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化痰法结合利培酮治疗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8-01-09 23:59周慧萍朱进才黄美泰余泳徐永涛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利培冰毒精神障碍

周慧萍,朱进才,黄美泰,余泳,徐永涛

(1.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广东佛山528226;2.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226 )

中医化痰法结合利培酮治疗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周慧萍1★,朱进才2,黄美泰1,余泳1,徐永涛1

(1.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广东佛山528226;2.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226 )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中医化痰法联合利培酮治疗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改善情况,为推广该法在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1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是安慰剂对照组,B组是实验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患者因吸食冰毒引发的精神障碍。C组是实验组,在B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化痰法。三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最终疗效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性。结果:对三组患者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观察临床疗效,使用安慰剂A组治疗后患者各项精神行为症状未见明显变化,利培酮治疗组B组及利培酮联合中医化痰法治疗组C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而且采用利培酮联合中医化痰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利培酮治疗组。结论:中医化痰法联合利培酮治疗,明显改善因吸食冰毒引发的精神障碍,为推广中医化痰法结合利培酮治疗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提供临床思路。

中医化痰法;利培酮;冰毒;精神障碍

苯丙胺类兴奋剂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其中以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最为常见[1],21世纪以来作为全球最为广泛新型毒品[2]之一流入我国,属于中枢神经兴奋性药物,服用后容易出现强烈的兴奋、欣快以致幻性作用。据联合国禁毒署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冰毒的吸食者居全球总吸毒者人数第二。然而直至今日我们对冰毒的成瘾机制认识相对缺乏,治疗手段有限。在戒毒过程中患者躯体及心理上都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等脑神经衰弱症状及躯体损害、性格改变等影响[3],严重的表现为情感冲动、偏执狂、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状态,甚至产生自杀或杀人倾向,酿成许多暴力事件[4]。多个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冰毒滥用致精神病性症状发生率约40%[5]。因此研究治疗因吸食冰毒引起的精神障碍对保护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戒毒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有研究表明吸食冰毒的“毒瘾”特性与“痰”有关[6],由于毒邪成瘾过程中,伐伤气血,耗伤元气,脏腑俱损,致使水液代谢失常,酿成痰浊,而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循经络迷于心窍、脑窍,则表现主要为神志异常、沉默痴呆、妄言妄见、语无伦次、躁扰不宁、动而多怒等思维、情感、行为多方面的障碍。并且,痰浊之性,阴秽黏滞,一旦形成留贮体内则胶着难去,病程长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本研究拟观察中医化痰法联合利培酮治疗因吸食冰毒引发的精神障碍改善情况,为推广中医化痰法结合利培酮治疗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提供思路。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因吸食冰毒从佛山市南海监管大队转入南海监管病区进行脱毒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

表1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吸毒时间统计

1.2 纳入标准

(1)符合ICD-10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7]:①具有非医疗目的滥用苯丙胺类药物的强烈意愿;②对苯丙胺类药物滥用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③滥用苯丙胺类药物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戒断症状;④减少或停止滥用苯丙胺类药物后出现戒断症状;⑤滥用苯丙胺类药物的过程中耐受性逐步增加;⑥不顾社会约束,选择滥用方式的(时间、地点、场合等)自控力下降;⑦由于滥用苯丙胺类药物逐渐丧失原有兴趣爱好,并影响到家庭、社会关系;⑧知道滥用苯丙胺类药物的危害仍坚持滥用;⑨减少或停止滥用苯丙胺类药物后出现戒断症状,重新滥用时剂量较前增加。在12个月内发生或存在3项以上即可诊断为苯丙胺类药物滥用。

(2)符合CCMD-3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3)患者本人愿意参加并配合完成研究;

(4)对研究中的各评估量表能够理解并正确回答。

1.3 排除标准

(1)无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

(2)无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

(3)精神病患者中不配合者。

1.4 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18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是对照组,使用安慰剂,21天为一个疗程(A组作为本试验的空白对照组);B组是实验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患者因吸毒引发的精神障碍。利培酮片起始剂量1mg/日,1周后逐渐增大剂量至2-4mg/日,21天为一个疗程;C组是实验组,在B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化痰法。自拟化痰方以健脾化痰,开窍安神:法半夏15g、天南星10g、橘红10g、枳实10g、茯苓10g、甘草6g、远志15g、石菖蒲12g.若痰热者加生铁落30g、钩藤10g;气虚加党参10g、黄芪15g;头痛明显加三七10g、白芷15g;眩晕加天麻15g、玄参10g;阴虚加天冬10g、麦冬10g、生地黄10g;脾胃虚落者加白术10g、山药15g;肾虚加杜仲15g、枸杞15g;睡眠差加合欢皮15g、酸枣仁20g、夜交藤10g。上药混合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取药液300ml分两次服,饭后30分钟服药,每天一剂,共服21天。三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前、治疗3周后由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最终疗效也由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结果

治疗前A组患者与B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1),详见表 2。

表2 A组与B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均数(±s)

表2 A组与B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均数(±s)

A组(n=60) B组(n=60) T值 P值治疗前 48.45±11.36 49.32±10.59 -0.671 0.504治疗后 46.88±8.78 27.50±5.54 15.324 0.000

