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8-01-09 17:51梁瑞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问题分析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梁瑞坤

摘 要 小学科学课程涉及教学内容广泛,需要通过实践证明理论知识,通过小学科学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当前小学阶段开展科学教学还有较多不足,不利于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鉴于此,本文重点对小学科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科学课程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科学 问题分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要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小学科学课程必不可少,该课程不仅可以带领学生认识科学的美,同时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科学教育出现较多问题,这将阻碍小学科学教学的顺利发展。小学科学课程需要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实验,教师利用实践幻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小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1小学科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理念落后

现如今小学改革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小学科学课程也做出了较多的改革,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深远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的观念还没有转换过来,科学教学课堂上主导者还是教师,而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这与的新改革课堂要求不符,不利于提升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还是因为教师教学观念还未转变,新课改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扮演指导的角色,教学理念落后导致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方面受限。

1.2教学目标脱节

开展小学科学课程不尽要求小学生掌握基础科学知识,主要通过科学课程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探究的精神。而在部分小学科学课堂并未得到学校重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加上场地限制,缩短实验课时间,这样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很难能使得小学生对科学学习感兴趣,甚至将学生操作实验的时间省略,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对学习科学兴趣的目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1.3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有待改善

当前,小学科学课堂上还是按照较为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道具、模板较为陈旧,甚至部分教师未向学生展示,科学材料方面还需要补充,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未得到有效的锻炼。另外,需要改变的还有小学科学课堂评价方式,不单纯只将期末考试结果作为对学生一学年学习的评价,这样过于单一评价方式完全没有发挥鼓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2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根据以上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多的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这就导致实践与小学科学的教学理论相背离,进而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最终在极大程度上降低课堂质量和效果。现根据笔者教学经验,行之有效的小学科学课程策略总结如下。

2.1实验探索法—

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还小,个性较为活泼,大部分实验还是需要在教师的监护下完成。教师开展实践课程前,要将实验命题和条件为学生讲解,并介绍如何制定实验方案,增加小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的熟悉感,启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观察学生表现,规范他们在实验中的操作,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严谨负责得态度。

小学生在未接触实验时,可能会觉得实验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事情,因此,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找实验素材,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他们求知欲。利用生活中实用材料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活中各种材料的使用价值,同时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报告,报告中包括:实验假设、实验使用器材、实验步骤等。其次,小学生操作实验教师要在旁指导,保证小学生可以安全顺利的完成实验 ,增加他们对实验操作的自信心,体会到科学实验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最后,主要是教师做课堂评价,实验操作主要是为了证明理论知识的科学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事物本质进行了解。教师根据小学生在实验操作课程上的表现给予客观评价,比如,熟悉实验步骤,或者是操作零失误等,应给予鼓励,让他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问题,满足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

2.2探究发现法

该方法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锻炼他们日常观察能力,对存在事物进行思考,并学会总结内在规律。通过该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使得他们的思维及观察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如,小学科学老师在讲解五年级下册“沉和浮”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可在课前备好一个玻璃量杯(容量一升)、各种实验材料(木块、铁块、小石头粒、橡皮)等,之后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发表对各种材料物品沉、浮的具体看法,老师把学生所发表的意见直接写在黑板上,并对其进行一个一个验证。在此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亲自参与试验并验证,经展示各种物品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物体于水中沉、浮是受何种因素影响,若改变物体体积、形态,是否会影响沉浮,而后指导小学生深入探索。学生经亲身操作及体验后,既能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提升其思考能力。

通过对相关科学实验进行观察,提高小学生对学习科学实验的兴趣,引发他们对生活现象的思考,从而真正掌握实用的知识。

2.3小组讨论法

该方法顾名思义就要将小学生分为3~5人的学习小组,组建小组的目的在于为学生交流搭建平台,增加他们对科学课堂的参与度。

同时,还可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由于学习时间、学习要求的不同,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可以从实际出發,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合作形式。小组合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协作、课内讨论还有课后研讨三个步骤。其中课前协作指的是根据要开展的课程做准备,教师或者是教师指导学生将相关素材准备好,以便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其二,课内讨论,主要由教师指定一个任务或者是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总结讨论内容,在课堂上发言本组讨论结果。其三,课后研讨,教师课后要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那部分知识掌握程度还不足,可以从多角度与学生分析课内知识,将课堂知识延伸至课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尤其到巩固、复习的作用。

例如,在《植物的生长变化》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六人一组,组内进行分工,要求每个小组自主对种子类型进行选择,并对种子进行栽种和培植,整个过程每个小组的学生必须全程参与,同时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对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对其生长情况进行记录,然后教师向学生发放相关实验观察报告,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的方式学习,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科学课程教学中,从而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2.4作品制作法

该方法主要指的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以及好玩的天性,通过作品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手工完成一年作,让小学生体会到对制作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的教师要积极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教学设备,除了亲手展示制作作品外,还可以为小学生播放作品制作的小视频,最大限度增加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比如,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指南针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同时还可培养他们对生活及劳动的热爱,将他们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科学教学目标。

3结语

综上,分析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法、探究法以及小组讨论或者是完成作品的方式培养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提升小学课程课程教师的质量和效果,使得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有助于小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保持着对世界事物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 祝怀新,郑和淋.英国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探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01):50-54.

[2] 张梅琳,刘美凤,董丽丽.小学科学课程科学态度教学的课程目标设计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08):107-111.

[3] 叶宝生.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技术教育因素及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0):79-83.

[4] 潘洪建.小学科学课程:国际趋势与政策建议——基于10国课程标准的比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9(02):32-40.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分析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