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心理特性分析及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

2018-01-09 13:56栾双
科技资讯 2017年32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心理健康

栾双

摘 要:在我国进一步实施扩招政策的作用下,高等院校门槛降低,更多的学生进入到高校当中进行学习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这其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属于新一代的“90后”,这些学生受其自身特殊成长环境的影响,在心理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定的挑战。为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时期的良好发展,如何在切实结合“90后”大学生实际需求、把握“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来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体——辅导员队伍进行建设和完善,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直接关系着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为此,本文通过对当前“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以及辅导员队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所暴露出来突出问题的探究,详细介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意见和建议,以更好的应对“90后”大学生特殊心理对其工作的挑战。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心理特征 辅导员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b)-0207-02

1 “90后”大学生心理特性分析

“90后”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经成为目前高校中的主要群体,这一群体主要是指在9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这一人群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已经从大学中毕业走向社会,因此当今的“90后”大学生大多是95年之后出生的人群。这一时间段我国的经济、文化等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使得学生的独特心理也更为明显。

1.1 价值观较为模糊

“90后”大学生的心理受到其良好生长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生的人群一般会有着较父辈更为富足的生活,家庭条件优越,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普遍一个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90后”在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物质生活基础环境下成长,也导致其价值观的模糊。如,利己主义在“90后”群体当中的扩散严重影响了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播;金钱主义则更是极大的侵蚀了“90后”的思想,使其出现炫富、浮夸等不良行为,不利于其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在“以貌取人”思想的影响下,“90后”群体当中的一些人过于注重外貌、穿戴等一个人外在的物质,而阻碍了其内在美好品质的养成。

1.2 经常以自我为中心

对于目前“90后”的大学生来讲,由于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此在思考问题或者处理事情的过程中,经常习惯性的以自我的体会、感受为中心,而忽视了在同一境况下对他人需求的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感恩的心,由于习惯性的从小被父母宠爱,就认为教师的教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情等等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对周围的人和事都表现的较为冷漠,缺乏感恩意识,缺乏对他人着想的宽厚待人的品质;第二,在以自我为中心观念的驱使下,大学生在自我个性张扬上表现过度,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事物,尤其是当“90后”大学生步入大学生活后,在相对自由的生活状况下,面对互联网时代各种新鲜事物的影响和吸引,大学生在好奇心的吸引下极容易陷入放纵玩乐、网络游戏等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错误的认为这种行为就是其个性的体现。不仅对其学校集体活动的参与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同时有不利于其健康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1.3 “90后”的意识较为薄弱

在蜜罐中成长起来的“90后”的大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即便是遇到成长的坎坷也有父母、教師挡在其前与其一同承担。这也就导致了学生面对困难时意志力的薄弱,使其极容易出现消极情绪,不仅不利于问题的后续解决同时也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90后”大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的抉择,如果被困难打败,就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调节过来;第二,“90后”年轻的心灵容易受到伤害,在生活中很小的一点挫折就会被无限放大,因此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第三,容易受周围事物或者环境的影响,由于“90后”的意志力较为薄弱,因此当其他消极因素出现在大学生生活中时,他们很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对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不利的影响。

2 针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

上文已经对目前高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性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得知目前“90后”大学生在心理方面有着其独特性,同时也体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针对“90后”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对辅导员队伍加强建设,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2.1 完善辅导员管理体制建设

完善的辅导员管理体制能够为新时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使辅导员在更加贴近“90后”大学生实际心理诉求的情况下,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体而言,辅导员管理体制的完善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完善目前高校的辅导员管理制度,不断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点对现有的辅导员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例如,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心理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特征,可以制定更为详细、具体、严格的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责任机制,以将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的各项职责进行明确。这样就能够通过责任管理制度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的同时,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的解决。第二,结合新时期教学改革目标要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要建立以生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导机制,促使辅导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多形式实施。以此来让辅导员认识到不仅仅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当中发挥教育育人的作用,更应该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给予更好地帮助,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完善。此外,以人为本理念同样体现在高校的辅导员后勤管理工作上,只有高校从辅导员教师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科学合理薪资待遇机制、职位升迁机制等的制定,才能够彻底解除辅导员工作的后顾之忧,促进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效化实施。

2.2 加强辅导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90后”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成长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单靠以往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方式是难以应对新时期“90后”大学生独特心理特征的挑战的,只有不断提升辅导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准,才能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极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学。尤其是对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的的分析而言,更是需要借助专业化的心理健康分析来实现。为此,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首先,辅导员自身要具有工作挑战意识,在生活中关注“90后”大学生社会事件、在工作中观察历届“90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变化,以此来充分认识到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以往工作的不足;其次,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教师队伍的能力培训和再教育工作,组织专门的青少年心理研究学者以及社会研究学者对广大的辅导员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深化辅导员教师对当今“90后”大学生心理变化的认识,教授其先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最后,不断促进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的提高,很多高校普遍认为辅导员只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并不需要具有相关的科研素质。但是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辅导员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应用,所以也需要对辅导员的科研素质进行不断地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 胡春.试论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8):48-49.

[2] 吴晓斌,杨瑾锦.“90后”大学生特点与教育引导的策略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96.

[3] 谢乾.我院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3):57-60.endprint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还剩多少人?
“有为”也应“有位”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