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教学中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及对策分析

2018-01-09 12:45朱性民陈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羽毛球教学现象

朱性民 陈东

摘 要 在羽毛球教学中“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羽毛球学习的效果,本文通过正确认识“习得性无助”现象,并在羽毛球教学中针对该现象从寻找和体验成功,教师积极的信息反馈,强调个人努力,建立合理的目标等方面进行干预,并形成有效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羽毛球教学 习得性无助 现象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大环境

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大众健身中的普及程度很高,他受到了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青睐。2009年,调研数据就显示国人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羽毛球排名第二(第一是健步走,包括跑步),而截止2016年,数据依然显示羽毛球的运动人口稳居第二名,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发布的数据统计,中國打羽毛球的有2.5亿人,如果除去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按照“二八原则”粗估,日常在室内打球的也有5000万人。另外,2016年里约奥运会,央视体育频道收视排名前三的有两项是羽毛球,其中羽毛球男单决赛成为收视冠军。除了在里约奥运会成为收视冠军,羽毛球在单项运动中也是收视率最高的(2016汤尤杯),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之前羽毛球“参与多,关注少”的传统观点。

针对如此庞大的体育人口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对实施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羽毛球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羽毛球的学习呈现一种“入门容易玩精难”的一个现象,很多人拿起拍子大家都能对打,都能起到出汗锻炼身体的目的,但是对于想进一步提高并将其培养成终身体育锻炼项目时,就需要建立在相对正确的技术引领下才能实现。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很多学校采用了选项课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但是很多学生虽然上了多次的羽毛球课,但技术没有明显提高,仍处在“打和平球”的水平,一旦按照技术要求去做反而打不到球或者打不好球。长此以往,进一步就造成了学生心理形成了“喜欢羽毛球运动但不喜欢羽毛球课”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场地少,人数多;教学目标不具体;领导重视不够等外部原因之外,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掌握羽毛球技术学习的制约因素,其中在羽毛球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羽毛球学习的效果,因此,正确认识习得性无助现象,并在羽毛球教学中针对该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并形成有效的对策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掌握一到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的伟大目标发挥作用。

3“习得性无助”的概念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Seligman,M.E.P)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随后也证明了这种现象在人类身上也会发生。如果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不可能达到特定的目标,或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时,就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认知缺失、动机水平下降、情绪不适应等心理现象。当然,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对客观环境和主体因素进行分析,对自己行为失败的结果进行归因。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4羽毛球教学中习得性无助学生的表现

4.1成就动机水平低

成就动机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莱伦认为,每个人的成就动机都是不相同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就动机水平。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 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习得性无助”的人成就水平低, 他们不能给自己确定恰当的目标,积极反应的要求降低,消极被动,遇到困难往往自暴自弃。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有部分学生在多次学习正手发球技术不能掌握之后,再次遇到学习这个内容时,就会自动放弃,认为自己是不行的。但事实上,这些学生通过正确的练习方式并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原来的恐惧并掌握这项技术的。分析其中原因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在作怪。

4.2元认知不足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曾指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和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

“习得性无助”的学生他们不能恰当的自我认识、真实的自我体验和合理的自我控制,容易陷入自卑、自我中心、自我失控等自我意识的误区,对学习毫无信心,是主观需要和客观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羽毛球的技术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学习者的全身协调、球性、球感、场感要求都比较高,学生在学习某一个技术时往往抱着想一学就会的心态,而没有抱着经过长期学习的态度来学习,基本的球性还没有就想打好球,握拍还没掌握就想着正手、反手回球,没有看清自己的现实水平,从而造成这个也不会,那个也难学的局面。

4.3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 是一种相信自己在某种情景下能够充分表现的信念。

自我效能感会以多种方式影响你的知觉、动机、和绩效。“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他们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倾向于制定低水平的学习目标以回避获得失败的体验。遇到挫折时,总认为自己无能为力, 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严重。endprint

在羽毛球的教学中出现喜欢看比赛而不喜欢打比赛,喜欢“打和平球”而不喜欢打正规比赛的现象,总是认为自己水平较低,没办法打比赛。另外,学习技术时看着简单,但是做起来就难,一旦遇到做几次做不好的动作干脆就不学了,还是按照自己原来打球的方式进行“出汗锻炼”。

