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坛突陷“恐华潮”

2018-01-09 17:07易升
看天下 2017年35期
关键词:悉尼澳洲澳大利亚

易升

“中国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但容易被夸大”

“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

喊出这个“口号”的是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不同寻常的是,这句话他是用中文说出来的。虽然发音略蹩脚但语速很快,显然有进行反复练习。

更为不寻常的是他这句话背后的动机。

“新中国1949年时伴随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口号成立,这是一种对于主权的宣示,是为了树立一种民族自豪感。所以现在我们要说,‘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

前一天,中国外交部刚刚指责了“澳领导人对于一些充满对中国偏见的报道的迎合”,12月8日,特恩布尔就在记者会上中英混杂地发表了这样的一段声明,把矛盾彻底摊到了台面上。

《经济学人》评论员认为,过去一整年,澳大利亚一直笼罩在怀疑和恐惧之中,“被中国政治渗透”的争议持续发酵。

一出肥皂剧

一个傻瓜?不明就里的孩子?喜剧天才?还是一个拼命试图挽救自己职业生涯的狡猾政客?

《澳大利亚人报》认为,著名反对党参议员萨姆·邓森是以上所有角色的组合体。“他过去14个月的经历仿佛一出充满娱乐性的肥皂剧。”

这部肥皂剧由两个人领衔主演,澳大利亚参议员邓森和中国商人黄向墨。

一个不懂中文,另一个对于英语知之甚少,他们这个组合却足以将澳洲政坛拉入一场巨大的信任危机,引发全国性的关于外国捐款的强烈争议。

此前,邓森被普遍认为是工党冉冉升起的一颗政治新星。他在悉尼的一场集会上与黄向墨相识,而后黄同意向邓森的党派捐赠数十万美元,支付他的一些私人账单,甚至还报销了他去北京旅游的费用。

这位出手阔绰的黄向墨是中国深圳玉湖集团的老板。2011年,他来到了澳大利亚,并申请了移民。他曾经对澳洲媒体表示,他移民是为了拓展业务,也是因为澳洲的空气和生活环境。

与澳洲广大低调的华人群体有所不同,黄向墨在澳洲政坛非常活跃。

2013年,他曾为因腐败丑闻缠身而退出政坛的前工党司库Eric Roozendaal提供了一份工作。去年年底,媒体《费尔法克斯》报道,前副总理、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和州贸易部长领导人安德鲁·斯通纳也被玉湖雇用,为其农业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前贸易部长安德鲁·罗布的新闻秘书卡梅伦·希尔也“接管”了玉湖的媒體关系。

他曾提供180万美元在悉尼科技大学建立澳中关系研究所,由前南澳工党总理鲍勃·卡尔负责管理。他还向西悉尼大学捐赠了350万澳元建立澳中艺术与文化研究院。

在给《环球时报》写的文章中,黄向墨表示,自己这么做是为了让华人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政议政,而政治捐款这种方式就是参与政治的一种主要途径。

另一边,邓森对此心存感激,他告诉同事,黄先生人很好,还从不要求任何回报。

但去年年中,一个消息在澳洲政坛不胫而走——邓森在6月份黄向墨组织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达了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立场的支持。

与澳大利亚执政党一样,邓森所在工党支持海牙常设仲裁法庭对中国的国际裁决,他的言论显然与自己党派的主张背道而驰。

因此党派领袖比尔·肖恩宁决定将邓森临时降职。被“政治流放”的这段时间,他也没有闲着,不仅写了一本书名恶搞的回忆录,还运用奇怪的道具,比如说郊区破旧的房子,微型玩具小马制作了一系列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络上来表达自己对于悉尼房价等问题的看法,保持着自己的曝光率。

14个月之后,他终于回归政坛。但此前那场发布会的录音突然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去年的发布会风波落下实锤。他在录音中清晰地谈论道:“中国的边界是中国的事情”,“澳大利亚应该尊重这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这不是我们应该涉足的”。

对此,邓森称自己感到“非常震惊”。而后不得不承认,当时的言论是“单纯而愚蠢的”。

这出戏的波折还不止于此。《费尔法克斯》11月底曝出,邓森去年在被降职之后曾经拜访过黄的宅邸。会面开始前,他提出了一个不寻常的要求,他告诉黄,他们应该把手机留在房间外面,以防被情报机构窃听。

这个被认为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细节几乎成为打垮邓森的致命一击。

总理特恩布尔对此提出强烈质疑:“他为什么要给黄先生反监视的建议呢?他为什么认为澳大利亚安全机构可能对黄有兴趣?”

