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枕:解锁古人睡眠潮姿势

2018-01-07 04:21康小宝
小演奏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双头延年益寿鸡鸣

康小宝

在数九天里,要想睡个好觉怎少得了舒适的枕头?可在数千年前,有一种枕头偏偏就是为了提醒你不要睡懒觉而出现的,它就是鸡鸣枕,名字就暗含闻鸡起舞之义。鸡鸣枕外形似鸡,两端是栩栩如生的鸡头,中间宽厚凹陷,人枕在中间刚好使鸡头高高翘起,十分有趣。

1959年,考古学家对新疆尼雅墓地进行挖掘研究,在一号墓葬挖掘中发现了一座夫妇合葬的汉墓,墓中夫妇二人枕着两个相同的鸡鸣枕,现被收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见证文化交流的鸡鸣枕

出土于新疆尼雅墓地的鸡鸣枕长46厘米、宽16厘米、高10厘米,用“延年益寿大宜子孙”文句织锦缝缀而成,缝制的时间大约为东汉时期。枕中央呈凹状,两端为鸡首,并细致地缝制出了尖嘴、圆眼、细颈和鸡冠,鸡眼以白绢为底,上面叠放了三层圆形红绢片做成,鸡冠由天青色和白色绢布做成锯齿状,枕芯则是植物茎秆。这件造型独特的枕头被称为“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枕头上有代表祥瑞的字样,还有中原地区传统的祥云、瑞草图案。尼雅人选用这种特殊的织锦做枕头,可以看出其希望生命延续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后世子孙真诚的祝愿。

新疆传统丝织品多采用几何纹作装饰,随着中原文化的传入,带有浓郁中原特色的织锦图案随之诞生,最典型的是以汉隶为主体的文字图案。1995年,尼雅八号墓中出土了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加上前面的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从这些精美的丝绸锦绣可以判断这里应该是一处尼雅王室古墓群。

发现鸡鸣枕的废墟是精绝国尼雅故址。精绝国是西汉时期我国西部的一个城邦,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商贾云集,繁华富庶。精绝国与汉朝在政治和文化上保持着密切的来往,精绝国国王自称“汉精绝王”,精绝国的贵族也大多会书写汉字。在这样密切的文化交流中,精绝国的王族难免会在丧葬习俗上受到汉王朝的影响。具有中原艺术风格的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出现在西域贵族的墓葬中,也清晰地反映出中原与西域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

这件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不管是汉朝政府赐给精绝王国的物品,还是商人为了迎合精绝王国人民贸易交换而生产的商品,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样式的鸡鸣枕符合精绝王国子民的喜好,反映了西域百姓的信仰和审美。

鸡的象征意义

在动物家族中并不起眼的鸡千年前却是新疆人崇拜的偶像级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鸡在动物学上属于鸟纲雉科,喙短而锐,有冠与肉髯,两翼不发达,但脚趾健壮,其中公鸡善啼,羽毛美艳,生性好斗,寿命约二十年。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人们就已将鸡驯养起来,使之成为可以供蛋和肉的家禽。

鸡是天明的象征,被人们称为“知时鸟”,在钟表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公鸡一直担负着报晓的职责。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鸡解释为“知时畜也”,就是强调了它的报时作用。古人有鸡鸣而起、鸡鸣盥漱、鸡鸣而食、鸡鸣而驾、鸡鸣结带正衣裳的习惯,都是因为鸡能报时,就如同今天的鐘表一样。

战国时期的函谷关每天开门关门的时间就是以鸡鸣声为准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逃亡中的孟尝君面对大门紧闭的函谷关束手无策,眼看后边的追兵就要到了,便让手下一个会口技的门客模仿鸡叫,没想到引得附近的鸡全都叫了起来,于是城门大开,孟尝君也因此躲过一劫。

最早的枕头是石质的,并且没有经过人工处理。后来,随着制枕技艺与材料的发展,汉代人将枕与鸡的造型相结合,这是因为在古人眼中鸡可谓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各项美德。西汉韩婴就曾在《韩诗外传》中说鸡有五德:“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因此,鸡被古人誉为“德禽”。随着鸡的一声长鸣,黑夜渐渐散去,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新的一天便开始了。于是,古人根据鸡的特点和外形发明了鸡鸣枕。

此外,鸡鸣枕还与中原地区的丧葬习俗息息相关。鸡代表着自然界的光明,古人讲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认为人要回归自然母体的时候依然需要阳,需要光明的引导,所以让死者枕鸡鸣枕,可以使其灵魂在鸡鸣中保持清醒和灵敏,从而庇荫子孙。现如今,河南一些地区仍有为死者用荞麦皮装芯缝制鸡鸣枕的风俗。

古代西域人引进中原地区的丧葬风俗,正表明他们不仅认同汉族的风俗,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汉族的传统礼制。

双头形象之谜

无独有偶,2004年新疆巴达木墓地也出土了一件鸡鸣枕,长11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为淡黄色麻布缝制,由草木灰填充。值得注意的是,这件鸡鸣枕与尼雅墓地出土的鸡鸣枕一样,也是双头鸡鸣枕。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双头鸡鸣枕与西方文化中的双头鸟形象有着微妙联系。双头鸟是佛教壁画中经常使用的题材,也被称为“共命鸟”,这一形象起源于佛经。在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就曾出现过双头鸟的形象,这种鸟当时被称为“金翅鸟”。

从巴达木墓地出土的文书、墓志及人体特征可以得知,墓地中的部分墓主人为高昌国至唐西州时期汉化的胡人,考古工作者甚至在墓中发现了用汉文题写的墓志铭。这一发现为双头鸡鸣枕的出土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巴达木墓地的墓主人在丧葬习俗上融合了中原汉族的丧葬习俗,而在丧葬过程中使用鸡鸣枕,又将鸡鸣枕的造型与西方的双头鸟形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通常,单头鸡鸣枕看起来并不奇怪,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常识中鸡的造型就应该为一头一尾,而且在当代依然有地区保留着这种丧葬习俗。而双首鸡鸣枕的出土却使人眼前一亮,在前期的考古工作中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或许是当时制作鸡鸣枕匠人的技术错误,但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种结论被推翻,更多的学者认为这种现象正是新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体现。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要地,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途径,很久之前就成为了汇集多元文化之地。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西域与中原及西方文化融合发展的史实得到不断充实,近年来出土的鸡鸣枕便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明。新疆作为中西方文化的集散地,在各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难能可贵地保持着对外来艺术大胆吸收与接纳的文化态度以及睿智的创新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西域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与互动性促使西域文化在接受中西方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对中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双头延年益寿鸡鸣
马首是瞻
你知道“双头鹰”的由来吗?
长相思·夜无眠
《孔雀东南飞》中“鸡鸣”一词研究情况辨析
你知道"双头鹰"的由来吗?
我们能否为太阳“延年益寿”?
请你用十二生肖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双头鸟
紧紧握手会延年益寿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