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性融合研究

2018-01-05 06:07高佳豪田永刚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5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融合

高佳豪,田永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99)

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性融合研究

高佳豪,田永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99)

依据文化发展与内涵进行简略论述,从“儒、禅、道”以及美学思想方面论述传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分析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理念,分析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体现的诸多方面,并以文化的传承与展示为立足点,依照设计案例总结其在现代园林空间中的创新性融合手法。

传统文化;现代景观设计;创新性;美学思想;民俗特色;生态设计

1 传统文化与设计的关系概述

传统文化即是过去时代诸家文化交融的积淀,带有鲜明的民族感和时代感。它是人与自然物象不断接触中形成的经验,慢慢沉淀和精炼出来的一些意识形态和文化形象。传统文化包含了诸如儒释道思想、美学思想和风水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设计的底蕴,而设计是向世人展示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载体,设计本身则是传统文化特征与民族特性的表达方式。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主题,结合创新思维,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以传统形式为主,融合现代设计元素,将民族文化中朴素、含蓄与和谐的内涵进行多样性展示。

2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理论分析

2.1 “儒、佛、道”三家思想的浸染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即“和”字为先,在设计中的颜色搭配,形式排列都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原则相呼应,园林建筑室内外空间相互贯通,情景交融,在三家文化思想的推动下形成“简约、朴素且有序”的景观特色并上升到一种统一的精神境界。

2.1.1 儒家思想

“有序”、“和谐”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礼”作为中国流传至今的道德遵守法则,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此之外,儒学的中庸之道影响着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处理。人类尊重自然界生命的生存空间,从美化人居环境的角度来看,尊重人的生活习俗,在“和而不同”的思想影响下不忽略地域文化的特色,尊重人的习惯和审美角度,做到和谐中人性化体现,体现人文精神,引起大众共鸣。

2.1.2 佛家思想

佛教在历史上为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形成了特殊的思想构想,其更加注重自身心境的修行和思想的提升,更多的是“空”和“悟”,是一种对本性的找寻,园林让人身临其境感知自然环境,是可以使人通过参与自然中的活动达到静心效果的平台,对景观空间的接触有助于接近“自解自悟”的境界。与此同时,作为一种精神的归宿,禅宗带来的是景观境界上的提升,基于佛家的思想和极简主义的设计手法相互融合下,以安静的色彩、原始的材质以及简洁明快的线条来修饰景观空间,这给在禅意空间中的人提供了一种超脱、自由的人生意义反思的场所。

2.1.3 道家思想

“道法自然”即遵循自然规律,超然世外与万物融为一体,倡导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空间理论上,辩证地阐述了园林室内外空间相互贯通、两者合一的关系,因此中国园林景观艺术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无所不容,自然无为”是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下塑造的某种意境,同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少即是多的”精神相暗合,使有限空间接近无限意境。“无为而治”同样强调了道家美学这样一种自然无为的状态,营造一种意境的体验场所,总体而言建立在道家思想下的景观设计凸显出尊重自然,不受精神上的束缚的特征。

2.2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设计的融合

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强调以整体的协调融洽为美,所有的个体部分都是在整体环境下的一个分子,通过互相协调式的构建方法可使其达到“美”的意象。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就是要在进行设计传达时具有整体意识,注意形式与功能的适度结合。

2.2.1 和韵之美

“和”是多种因素统一和对立的融合,是一种合时合宜的状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各家学派都主张“乐和”[1],以和为贵,使得世间之物协调统一,和谐协调是世间事物共同生存的潜在规律,同样影响着现代设计的美学框架,体现设计意境中的和韵之美。

2.2.2 质朴之美

自然质朴是人们追求生活和艺术的最高境界。“自然”指事物原来的样子,具有淳朴天然之意。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自然的自由、解放之意则表现得尤为明显。道家主张创作要师法自然,取自然元素的质朴特征为现代景观设计的材料选用做铺垫,用柔和简单的形状来达到内心的舒适,达到质朴、简约的格调。

