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2018-01-09 20:28吴倩张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

吴倩 张瑶

摘 要 随着旅游业发展环境不断变化,民族旅游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在研究分析“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针对具有典型特色的民族旅游地——贵州黔东南州发展现状,探索民族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提出贵州黔东南州民族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民族旅游 产业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1相关概念界定与相关产业简析

1.1民族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是旅游部门各要素交织形成的一个紧密产业链条,以此互相约束、相互关联。“旅游产业从整体性上来说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旅游产业的提升转型是旅游产业链不断合理化与高级化的前提基础。”民族旅游产业则是在旅游产业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的民族特色资源、产业等等形成的一个体系。

1.2创新生态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旅游系统中各要素间既存在着雷同之处,也存在差异性。故此,学者们针对系统要素归纳出以下特征:(1)相关性。某系统结构中的组成成分彼此有一些必要的的关联关系;(2)整体性。“诸多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系统,从而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整体的运行,整体的与外界互动、整体的演化与延续,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多元性。组成成分的多元性是前提条件,组成成分是构成组织的最底层单位,组织由多个构成成分相互组合拼凑构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生存在一特定空间中的一切构成要素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而的一个统一系统,其是一个开放的交换空间,其中的各种物质不停地释放与收入,不停地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相互释放收入。

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在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基础上,该系统是以企业活动为中心,把旅游需求作为初衷,健康有序的的市场环境为其充当有力的后盾。“以创新性技术供给为核心,以实现特定产业创新为目标的网络体系。”通过构建创新立异的生态系统实现产业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与进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运用在旅游业中,其中存在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得产业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相互协同共生,营造好的创新氛围。它具有以下特征:(1)整体性;(2)生态性;(3)复杂性。

1.3相关产业分析

1.3.1餐饮业

贵州民族旅游餐饮十分丰富,民族旅游餐饮不仅仅是表层面上的“食物”,它是文化,也是艺术。(1)风味独具一格;(2)辣食为主;(3)成为贵州旅游的亮点之一。

1.3.2接待业

接待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其提供职位较其他行业要多将近三分之一。贵州省拥有众多少数民族,民族旅游接待业在旅游市场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时也推动力地方民族旅游经济。如:西江苗寨、青岩古镇、时光贵州等等。二者交辉相应、同时成长,实现共赢。

1.3.3景观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为了提高自身营销形象不得不营造更好的景观,景观业由此得到发展。对于民族旅游产业而言是千百年历史进程中给人们留下的瑰宝,与现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1.3.4交通业

交通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等运输部门。交通与景区间起着纽带连接着二者,其发挥着至关重要粘合效应 。”

1.3.5零售业

零售业指通过买卖形式将产品及供给优质的客户服务给顾客的经济活动。在贵州各个民族旅游景区目的地区域也逐步形成以旅游景区为特色的旅游零售商圈。

1.3.6娱乐业

娱乐业成为旅游消费中至关重要的构成成分,是景区目的地消费产业的核心之一。它不仅仅单独存在,同时也渗透在其他产业中,作为其他产业的次要业务发展。

2民族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贵州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近几年旅游产业发展突飞猛进。黔东南州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旅游创新生态系统与当地民族旅游资源相结合,当地旅游业必定发生质的飞跃。

2.1民族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框架模型

由图1所示,民族旅游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主要建立在以下几方面之上的,一是:创新产业融合,二是:创新资源融合,三是:产业创新技术融合,四是:协调与保障机制。有以上几种创新融合与协调保障机制的组合,再加以内部有效合理的运行机制的调控,导致了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相关企业的合理共生成长,最终形成理想的民族旅游创新生态系统。

3贵州黔东南州民族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

3.1贵州黔东南州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贵州黔东南州区域拥有共3.0337万平方千米的面积,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30多个少数民族。截止2012年,统计人口454.92万人,终年长居人群346.97万人,长居人群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其比例76.87%,其中苗族人口比例占据最大。

从贵州省宣传“多彩贵州”以来,贵州黔东南州旅游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契机。游客的到来,旅游区为其提供“食、住、行、游、购、娱”,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相关支持性产业也成多元化发展,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由此民族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得以实现。在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基于一种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为旅游业、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3.2贵州黔东南州民族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

(1)民族旅游创新生态产业构建方案尚不完善。虽然旅游縣市的各个部门都出台、制定相应对方案与措施,但对于民族旅游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实施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未得以解决。