总检察长乔治·布兰迪斯表示,如果媒体报道是准确的,那么邓森的立场是“站不住脚的”,外交部长朱莉·毕晓普也认为他违背了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和安全。

12月12日,邓森在悉尼举行的媒体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引咎辞职:“经过多次反思,我已经决定,我能给联邦议会工党提供的最大贡献就是在2018年不要再回到参议院。”

“歇斯底里的反华情绪”

当被政界普遍看好的悉尼议员陈君选与美国前官员会面时,媒体和他所在选区的选民们似乎一点也不在乎。

但是,在处理与澳大利亚华裔有关的事情上,陈君选格外小心谨慎。

他仔细研究所涉及人员的背景;回避出现在一些合影上,还将自己与谁谈话、为什么谈话等细节公之于众——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不让自己受到“与中国政府有关的人交往”的指控。

“有这样一种担心,也许我们会与被指控为他国政府特工的人密切往来,”陈君选告诉《纽约时报》。他现年49岁,是第四代澳洲华人。“我们现所处的环境让人们战战兢兢。”

显然,邓森的离职并不代表着风波的结束,反而愈发点燃了一些人内心的恐惧——害怕自己选出的政客在不知觉的情况下为别的国家谋取了利益。任何有此嫌疑的人都会迅速被高涨的反华情绪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因此,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12月5日推出了一系列旨在遏制外国在澳洲的政治影响的法律提案,它们将会加强间谍法,禁止外国的政治捐款,把干预澳大利亚民主的做法定为犯罪行为等等。

同时,其紧随美俄的步伐,计划将为他国工作的人标注为“外国代理人”,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进一步限制。

他强调这项新的法律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而设立,却同时点出,这些有关中国干涉的报道令他感到“不安”,“外国势力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日益成熟的尝试来影响国内外的政治进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分析,澳大利亚长久以来一直拥有较为宽松的竞选财务法,接受过来自国外的大量政治捐款,包括给现政府的巨额捐款。但此前捐款通常来自主要党派的海外意识形态盟友,例如与英国保守党有联系的海外商人,或与澳大利亚工党合作的美国工会。它们在文化上被认为不过是西方国家之间开放的政治交流的延伸。

中国大使馆随即对此事做出反应,没有直接反对这项立法,而是率先谴责了“炮制所谓中国对澳进行影响渗透的媒体报导”,称它们是“捕风捉影”,反映了“典型的歇斯底里的反华情绪”。

而特恩布尔则对此态度强硬,甚至发表了开头的“澳洲人民站起来”演说以回击。

对他来说,于此事的把握很可能会影响近期正在展开的议会补选结果——在事件发酵了一年之后,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这会影响到他们投票时的抉择。

12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尖锐地批评了特恩布尔,认为他的指控迎合了对中国充满偏见,捕风捉影的澳大利亚媒体的报道,无中生有,毒化了中澳关系的气氛。

他进一步敦促“澳方有关人士摈弃摆脱冷战思维和对华偏见”,以免对中澳关系发展造成干扰和冲击。

12月14日,中国外交部透露,他们近日召集澳大利亚驻华大使扬·亚当斯与一位中国高层官员进行了“重要谈话”,对新的法律进行解释。

包括人权组织在内的批评者也担心,新法案和高涨的反华情绪将压制合法的辩论,把目标不公平地转向澳大利亚非常多样化的大华人社区。

“中国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但这个问题容易被夸大,我认为我们此刻就有这种危险,”休·怀特说,他是著名的国防战略师,曾发表言论警告关于来自中国的威胁,“一种趋势已经围绕着这个问题形成,离道德恐慌已不太远了。”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华人社区仅仅由于他们的外貌就遭受了相当程度的歧视,”陈君选说,他属于执政的澳大利亚自由党,“我担心,这项立法将把澳洲华裔与其他所有澳大利亚人区别开来。”