2.2.3 尚中之美

起源于《周易》中提到的“执中”,它意指个人在社会以及生活的为人处世中保持适度的委婉态度,这些思想经过沉淀形成了另一种美学思想。“尚中”是将内部诸矛盾因素相调和,利用合理的中道原则来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理性并有节制利用自然资源,在设计中设立无障碍通道等即是该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

2.3 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解构与重塑

现代景观设计趋于极简主义的设计手法,这也迎合了《庄子·山木》中“既雕既琢,复归于素朴”大道至简的思想,中国元素体现在当代设计中的最高境界是“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因此通过形色抽“像”构成、解构、建构等若干方式,将中国元素内在精髓之韵细致表达。

形式建构:通过抽象构成将中国传统文化翻译成设计的语言,将所有承载信息的中国元素都理解成或提炼成点、线、面以及体、形、肌理等形态元素,按照现代构成法则提取形态元素进行比拟、喻性、转述、借用等简约、简单方式的表达,将其衍生形融合到现代景观的空间建构中。

色彩重构:依据儒家学说,在色彩的选择上也更偏爱无彩色,道家老子坚持“知其白、守其黑”的辨证色彩观,借助道家思想,要求这种“有”与“无”,“多”与“少”的感官体验将设计于无形,这里的“有”与“无”不仅是感官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意境和心灵的境界。从色彩上来看就是朴素的颜色观“黑、白、灰”,其大多偏素雅的颜色,3色极易同众色融合,为较易可持续运用的色彩,这样的颜色给人以清净、安逸之感,与儒家的中庸之道所传递的思想相互吻合。

近几年来,新中式景观如同雨后春笋大量出现,以简约的图案修饰、虚实变化的空间来展现,将天人合一观融入其中,带给人宁静清爽的环境体验和文化思考。在文化背景的推动下,形成一种相对有形物体的无形的、抽象的精神观念。

3 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性融合解析

3.1 以地产、展示为载体的商业景观设计

苏州—景瑞无双售楼处(图1)设计采用自然山水元素为肌理,以山水自然的流线形式进行排布,横向延伸,纵向紧致,人与自然的边界融于流畅弯曲的线条之中,没有了以往的景观隔阂,融合了佛家“曲径通幽”的思想。《庄子·齐物论》的“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体现了建筑与自然保持和谐的一致统一状态,设计利用当地竹子穿插于建筑上下空间之中,竹子以大面积列植,在空间中顺应形势,以匀称的秩序排布,构建排竹云海的景观特色,使空间景致和谐划一,竹子在古代象征人的气节与清高,表达了自由生长的意愿,行走其间,怡然自得,体现道、佛两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不仅如此,还同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及儒家的“人性关怀”思想融合,设计上采用自然素材,自然地反映材料原本的特征,利用光影的穿插以及线性地面切割引起的视线导向共同营造场所的空间感,表现巧夺天工的感染力,从而体现出清风竹影、竹影梭梭的意境,使人融于环境,产生禅意至境的共鸣。

图1 苏州景瑞无双Fig.1 Jingrui Wushuang Residential Community in Suzhou

景瑞无双售楼处的设计将这样一种空间“悟”的属性通过象征性表达,从而实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景观与人情感的连接营造场所感知,展现出一种情感共鸣的韵味。

3.2 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民俗特色景观设计

以关中袁家村为例(图2),袁家村是自然生态制约下的传统聚落空间,在大片的关中民俗的建筑中含有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街市,在民俗特色旅游的规划中,以“整体”美学观为前提,以关中民俗体验为主题,传承民间工艺文化,采用原有村落和街巷肌理,整合袁家村传统民居建筑,将个体的乡土植物和艺术小品嵌入,共同展现关中民俗特色。

《论语》提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关中印象体验区靠商业店铺的一侧为游览步道,道路侧面有水渠,水渠与民居商业和居住建筑浑然一体,贯穿始终,将建筑与街道很好地衔接在一起。村落建筑布局以独院式为主,保持原有关中民居的色彩特征,在保留原形式的基础上引入具有城市生活特色的酒吧街、艺术长廊和手工作坊等生活娱乐场地,在材质纹理上与地域特征具有良好的契合度,让游客在亲身活动中体验关中民俗文化,融合了儒家文化的“仁义”、“礼乐”的思想和道家“朴素”主义的辩证观。此外,在乡村特有的景观小品的复原上,融入了现代人的文化喜好追求,通过分解、重构等形式,将具有关中传统的农耕工具例如拴马桩、石槽等穿插其中,用乡土文化元素代替现代机械产物,通过文化与景观的相互融合,使得这样一种与现代环境和谐交融的乡村现代景观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需求,为袁家村创造了供人们生活游憩的唯美画面,提升民俗主题村的现代气息,增加了乡土民俗文化气氛。

