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间际网络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研究

2018-01-05 11:40赵丽梅孙艳华孙群英
商业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知识创新

赵丽梅 孙艳华 孙群英

[摘 要] 结合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中主体之间的知识非对称态势和知识势差,研究了团队知识创新中主体的多重角色及其关系是主体间际网络的形成依据。并得出基于主体间际网络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是在复杂的主体间际网络中规划与实施的,用新的理论和方法阐释曾经的知识资源,个体在拥有共同知识经验范畴的基础上彼此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挖掘彼此的兴趣点,建立和发展彼此的最佳联系,从而实现大科学时代的知识创新理念。

[关键词] 主体间际网络;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1-0114-02

Abstract: Combining the knowledge asymmetry situation and the knowledge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bjects in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ultiple roles of the subjec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in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of the teams. It is concluded that knowledge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inter-agent network is planned and implemented in complex inter-agent network. Explaining former knowledge resources with new theories and methods, individuals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deeply on the basis of having common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categories, tapping each other's interest points and establishing knowledge resources to develop the best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so as to realize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idea in the big science era.

Key words: inter-agent network, research teams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knowledge innovation

一、问题提出

为了顺应科技发展的需求,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2003年中国科学院颁布了《创新团队组建和管理办法(试行)》,2004年教育部出台了《“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构想[1]。在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2]。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3]。可见,高校仍然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高校在国家基础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于大创新时代知识创新所需知识来源的复杂性和知识創新规模的日益扩大,为了实现高水平的知识创新产出,分散的单打独斗行为已经不适合大创新时代的知识命运共同体理念,知识创新的基本单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4]。为了实现高水平的知识创新产出,就必须确保主体之间能够建立有效的知识协作关系和实施以团队为基本研究单元的知识创新形式,实现知识资源主体之间关系所构成的网络中有效流动,优化团队内部知识资源体系[5]。因此以主体间际网络为基本视域来研究高校创新团队知识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逻辑上阐释主体的多重角色,揭示团队知识创新中主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关联,挖掘团队知识创新中的主体间际网络及其形成依据。

二、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中的主体角色分析

由于所学专业知识、所关注的主题领域以及以往研究深度的差异,团队成员之间势必存在着知识非对称的情况,诸如同样对于某一主题领域感兴趣的两个团队成员,其中一位可能对方法研究更擅长,另一位可能对基础理论研究更专深,因此即使是搞同一领域研究的也存在知识非对称态势[6]。这种态势形成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非对称的双向角色,知识非对称的态势和主体角色对于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而言并非全然负面影响,同时也可以对其产生正向的影响。因为它可以助力团队内部的知识结构完善,对于团队成员之间彼此合作关系的建立形成强化的双向吸引力,放大团队知识创新的张力。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存在并得以运行的重要依据在于单一主体成员无法完成其既定的知识创新目标,需要向其他主体成员寻求知识资源及其知识资源利用方式才能实现自身的知识创新目标。当从一个主体成员那里得不到令自身满意的知识成分,势必会扩大知识资源的选择范围,会挖掘更多的主体知识资源及其客体知识资源,这样主体间际关系不断得以扩大和完善,主体成员之间就可能建立知识寻求和知识贡献关系以及潜在的知识供应-知识需求关系[7]。

在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活动中,个体成员的知识创新角色不是恒定的也不是对称的。因为根据上述分析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非对称以及由此形成的知识寻求和知识贡献关系,最终成员之间的知识创新角色也是动态非对称的。当知识寻求主体为了实现自身的知识创新目标而要求其他主体为其知识创新成果提供知识资源的时候,必须明确其知识创新目标实现的具体方案及其所需的知识资源,因此首先要做出知识创新的总体规划,做到知识创新引领的作用,被称之为知识创新引领人。知识创新引领人对于其自身无法独立完成部分所需的知识资源的主题范畴和内容导向非常清晰,但是对于其如何嵌入可能无法预知,或者知道其如何应用,但是由于精力所限,需要其他主体的参与,这些参与他人引领的知识创新活动的知识主体,我们称之为知识创新贡献者或者知识创新跟随者。当然,无论是知识创新引领人还是知识创新跟随者,其角色都可以是互换的,即在后续的一系列知识创新工程中,任何曾经的引领人可能成为贡献者或者跟随者,而曾经的跟随者或贡献者也可能成为知识创新引领人,这主要源于团队成员独立的知识创新思想和知识创新引领精神,最终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活动中就会不断孕育着复杂的主体间际网络[8]。这些团队成员主体在这些复杂的间际网络中继续不断地挖掘知识资源,进行新一轮的知识创新活动,从而使更加复杂的主体间际网络形成并且不断演化,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主体之间的嵌入关系以及明晰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

