出口对策

(一)抓住申遗机遇,扩大国际影响力

长期以来,十堰市茶企大多重视国内市场的开发而忽视国际市场的培育。“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茶叶产业的全面发展与贸易经营塑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湖北省和其他7省区正联合推动“万里茶道”申遗活动,这为武当道茶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武当道茶应积极利用“互联网+”茶产业暨万里茶道武当道茶品牌推介等系列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了解国际贸易诉求,关注国际茶叶消费倾向,通过提升茶叶品质,充分利用武当山和道教文化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来拓展武当道茶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扩大武当道茶出口规模,提升道茶的市场知名度。

(二)丰富产品形式,提升产品附加值

要改变原料和散茶出口的现状,十堰市必须加大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完善茶叶全产业链科研开发体系,并将茶叶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如茶食、茶饮、茶保健品等进行市场化推广,从而提高茶叶附加值。武当道茶茶企应不断完善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化,全面提高道茶的制作水平,结合国际消费者需求推出各类新型产品。同时,在“一代一路”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不再局限于单一商品形式,文化作为沟通交流的桥梁更能为商品创造贸易机会。应深入发掘和传承武当道茶文化,将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出口商品,使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以文化为纽带相连接,打造武当道茶产品的新形态。

(三)提档升级品质, 建立武当道茶国际标准体系

近年来,茶叶质量安全包括农残超标、以次充好、重金属超标等国际化质量标准、卫生标准以及安全标准等问题层出不穷。产品安全是当前茶企对外出口贸易活动的关键。国内外茶叶产品的质量标准不统一,对武当道茶的出口有较大影响。为此,十堰市应着力提升道茶品质,打造武当道茶的国际标准。

具体做法如:可通过建设一批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实行统一标准有机茶树的种植管理,保证茶叶品质;通过构建茶叶监管和追溯平台,做好茶叶产品的品质把控,确保质量安全;可借鉴外省做法出台茶产业地方性法规,指导武当道茶产业发展,按照国际绿色及环保认证标准,制定严格统一的武当道茶质量标准体系,从而获取与国外先进的茶生产国竞争的资本,逐步开拓国际市场;此外,政府还可通过设立茶业扶持援助专项资金,加大对茶业的投资力度和对茶业中的一些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广大龙头企业带头建立武当道茶产品标准体系,指导中小企业逐步统一标准。企业在茶产品生产过程中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理念,树立严格的质量意识,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五、结语

“一带一路”国家经济战略的提出,为武当道茶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武当道茶想成为中国茶产业的佼佼者,立足于世界茶产业市场之林,需从茶产业出口链中寻找突破口,如建立国际茶叶产品标准体系、更新茶叶出口结构、严控茶叶生产品质、扩大市场影响力等。研究国家经济新战略下武当道茶出口对策,使武当道茶产业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相融合,有助于加快实现十堰市让道茶飘香向界的发展愿景。

[参考文献]

[1]韩 静,陈 鸿.“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云南省普洱茶出口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6(8):25.

[2]谢军梅.“一带一路”背景下茶企对外出口贸易策略[J].福建茶叶,2018(07):50.

[3]章 莹.中国茶叶出口现状与发展趋势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2:1-2.

[4]赵小兰.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和国际竞争力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11):95-96,104.

[5]曾 玲.提高我国茶叶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

[6]庄嘉昌.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J].海峡科学,2010(02):27-30.

[7]李 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分析[D].暨南大学,2006.

[8]杨 波.技术性贸易壁垒成因:博弈与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10):41-47.

[9]陳青兰.绿色壁垒下绍兴地区茶叶出口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2.

[10]邱海蓉.基于需求视角的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11]丁俊之.中国茶品牌之道——论提升中国茶品牌竞争力的紧迫性、可行性[J].贵州茶叶,2006(02):15-23.

[12]吴成平.眉茶出口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的商榷[J].茶业通报,1987(01):37.

[13]屠水根.浅谈余杭蒸青茶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茶叶加工,2002(04):18-20.

[14] 苏 潇,周 申.金融危机背景下普洱茶出口发展情况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02):126-131.

[15]张振华.普洱茶出口受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农业考古,2014(05):219-223.

[16]周 琳,何文斌,周 浩,等.湘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J].茶叶通讯,2015,42(02):46-48.

[17]陶德臣.“一带一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主渠道[J].农业考古,2015(05): 257-268.

[18]侯利民.“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茶叶贸易转型路径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36-40.

[19]邓岳朝,周跃斌,沈程文,等.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湘茶产业发展.茶叶通讯,2016(02):51-54.

[20]李 潇,贾卫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27):239-242.

[21]彭 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路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70-76.

[22]白 晋,郑伟斌.武当道茶文化研究[J].民族学刊,2016(06):28-35.

[23]喻法金,袁泳等.地理标志农产品武当道茶产业发展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1):41-43.

[24]郝丹璞. 浅析十堰市武当道茶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4):178.

[25]胡振涛,项喜章,吴素春.武当道茶区域品牌忠诚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分析——基于消费者感知视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01):38-43.

[26]张正荣,刘 勇,辜静静.武当道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02):50-52.

[27] 陈 蓉,“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茶叶向西走出去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商论, 2015(15):113-116.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has creat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export of Wudang Taoist t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Wudang Taoist tea export,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export of Wudang Taoist tea are put forwar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Wudang Taoist tea.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Wudang Taoist tea;tea ex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