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如兰 逸品流韵
——王佳宁书法品评

2018-01-08 07:48苏金成上海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学院书家纸本

◆苏金成(上海)

书法家王佳宁

王佳宁,副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博士、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行书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成员、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中心成员、兰亭书法社社员、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湖南省十大青年书法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书法学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

我最初见到佳宁的作品是2011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民生路的博士生宿舍,当时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佳宁的书法基础扎实而全面,各种书体的创作也具有了较高的水平,是典型的学院派出身的青年书家。后来了解到她之所以能够走到这一步,除了她的天资聪颖之外,也源于她本、硕、博三个阶段都是在中国美术学院度过的原因。最好的美院拥有与众不同的学习条件与学术环境,对她的专业学习影响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学院系统的专业培养模式不仅使她受到了技术方面的扎实训练,还让她为自己累积了传统文化方面的综合素养,并让她践行着对现代书法的思考与探索。后来我与她熟悉之后,知道我们除了是校友,还是同门。她是中国美院王冬龄教授与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合带的博士,而我则是从中国美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之后到北京大学作了朱青生教授的访问学者,那么,朱青生教授是我们共同的导师。因此,这几年来我也更加关注她的书法创作与学术动态。

灭 纸本水墨 王佳宁

佳宁出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齐鲁大地,成长的环境对其性情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是让她较早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且让她以一个女性的视角对书法艺术有着与同辈书家不一样的审视角度。在中国美院十余年的求学期间,佳宁不仅对书法的各种书体及篆刻进行着长期的研习,而且对书法理论也有着深入的研究。因此,她的作品通过线条质感的表现、空间布局的营造,以及具体的文字内容,给观者传达出整幅作品的丰富意韵,而这些丰富的内涵正是佳宁内心对书法审美体验的理解及通过创作作品的外化。

佳宁对于篆隶的学习着力于经典碑刻的临写,篆书以玉箸篆为主,出入李斯《峄山》、李阳冰《三坟记》等名碑。硕士及博士毕业时的篆隶作品能够看出她在经典碑刻上进行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这种严格的训练使得她后来所创作的作品线条能够中锋圆转,力道厚重。她的小楷师承晋唐各家,而她又对元明书家的小楷精品也进行过长期的研摹,因而书卷气充满字里行间。她对草书的学习,相对其他书体起步较晚,直到博士阶段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唐代大草的学习上,尤其用功于对张旭、怀素法帖的临摹,其用笔点划飞动,结体多变,章法生动,线条优美。无论在哪个阶段的学习,佳宁都不拘泥于原帖, 而是借助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力求表现个人理解的经典碑帖的线条的质感,追求多种表现方式与效果。

在创作中,她更多的是去除技法的雕琢感,使线条更加家没有到达的地步。

无间 纸本水墨 王佳宁

佳宁是在扎实的传统书法基础之上,融合现代艺术的观念对传统书法进行再创作,通过外在的创作表现来展现内心的审美与理念。她的书法创作与研究, 充满着时代特色, 体现了她个人对现代艺术的理解。对于书法“技”“道”之间辩证关系的合理把握, 决定了她的书法创作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并取得了让书坛瞩目的成果。自由与随性,佳宁认为书法是个人才情的真实表达及流露,她也始终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也是她尤其重视学养积累的原因所在。刘熙载说“书, 如也, 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 总之如其人而已。”一个人的作品正是一个人内在心境的外化,从作品上能够看出作者的品质与心境,而佳宁的书法给我们的感觉也正如她的内心一样:纯真、和善、安宁。每一幅作品,能够做到用笔结字既出奇制胜又不失法度,整篇布局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字里行间呈现出气息纯和、清净雅致的韵味。尤其她这两年的篆书与行书作品,用笔更加爽利,无拖泥带水之感。可见,佳宁自杭州来长沙工作,湖湘文化对她的影响,也是她在书法创作上更上一层的展现。

书法创作需要一定的书法创作技巧作为支撑, 也需要不断有新的技巧突破和理念追求。作品风格的形成与书家的创作技能、艺术思想有密切联系,并对书家独特的审美情趣、表现手法、艺术语言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纵观书法艺术的发展,历代书法大家和经典碑帖的产生, 其根源在于书家的书作具有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的元素,在继承传统经典作品精华的同时必须融合时代精神。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该如何继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是很多书家正在思索和实践的问题, 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 就是书家的创作技能、对传统书学的理解及对现代艺术观念的把握。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时代风格,而今人面对古人的经典法帖,除了学习,汲取其中可贵之处,同时让一部分书家思考如何建立这个时代的书风。尤其是在现代书法的创作群体中, 很多人已经不满足于传统书法的实用功能和自娱自乐, 而是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 将传统书法作品中的审美因素充分表现出来,成为书家表达情感和文化思考的方式, 从而体现书家对现代艺术发展的哲学思考。佳宁就是这样一位对书法发展有着思考的书家,在她的作品中,经常见到她将传统书法的笔墨融合现代绘画的视觉效果, 不拘泥于具体的字形架构, 而是以抽象的笔墨线条加以夸张的手法进行表现,近似于西方的抽象主义艺术。这些创作看似在不经意间完成,实际上是佳宁对艺术具有极其敏锐的观察与表现能力。而这种能力的生成即源于她的慧心天赋,又离不开王冬龄、朱青生二位导师的影响。多年来,她的导师王冬龄教授一直从事着现代书法的创作与研究,对她的创作与观念影响很大。而朱青生教授虽然没有直接指导过她,但是作为导师,朱青生教授在现代艺术思想方面的成就还是深深地影响着佳宁对现代书法发展与表现的思考。因此,她选择了现代书法研究作为自己在书法理论上的研究重点,尤其是她关于现代书法的博士论文的完成,标志着她对书法发展的思考是沿着导师王冬龄先生的学术之路,走到了很多书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上海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纸本水墨 王佳宁

蒋士铨·岁末到家 纸本水墨 王佳宁

刘禹锡·浪淘沙 纸本水墨 王佳宁

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纸本水墨 王佳宁

清平乐·年年雪里 纸本水墨 王佳宁

云树芸房联 篆书 王佳宁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学院书家纸本
文人匪事
韩景燕作品集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王少桓
兰华生作品
杂说书家之性灵
文化部的动漫奖公布《大鱼海棠》、中国美术学院等获奖
铮铮铁骨(纸本水墨)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