4.4消极的定势

定势指个体心理上的一种准备状态和行为倾向,它受个体先前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需要和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 从而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他们还往往固执己见,不能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学习问题。

在羽毛球学习中经常有这样一群人,“我的动作就是这样了,改不了”,“我已经习惯了”,“我的协调性就是很差”等等,因为羽毛球很容易上手,很多在真正学习羽毛球之前就接触了羽毛球,凭着感觉打了好多年的羽毛球,有一些错误动作已经被习惯化,例如正手挥拍随挥到同侧,击打正手高球时食指伸直发力等等,已经被习惯化的动作再去改正就比较难。

5羽毛球教学中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对策

习得性无助感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是学生在认知上对外部环境进行归因和社会性学习而形成的一種思维定势。习得性无助感是后天习得的,它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预防和矫正。

5.1寻找和体验成功

在羽毛球教学的各项基本技术学习初期,如果按照规范的技术动作击球成功率普遍较低,体验成功的可能性较小。在特定环境中,为了改变学生对自己能力差的消极看法,必须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成功。例如,在学习高远球击球技术前,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采用先降低学习难度,采取不强调握拍,而是强调正拍面对准球;不强调侧身和挥拍鞭打,而是将拍子举起来,像拍苍蝇一样拍球,从而让学生体会击到球的快感,待击球的信心建立起来,再逐步提高学习要求。只有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成功感,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积极的心理定势,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且将继续完成任务。

5.2教师积极的信息反馈

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非常频繁,并通过语言、手势、身体动作等形式而实现。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技术动作掌握情况、课堂表现等(如努力程度),将给学生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你现在表现如何,将来的表现又将怎么样,这些信息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正确归因。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就是自己要和自己的过去比,第一节课对学生的羽毛球水平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有进步,应给予及时的语言肯定,尤其是要注意发现技术水平较弱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

通过积极的信息反馈,学生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面对学习中的任何挑战。

5.3强调个人努力

在学生的某次学习任务未完成或表现不佳时,教师应避免使用外部归因来进行解释,这将加剧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形成,学生也会感到无论怎样努力地做任何事也不能改变学习成绩。在学习中强调个人努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内控倾向和动机倾向具有深层意义。Yukecson(1981)的实验结果表现,和进行能力归因的被试相比,进行努力归因的被试其成效要好。当任务的难度提高了时,他们的努力程度和成绩也随之提高。

因此,应该教育学生,个人努力(而不是个人能力)是技能提高和成绩提高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这将使学生产生更好的动机效果,有助于克服习得性无助感。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应把注意力放在“努力”等可控性较大的因素上。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强调练习方式的正确,要真正的用心地按照教学设计进行练习,并通过指导水平较弱的同学进行示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从一个水平到达另外一个水平,从而达到让学生看到经过努力就能有看得见的进步例子,这种示范作用在羽毛球教学中发挥很大效果。例如有些同学将错误动作——正手握拍的食指伸直、正手挥拍随挥到同侧等归结为“我已经习惯了”,“这样更好发力”等不正确的归因,这时教师就要针对这些问题,解释为什么改不了,第一,主观意识就不想改,第二,不知道这个错误动作的危害,高球挥拍挥到同侧会造成肩部受伤,食指伸直顶出去的力量跟五个指头握紧发力的力量比较,将道理跟学生讲清楚,学生就容易接受,从而会愿意去改掉错误动作。

5.4建立合理的目标

目标的正确设置能提高学生的表现水平。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能更好地动员学生的努力,学生遇到困难也能坚持学习并能建立新的学习策略。心理学实验表明:过程目标会激发学生对任务的直接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感,而表现目标则会使学生产生能力不足之感,导致内部动机的下降。在羽毛球基本技术学习初期,教师应建议学生以自己为参照系制定合理的过程目标,不过多地与他人进行比较。

在练习多球的高远球技术时,不同的学生要求要不同,在练习前就要告诉几种不同的要求,例如球性差的同学的目标是多打到几个球;击球点低的同学要早点做挥拍动作, 向前向上迎球,而不是等球;技术动作完成不错的同学就要强调鞭打,瞬间发力;击球点后的同学就要强调脚底下的调整取位等等,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地语言提示同学,并让不懂的同学多来老师身边单独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纪伟等.习得性无助的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得性无助羽毛球教学现象
在物理学习中教师如何避免学生的习得性无助
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武汉市中小学羽毛球课程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案例研究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