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基础教育体系比较与解析

2018-01-09 13:16王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比较

王坤

摘 要 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正处于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的我国来说,更是如此。作为一个教育大国,德国有其特有的文化逻辑和思想维度。我们可以学习德国教育实践、制度和理论,打开眼界,借鉴创新。下面就中德教育中的体系和制度方面作一些比较研究。

关键词 中德教育 教育体系 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德国的幼儿教育以激发孩子们的天性、独立性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为导向,而这种培养方式是“玩”。孩子三到六岁时,德国幼儿园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德国中小学教育的学制结构很有特点:德国小学为四年制,儿童六岁入学,十岁毕业。小学毕业后,便分为两轨,进入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五年制普通中学(Hauptschule)、六年制实科中学(Realschule)和九年制文理中学(Gymnasium),这三种中学的选择对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后升入普通中学。普通中学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学校,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在普通中学毕业后,大多数学生会接受德国职业学校的双元制体系培训。这里的双元制指的是两种教育场所,其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普通中学也可以转入实科中学就读,或是继续在职业预校读到10年级后,进入职业专门学校就读。

实科中学作为中等教育第一阶段的普通教育学校,处于初级中学和文理中学之间的地位,是对学生进行扩展的普通教育,即可选择升学也可选择就业。实科中学10年级结业后,若决定就业,可以接受德国职业学校双元制体系培训;若决定升学,可以继续在实科中学读到12或13年级,通过实科中学的高中会考后,进入德国一般的职业大专院校就读;若想进入综合性学术大学就读,则须在实科中学续读到一定年级后,再转入文理中学高级部,通过文理中学的高中毕业会考(Abitur)。

另一种中学教育形式是文理中学,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最古老的文理中学甚至可以追溯到文藝复兴时期。学生读完文理中学13年级,参加高中毕业会考(Abitur)之后,可以进入德国的大学就读,包含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和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此外,还可以继续选择职业为导向的双元职业教育课程(Duale Ausbildung)和职业高校(Berufsfachschule)等。

以上类型的学校体现了德国基础教育的特点。在儿童适当的年龄阶段进行分流培养是一种因材施教,提高学校教育效率的做法。这种分轨学制使各轨的低一级学校与高一级学校自然衔接,避免了应试教育的弊病。

然而德国的这种教育制度也有其弊端。小学四年结束后即开始分流,会使学生在十岁的时候就面临着决定自己今后人生的选择,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来说,未免有些太早。近些年许多州都有了新的教育改革,有的州将普通中学和实科中学两个结合成了综合学校(Gesamtschule)。在综合学校里的低年级阶段,学生们会统一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而到高年级,学生若想读综合性大学,可以选择转入文理学校;若想接受职业培训,则转入职业学校。

和德国相比,我们在幼儿圆阶段既开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实行的是统一学校制度。青少年在上大学前需要通过九年制一贯制义务教育。小学毕业后,报考普通中学。

普通中学属于中等教育,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在初中毕业后可以报考高中、职业技术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根据考试分数,按批次志愿,选拔进入高校学习。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行,职业和中专学校的毕业生也可以参加高考,进入部分高校继续深造。

比较两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可以发现,德国从初中起就有计划地为一部分青少年升读大学与另一部分青少年今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作准备了,反观我国,要在学生初中毕业后才为他们进行两种准备的培养。二者相比,德国的基础教育更有针对性,特别是有利于培养职业教育人才。从我国国情来看,我们不仅需要高级人才,更需要各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专业技能人才。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在自己心智尚未成熟,尚未有明确地兴趣导向和职业规划的时候,家长、教师和学校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通过对中德教育体系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认识,为我国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我国的教育要走向世界,就应该吸收和消化各国的新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教育未来有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进.变格中的教育体制:新世纪德国普通中等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10(07).

[2] 朱文章.德国基础教育述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4(02).

[3] 庞学铨,克劳斯·迈泽尔.中德成人教育比较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比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校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