(2)当地旅游产业间的关联度较低。贵州省黔东南州旅游的发展较以往虽有很大提升,但当地旅游生态系统中产业间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的文化内涵浅薄,景区内的配套设施不齐全,以上都制约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要做到旅游业更好发展需提升当地旅游产业间的关联度,大力支持景区进入条件改善,提升各种服务功能,做到企业间共生发展同时突出当地旅游资源的独一无二,开发更多独特旅游产品,彰显本地民族特色、传统民族文化等特点。endprint

(3)没有相关资料关于民族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作出更具专业性地研究和可操作性地提出建议对策。部分旅游景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和实施不尽完善,但相关部门缺少重视。

4构建民族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议与对策

4.1加强政府对民族旅游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

在民族旅游创新生态系统中,政府应当解决好以下问题:

(1)保证产业创新融合能够有领导、有秩序、有效率的开展。

(2)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民族旅游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同时保护参与者的利益,规范其创新、运行行为。

(3)在一定基础上设立相关创新管理机构,将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的定义明确,重视其对民族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4.2促进民族旅游创新生态系统企业间相互作用

企业作为民族旅游创新生态系统的主要参与者,他们之间彼此竞争合作来实现利益共赢。为保障企业间有序发展:

(1)行业自律管理。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行业都要进行自我规范,在行业间建立自律管理委员会,若发生行业违规行为,行业内部便可自行消化。

(2)协调发展。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企业,不分主次、平等发展,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供应企业、互补企业、竞争企业平行发展,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民族旅游体验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共同盈利。

4.3促进中介机构对民族旅游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

中介机构对民族旅游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作用不可漠视,他在其中起着粘合剂与催化剂作用,是此生态系统中的最大助力,是主体间的纽带。它主要包括:各种保障机构、金融机构、信息分享平台、培训中心与咨询公司。如金融公司,他通过自身为创新系统提供资金支持,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各种保障,通过一些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让该创新生态系统介入资本市场,这直接影响到系统运转活动的开展、增值。

4.4加强贵州黔东南州民族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顶层设计

贵州黔东南州作为我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产业近几年融合发展较为突出,在某一程度上形(下转第229页)(上接第221页)成了地方化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在创新系统产业融合此条件上,各个企业间存在运行机制来确保产业创新系统的有序、良好共生发展(见图2)。

(1)进化机制。民族旅游创新生态系统主要涉及的有:民族旅游村、苗寨、深度体验游等,其中涉及的产业在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升级、改革创新以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如民族旅游村,从外部来讲是各行业与旅游业的合并,从内部来说是各行业通过与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来获取更多效益、利润,由此不断相互竞争,进化发展。

(2)共生机制。民族生态园区、城镇、社会的建立其中由众多产业组成,彼此共生发展、生态循环、相互联系、沟通、协同共生,并不是以往的辅助发展,而是出于同一平台,以保障此生态体系的协调发展。在旅游产业生态系统运作成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优化产业生态市场,不断发挥市场经济自发调节能力,引导企业间更好的合作、发展、促进系统高效运行,维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实现民族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成功构建。

(3)竞争机制。由于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有多种选择,因此,当某企业的创新发展滞后也就意味着该企业将面临这被其他企业所替代,被创新生态系统淘汰的命运。所以,在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企业要不断改进自身具有一定竞争力,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着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乡镇包容性发展路径研究”(15XMZ087);贵州省软科学项目“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路径研究”(黔科合基础〔2016〕1514-1号);贵州省教育厅项目“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与脱贫路径研究”(2017QN05)。

参考文献

[1] 郑明高.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2] 刘海斌.基于产业融合的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升级优化研究[D].青岛:中國海洋大学,2014.

[3] 林婷婷.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4] 曾国屏,苟尤钊,刘磊.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3(01).

[5] 石培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重点[J].旅游学刊,2011(05).

[6] 黄娅.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基于文化经济协同发展的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2(01):111-116.

[7] 梅亮,陈劲,刘洋.创新生态系统: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J].科学学研究,2014(12):1771-1780.

[8] 吴三忙.旅游业融合发展中政府的作用[J].旅游学刊,2011(06).

[9] 于文强.创新视角下的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基于大旅游、大文化、大健康[J].经营管理者,2015(23):185-186.

[10] 王超,王志章.我国旅游社区的社会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11.

[11] 马继刚.云南民族旅游餐饮开发初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12] 高琳.旅游交通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生态系统
美国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特征及启示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述评
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及演化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内涵及其评估分析
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特征及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