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主体间际网络及其知识创新

高校科研团队的形成是由主体成员及其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形成,最微观的机制在于任何两个个体成员之间能够建立关系,而且并不是所有成员都是同时加入这个团队的,每个个体成员在成为团队的正式成员之前都是要和其中的某个成员或某些成员之间存在或者能够建立关系,通过彼此的可信赖程度对加入团队产生正向的心理预期,能够感到自己在加入团队的后续知识创新中能够有所收获、能够有所作为、与自己的知识创新信念和理念相匹配。这些正向的心理预期都是以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基础的。因此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的基础性的主体间际网络就是主体之间的信任网络[9]。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源于个体成员之间精神上的高层次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分享彼此的知识创新经验,在彼此分享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共同的知识经验范畴和默契的知识创新理念,强化彼此的信任,这些强化的信任必然扩大个体成员的圈子,形成团队的社会契约[10]。为了团队知识创新的可持续性,这种基于信任的团队契约精神将作为团队公共秩序融入团队的文化,保障团队知识创新的正常运行(如下图所示)。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中成员的知识交流与信任关系确立图

团队成员之间有了信任,彼此才能深入分享彼此过去的知识经验,从彼此差异化的知识经验范畴中求同存异,构建彼此共同的知识经验范畴,互相启发,不断进行思想的冲击以及创新性思想观点的培育。彼此感到基于知识交流所带来信任的可持续性,是个体成员理性嵌入的结果,也为后续的关系型嵌入提供正向的心理预期,从而使最初进行深入交流的成员可以带动并吸引其他成员与可信任的对象进行知识交流,不断加入这个知识创新圈子里,强化彼此的身份认同。此时团队作为一个开放式知识创新系统,不断融入新的知识主体,吸收新的知识资源,团队内部的知识势差呈现动态变化,形成知识结构张力,为团队知识创新奠定知识交流基础。

共同的知识经验范畴不仅会促进彼此思想观点的交流,而且可以分享彼此已经掌握的客观化显性知识资源及知识主体信息,所以个体的知识经验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得以扩充,并系统地对知识资源进行传承和优化,在传承优化的过程中实现渐进式创新。如果在知识交流、传承并吸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所持有的观点与现有主流的学术观点出现对立、冲突,可以将批判性思维融入目前团队知识创新活动中,这就是颠覆性创新的初始理念。颠覆性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首先要有颠覆性创新灵感,通过融合创新实践,形成颠覆性思想观点,并在创新的实施过程中经过团队主体彼此之间的深入探讨和检验,验证颠覆性创新的可行性,吸收以往创新活动的合理之处,大幅度改进以往创新活动的负面影响,所以团队的颠覆式创新需要系统的传承和突破,这不仅需要团队内部深厚的知识积累,而且还需要团队内部成员强劲的知识整合和知识吸收能力[11]。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是在复杂的主体间际网络中规划与实施的,包括个体对以往知识资源的传承和反思,用新的理论和方法阐释曾经的知识资源,个体在擁有共同知识经验范畴的基础上彼此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挖掘彼此的兴趣点,建立和发展彼此的最佳联系,实现大科学时代的知识创新理念。

[参考文献]

[1]赵丽梅,孙艳华.面向知识创新的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整合的特征与内涵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171-176.

[2]白春礼.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位置[N].人民日报,2014-07-21(07).

[3]董瑞丰,王珏玢,周自扬,周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释放创新潜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之三[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30/c_1122914300.htm.

[4]王雎,罗珉.知识共同体的构建:基于规则与结构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2007(4):54-62.

[5]张桂平.知识型团队内隐合作的驱动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8):99-102+35.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7]张帏,叶雨明.高科技创业团队的合作驱动因素研究[J].技术经济,2012,31(7):59-65.

[8]王旻霞,赵丙军.科学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动力[J].情报杂志,2014,33(5):88-95.

[9]宋源.团队信任、团队互动与团队创新——基于虚拟团队的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22(1):85-93.

[10]张加春.嵌入性信任:网络社会下的信任关系[J].中州学刊,2016(6):162-167.

[11]王建平,吴晓云.制造企业知识搜寻对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机制[J].经济管理,2017,39(12):58-72.

[责任编辑:高萌]

猜你喜欢
知识创新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2015—2019年规划》解析
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作用、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策略
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探索
协同创新组织知识溢出路径与知识创新演化SD分析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知识创新体系的高校专利管理
行业特色型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思考与定位
基于知识链接的文献服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