在新的提案下,对中国影响力的担忧仍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澳大利亚人报》報道,澳情报部门(ASIO)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选举中已经确定了大约10名政治候选人,认为他们与中国情报部门有密切的关系。名单还被有意无意地向媒体界泄露。

许多被指控为“满洲候选人”的人都在移民人口众多的选区,这加剧了候选人之间互相猜疑的风气。在最近悉尼一个华人众多的选区选举上,争夺一个议会空缺的候选人们互相指责对手或过于亲华,或是患有“恐华症”。

“正在展现出来的是某种会侵害国家安全的有毒政治。自9·11事件以来,这种政治已经让西方国家措手不及,”怀特说,“我们面临着反应过度的重大风险。”

“肆无忌惮的中伤”

今年7月开学时,回到校园的中国学生在学校公共场合发现了一些让人感到不安的告示,上面用中文清楚写着“注意!禁止中国学生进入,如果违章将面临驱逐出境的可能”。

还有人发现了内容更为极端的墙上涂鸦,称要“杀死中国人”,还赫然画上了一个纳粹标志。这些都是悉尼、墨尔本等地的高校,中国学生数量庞大。相关图片经华人学生自媒体号广泛传播,公开歧视的行为引起当地乃至全球华人群体的愤怒。

而近日又发一起暴力事件,三名中国学生在堪培拉的一个公共汽车站遭到袭击。被告人是两名当地青年,他们上前向中国学生索烟未果,便大打出手,目前已经被告上法庭。

这样针对华人学生的暴力和歧视事件近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政坛内刮起的“恐华”之风更是火上浇油。

今年以来,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生数次对教材或授课内容发起抗议,这些内容多涉及领土争端。比如说,8月,悉尼大学的一位讲师因为展示了一幅将中国宣称的领土标记为印度的一部分的地图而受到批评。讲师后来发表道歉,说他无意中使用了互联网上过时的地图。

但澳教育界更多的声音认为,大学内应该拥有自由的学术风气,尊重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争议。

莫纳什大学中国研究讲师乔纳森·本尼接受BBC时称,表达想法本身并不是问题。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许多学者,都遇到了中国学生试图阻止学术人员或同学“对中国发表批评意见”的情况。“这是在侵害教授们和其他学生表达自己的言论自由。”

澳大利亚的一家报纸援引涉事机构纽卡斯尔大学发言人的话说,大学曾与“一系列利益相关者”就其事件进行接触,其中包括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的办公室。

这引发了一些恐慌,怀疑大使馆存在操控留学生干涉高校学术自由和价值观,甚至从事间谍活动的行为。经过媒体的传播,“政治入侵”的争论二次发酵,而大使馆所组织的一些学生集会活动,也被视为在通过学生来宣扬中国政府的观念。

这引起了官方的关注,中国大使馆对于新法案的声明中提到,“对在澳中国留学生及华侨华人进行肆无忌惮的中伤,充满种族歧视色彩,玷污了澳洲作为多元文化社会的形象。”

19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及中国驻悉尼、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和阿德莱德总领事馆同时在官方网站醒目位置发布安全警告,因最近发生了多起“侮辱、殴打留学生人员事件”,提醒中国留学生加强安全防范。

作为第二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澳大利亚罕见地被标为了一个“危险”的国家。而12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澳大利亚与中国建交45年庆祝活动也颇为低调。

这波“恐华潮”正给中澳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在所有被中国的迅速崛起影响到的国家之中,澳大利亚显然是其中最为直言不讳的。但无论我们喜欢与否,这两个国家都互相依赖,他们必须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增进对于彼此的了解。”乐卓博大学国际关系教授Nick Bisley认为。

猜你喜欢
悉尼澳洲澳大利亚
动物“萌主”在澳洲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澳洲的艺术空间
A Glance at Woolworths and Coles
行在澳大利亚
Who discovered Australia?谁发现了澳洲?
澳大利亚行
澳大利亚雕塑作品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