治疗前B组患者与C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C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1),见表 3。

表3 B组与C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均数(±s)

表3 B组与C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均数(±s)

B组(n=60) C组(n=60) T值 P值治疗前 49.32±10.59 47.38±12.30 1.187 0.240治疗后 27.50±5.54 20.87±2.91 9.664 0.000

2.2 治疗后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分析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1),见表4。

表4 A组及B组临床疗效CGI总评分均数(±s)

表4 A组及B组临床疗效CGI总评分均数(±s)

A组(n=60) B组(n=60) T值 P值治疗后 4.02±.73 2.22±1.37 9.793 0.000

治疗后C组患者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1),见表5。

表5 B组及C组临床疗效CGI总评分均数(±s)

表5 B组及C组临床疗效CGI总评分均数(±s)

B组(n=60) C组(n=60) T值 P值治疗后 2.22±1.37 1.52±0.62 3.731 0.000

3 讨论

《王氏医存》所说:而人习而好之者,因周身元气被牵引,倦者不倦,乏者不乏,陡然爽快,疑为精神长也,实则毒品暗耗元气。冰毒是新型毒品,属苯丙胺类,对中枢神经具有强烈的兴奋作用,从而可出现失眠、烦躁、错乱、谵妄、幻听等症状[8],后期也可能变为抑郁、焦虑[9]。根据其吸食冰毒引起精神行为异常的具体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的“癫狂”,《丹溪心法 癫狂》提出癫狂与“痰密切相关”,现代有研究表明冰毒成瘾与痰相关[6],冰毒多以口服为主,长期吸食均易耗伤脾胃,加之吸食毒品者常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更甚,而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胃功能失常,津液无以输布,体内水液精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生,痰饮内盛,郁而化火,上扰心神,或痰气互结,阻蔽神明,或痰淤痹阻心窍,均致神志失常而发病。本研究通过观察中医化痰法联合利培酮治疗因吸食冰毒引发的精神障碍改善情况,为推广中医化痰法结合利培酮治疗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提供临思路。

为对比实验组疗效改善程度,研究设立A组安慰剂组与利培酮治疗组B组治疗患者因吸食冰毒导致的精神行为异常,结果表明利培酮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因此,与有研究指出在抗精神病药物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利培酮的研究结果相符[8]。利培酮治疗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用药机制是对患者中脑边缘系统内的5-HTA2受体以及多巴胺D2样受体进行选择性阻断,从而达到“抗精神病”目标[11]。利培酮应用于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可改善患者兴奋激越症状、幻想症状以及妄想症状[12]。然而患者使用利培酮后,极易出现恶心、排尿困难、失眠、体质量异常增加、嗜睡以及头晕等症状[12]。中药化痰方中菖蒲利窍益气除痰,善于开通心窍,远志能祛痰开窍,安神益智,二药同入心经,均具祛痰开窍之功,然石菖蒲偏于辛散以宣其痰湿,而远志偏于苦降以定上逆之痰湿,配伍同用,相济奏效,共为君药。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散结,合枳实下气消痰,半夏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橘红,既能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四者共为臣药,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痰消之意。佐茯苓及甘草健脾和中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健脾化痰,开窍安神之功,使气自顺而壅自开,气血不复上菀,痰浊消散不蒙清窍,神志可清明。使用中医化痰法联合利培酮治疗,中药和西药合用,不仅精神改善症状情况优于单独使用利培酮组,而且未见明显副作用,起到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为推广中医化痰法结合利培酮治疗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提供临床依据。

[1]陈梦嘉,周文华.甲基苯丙胺成瘾对女性和子代的危害[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21(5)∶328-332.

[2]赫柳,罗涛,唐爱国,等.甲基苯丙胺滥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5,21(5)∶302-306.

[3]刘玉平,王达平,周超,等.118 例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临床分析及其人格特征探讨[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4,20(5)∶256-273.

[4]李龙辉,张建兵,沈雯雯,等.苯丙胺类兴奋剂成瘾和成瘾严重认定标准的制订[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5,21(3)∶125-132.

[5]Glasner-Edwards S, MooneyLJ. Methamphetamine psychosis∶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J]. CNS Drugs, 2014,28(12)∶ 1115-1126.DOI∶10.1007/s40263-014-0209-8.

[6]杨朝阳,李灿东,李陵军,等.吸毒人群“毒瘾”复发的中医病理因素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1,20(3)∶208-20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和《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部网卫生部公报,2010—01—1 1.

[8]张宇鹏,李杰璇,吴波,等.新型毒品与海洛因滥用者MMPI结果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5,21(6):325-328

[9]贾宝云.甲基苯丙胺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7(10)∶268-269.

[10]王文甫,梅秀森,陈银萍,等.76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复吸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7,23(1)∶18-21.

[11]张仕欣.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伴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86-187.

[12]张扬.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15)∶53-54.

10.15900/j.cnki.zylf1995.2017.06.006

周慧萍(1986.0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医务科主任助理。主要研究方向:药物滥用及相关合并症的治疗。

★通讯作者:周慧萍,125276603@qq.com.

2017-03-23;

2017-05-20)

猜你喜欢
利培冰毒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日本查获一吨冰毒7名中国人被捕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基于时间分辨免疫分析的冰毒检测微流控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