3.3 以环境修复为载体的生态设计

在道家思想中提出了“无为”的行动观以及“生态美”的美学思想,孔子则强调“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就是说人类活动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如今废弃环境的再利用率较低,恶化的环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如何利用创新的观念和手法创造新的现代景观,已然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核心问题。

图2 袁家村街景Fig.2 Streetscape of Yuanjia Village

以金华燕尾洲为例,由于人工开发的原因,造成环境逐年恶化,无法起到使自然环境达到涵养水源的作用。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保留原有植被,在原有地形基础上稍加设计加工种植群落生态带,培育丰富植被景观,用创建人工自然的手法还原自然。沿驳岸进行水弹性设计,分台级处理,连接水与人的距离,与水为邻,在多级种植带上布置乡土田地,既实现了耕种的作用,又实现绿化美化的作用,减缓了防洪压力,增加了亲水性,大面积的土地被重新利用,逐步恢复涵养水源的作用。在整体设计中,材料选用具有环保的竹木铺装,形式上运用流线同道家的模仿自然、创造抽象空间从而表达景观的理念相契合,运用“简约”线条的语言表达,将线性人行桥与场地统一起来,既不破坏植被生长环境又能形成与水流等自然物体势能相协调的动感状态,使形式与内容达到统一,生态环境与地域文化得以和谐共融。

4 结论

现代景观设计是展现现代人对生活元素的喜好和精神需求,现代景观既是文明千百年流传至今的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交融的产物,又是传承文明的土壤,传统文化理应推动中国现代景观的重生,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景观设计也急需在这样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经典。当今的设计师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抽丝剥离出可应用的元素符号,寻找现代与传统的平衡点,将设计场地环境作为载体,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进行演化,营造出可观且具有文化气息的空间。由此而言,想要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的简约、朴素、有序的特征,需要对传统元素加以锤炼萃取,而非简单地借用文化符号。

传统文化的发掘与应用是一种新的地域特征的创造与融合,因此而言当代设计就是各种文化在具体设计通过凝聚、物化的过程产生的作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设立以时代观、民族观、生态观为主的发展理念,推陈出新,合理继承,通过景观设计这样一个多元融合的载体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1] 老子著,韩宏伟,何宏译.道德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 周芬芬.论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髓[J].南华大学学报,2008(2):24-26.

[3] [英] D·斯科特著,熊宁译.极少主义与禅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岚.文化的表达与发掘—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文倾向性分析[J].规划师,2001(5):57-60.

[5] 刁建新.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新之关联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6] 王平格.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4(8):140-142.

[7] 吴隽宇,肖艺.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传统园林[J].中国园林,2001(3):85-87.

[8] 潘公凯.全球化与中国艺术的现代性[J].美术研究,2002(2):4-9.

[9] 朱汉民.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10] 郑时龄.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J].建筑学报,2003(2):7-10.

[11] 刘洁,李志民.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基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76-80.

[12] 王尉.不同自然观下的建筑场所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i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GAO Jiahao, TIAN Yongga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s,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onnot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from the aesthetic principle, and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concepts and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landscape design from “Confucianism, Zen, Taoism ”. The innovative integration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design cases to present the inheritance and display of culture.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nnovation; aesthetic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customs; ecological design

2017-07-0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名称:关中渭北下沉式窑洞的生态启示与可持续性研究(项目编号:2015RWYB37).

高佳豪(1993-),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规划与设计.Email:897312724@qq.com

10.3969/j.issn.1671-3168.2017.05.032

S731.1;G04;P901

A

1671-3168(2017)05-0151-04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融合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景观别墅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融合》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