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酱缸教育

2018-01-09 14:36黄研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酱缸王华铁饭碗

黄研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将一块石头投入河流中,你会听到“扑通”一声,伴随着阵阵涟漪;将一个苹果埋入土地,会长出郁郁葱葱的苹果树。

然而,在酱缸里呢?

石头被扔入酱缸,只是“扑”的一声,便慢慢沉没;苹果在酱缸里只会发臭。

中国教育,即为酱缸,而我们便是那石头和苹果,在这里,我們激不起涟漪,更发不了芽。

最明显的中国式教育莫过于体罚学生,这是一项有200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极为盛行:蛙跳、扎马步、深蹲……层出不穷,琳琅满目。学生犯错误了,你大不了同他“促膝长谈”,在精神上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如果是像琦君笔下的“沈先生”一样,和蔼却不失分寸,那该有多好!老师们也知道这点,但他们没空理那些所谓的“差生”,扼杀了“牛顿”“爱因斯坦”们的创造力,灵感之花也逐步枯萎。老师们要培养那些“好好学生”,让他们上名校,为校争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已从丰子恺所说的“与一群少年探讨其中的乐趣”,转为一场场功名利禄的交易。一次又一次的体罚,一次又一次不公平的待遇,让学生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生活失去了梦想。

而最可悲的是,学习已经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转为“为个铁饭碗而读书”。忽然忆起老妈常说的一个固定句型:“你看看人家somebody,他是要去someplace的,你要多学学他呀!”我?学他?笑话!他不就是为个铁饭碗么?不就是图高薪好房子么?我想到了王守仁,他的父亲王华一生扶摇直上,官拜陪都吏部尚书,却在后世鲜为人知。王守仁呢?最牛时他也才是个从三品,但他却不拘泥于程朱教条而名垂千古,成为“阳明心学”创始人。不可否认,王华类人物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学习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为了让孩子将来有个好前程,读书读出名堂来,家长们牺牲了自己所有能牺牲的时间,甚至于不让孩子们干家务,为的是生产出“质量”更高的学习机器。

随着中国教育的功利化、死板化,中国少年的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都面临很多问题。据资料统计,中国未成年人亚健康的百分比居全球首位。要知道,健康是最根本的,一个不健康的民族在国际上是不会被尊重的,一个个故障频发的“学习机器”又有多大的人生价值呢?

一代又一代,酱缸教育在我们的长辈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教育观念的改变比教育体制的改变甚至更难。让我们不再接受酱缸教育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我们可以呼吁、可以改变后来者的教育,努力让“酱缸”变为一口波光粼粼的池塘。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星海学校

指导教师:苏苗院

猜你喜欢
酱缸王华铁饭碗
旅游目的地全面关系流管理研究
哲理漫画
母亲做酱
老妈的高招
老妈的高招
下酱家什
从时尚摄影师到新农民,15年走了一条回归路
医院打破“铁饭碗”
吃饱了的人
铁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