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学研用+“企业孵化器”的创新模式构建与应用

2018-01-05 11:40倪明辉丁波郑爱丽袁永久
商业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应用

倪明辉 丁波 郑爱丽 袁永久

[摘 要] 高校与企业孵化器结合的协同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产学研用合作模式,高校、政府、企业孵化器等各主体共同参与,以企业孵化器为载体,通过科研平台、学生竞赛、在线项目工厂和实验室等平台,辅以课程、毕业论文、实习等形式,建立高校“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通过从企业孵化器与高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涵义入手,构建高校产学研用+“企业孵化器”的创新模式,并提出了建立产学研用同盟平台,加速产学研用协作关系,推进科研项目落地,吸引校友会及社团等实践应用措施。

[关键词] 高校;产学研用;企业孵化器;应用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1-0180-02

一、企业孵化器与高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涵义

企业孵化器又称创新中心(Innovation Center),名称由来是受小鸡孵化成长的启发,突出强调其“孵化”功能,为初创企业提供空间、服务和设施支持,从而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企业孵化器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基地,在产学研用协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56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企业孵化器,1987年我国在武汉成立首家企业孵化器。我国企业孵化器有很多形式,如高新技术中心(Advanced Technology Center)、科技园区(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创业园(Pioneer Park)和创新发展中心(InnovationandDevelopmentCenter)等,其中高校企业孵化器作为创业园区的重要形式,可以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與转化的平台,并为高校提供产学研用实践基地。

基于“企业孵化器”的高校产学研用就是高校与企业孵化器相结合,汇聚政府政策平台、高校科技资源、企业创新资源和社会资本,利用便利的物理空间、技术空间和网络空间,突破企业和校园之间壁垒,达到传统产学研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为产学研用结合创造更多的机会。企业孵化器将会成为驱动高校产学研用创新升级的内在引擎。协同创新中以“挖掘创业思维,传递创业知识,传承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技能”为目的,实行校企产业协同联动,增加高校产学研用的能动性与应用性。

二、高校产学研用+“企业孵化器”的创新模式构建

(一)企业孵化器的类型

企业孵化器的作用是对在孵企业进行孵化,通过整合利用闲置的资源,为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快捷和开放的创业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创业资源的共享与共赢的经营理念。企业孵化器的模式有很多,大体可分企业平台型模式、“天使+孵化”型模式、开放空间型、媒体依托型等形式。企业平台型模式由原有的互联网企业、高校创业园和孵化器,升级发展而成。该模式前期可能并不追求初创企业为孵化器带来的利润空间,而着眼创业企业在其平台上实现的突破与创新。“天使+孵化”型模式通常由高校等教育机构为主导,为初创企业引进成功创业者,传授创业经验,提升投资成功率,实现双赢。开放空间型模式是高校为吸引更多企业加入,企业孵化器初期提供免费或放低入驻企业门槛,利用“导师+基金+场地”优势扶持初创企业。媒体依托型依靠媒体平台为创业者扩大知名度,如高校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与到场的评委、投资人、媒介取得联系,形成潜在的投资商机。

(二)高校产学研用+企业孵化器的创新模式构建

首先,高校应在保证通识教育模块课程基础上,加大对辅修、选修课程的开设力度,以拓宽学生视野,提供其跨学科学习机会为目的,引导学生多学。通过课程设计或毕业论文,让学生选择与实践内容相关的论文题目,引导多做。

其次,组织各种性质社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省校各级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和课内实验达成在线项目工厂,完成课内实验和课外实训,搭建实验室平台。

第三,高校要整合教师队伍,尤其是跨专业教师,取长补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复合型人才的创新体系。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产学研用的效果。

第四,激励大学生加入到教师科研队伍中,对取得科研成果,发表论文或取得专利的学生予以物质奖励。定期邀请企业专家、顾问到高校进行培训和讲座,学生到企业或企业孵化器进行企业实习。加强双方交流,共同研讨创业项目,增强创业实践的成就感和经验度。总之,高校应积极搭建校内实验室平台、模拟仿真平台、在线项目工厂、企业孵化器对接平台和学生竞赛平台,打造企业孵化器下的高校产学研用合力氛围。

高校与企业孵化器结合的创新模式图

三、高校产学研用+企业孵化器结合的实践应用

高校与企业孵化器结合是产学研用的一种新型实践模式。高校产学研用需要创新作为引领,政府、企业孵化器、社会、高校四方联动,形成助力,共同推动产学研用模式的发展。

(一)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同盟平台

高校依托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等现有资源,联络其他企业孵化器形成合作联盟,与创业企业建立创新训练类实践合作关系。联盟以高校和企业孵化器为主阵地,可以获取更多的开放资源,打破传统的产学研用封闭状态。该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快捷,人才互补,调剂资源等功能。一是同盟可以对大学生信息进行筛选,定向分批方式向其他周边企业孵化器或创客空间输送学生,完成实践合作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干”来锻炼实操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创业乐趣与体验。二是同盟可以引进专业人士和顾问,对创业实践进行交流指导,并定期为学生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各种讨论与讲座。三是同盟可以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集中采购,扩大客户群,形成资源共享。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建立了同盟体系,推动了高校、企业孵化器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流动。2014年清华大学最先发起了高校创业联盟,目前已有10多家高校加盟。2015年,山东大学与海尔集团签订战略联盟合作。

(二)加速四方联动的协作关系

政府、高校、企业孵化器、金融机构及科技中介等主体在产学研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政府、高校和企业孵化器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创业教育支持。高校在传授学生知识,启蒙创新意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软硬件设备支持,保证信息流、知识流和资金流的统一。企业孵化器作为产学研用运行载体提供创业辅导、税务、法律等线上线下的服务,外源性寻找创业项目,与银行机构和创投机构对接,搭建创业平台。

在政产学研用的四方关系中,企业孵化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在产学研用合作进程中都很重视产学研用载体的建设。1974年英国就成立了第一家科技园,加强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建立了第一家科技园,这些科技园由政府、企业、高校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发起,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可见,高校与企业孵化器的结合势必会发挥技术的辐射作用,為学生实践创新提供场所。

(三)推进科研项目的落地生根

科研项目包括高校教师自身研发项目、企业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项目三种形式,项目能在企业孵化器中孵化落地,完成产业化转换。企业孵化器作为项目实施基地,可以与高校成立导师学徒制或工作室制,保证每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产业化”。如华中科技大学建立的“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对企业科研项目孵化。无论是从学生创新训练角度,还是从科研项目创业实践角度,都极具应用性。

(四)吸引校友会及社团的加入

高校成立校友会,吸引各企业知名校友,为企业孵化提供创业项目资源。学生建立“创行社团”,深入调研基层市场,寻求项目合作机会。高校定期将校友代表与学生进行联谊,通过企业家论坛、创业沙龙和大讲堂等形式,对项目的可行进行商讨,搭建创业体验类实践平台,促进项目对接。

高校与企业孵化器结合的协同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产学研用合作模式,高校、政府、企业孵化器等各主体共同参与,以企业孵化器为载体,通过科研平台、学生竞赛、在线项目工厂和实验室等平台,辅以课程、毕业论文、实习等形式,建立高校“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健.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区域互动的概念模型构建[J].商业经济,2015(9).

[2]陈崇刚,苏丹.基于“三创平台”融合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3):78-80.

[3]Nenxiao Yang,Nan Huang.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Cooperative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J].MMETSS, 2017.

[4]宫新栋,王元纲,杨平.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8(2):56-58.

[5]石钧,肖华清.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8(1):144-146.

[责任编辑:高萌]

猜你喜欢
高校应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