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5例

2018-01-10 01:51李荣西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骨伤科夹板腕关节

李荣西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 骨伤科,山东 菏泽 274000)

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5例

李荣西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 骨伤科,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探讨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的患者为观察组,共25例,单纯使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7例,根据Gartland-Werlkey评价标准评价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获得成功随访的52例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优7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0.00 %;对照组优6例,良13例,可5例,差3例,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70.37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腕关节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中药外敷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发生在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 cm~3 cm范围内的松质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据统计,在急诊诊治的骨折中桡骨远端骨折约占1/6,其中约有1/4的骨折涉及关节面[1]。非手术疗法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大量临床实践均有报道闭合复位后结合外固定支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大都使患者获得了满意的腕关节功能[2]。我院骨伤科采用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疗法治疗2014年10月~2016年11月在我院骨伤科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来自菏泽市中医院骨伤科自2014年10月~2016年11月诊治的患者,并对其定期随访。研究对象共55例,脱落3例,脱落患者不纳入本研究,共52例获得成功随访,其中男13例,女39例;平均年龄60.46岁。其中观察组,男7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38岁。对照组,男6例,女21例;平均年龄64.76岁。

1.2 病例选择、纳入与分组

以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桡骨远端骨折的国内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疗法组(25例)和单纯小夹板外固定组(27例)。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疗法组为观察组,单纯小夹板外固定组为对照组。

1.3 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中医骨伤科》教材有关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3]评定。①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腕关节活动受限,握力减弱。②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时,呈“餐叉样”畸形;向桡侧移位时,呈“枪上刺刀样”畸形。③骨折缩短移位时,可触及上移的桡骨茎突。无移位或不完全骨折时,肿胀多不明显,仅觉局部疼痛和压痛,可有环状压痛和纵向叩击痛。④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1.4 纳入标准

①在临床上被诊断为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②在菏泽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并按时复查,随访时间>24周;③能够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排除标准

①患者是开放性骨折或陈旧性骨折;②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骨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等基础疾病;③患有骨结核、骨肿瘤等其他病理性骨折;④受伤时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者;⑤合并其他疾病影响患肢功能者;⑥骨折后使用其他方法治疗过的患者;⑦无法联系或不遵循医嘱回访或用其他药物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疗法

①复位:常规使用利多卡因予以局部血肿内麻醉。治疗过程:使患者处于坐位或仰卧位,肩外展90°,前臂处于中立位,一名医师握住患侧前臂上端,另一个医师握住患者手掌部,先沿畸形方向,再沿前臂纵轴方向予以适当力量牵引、摇摆使骨折端牵开,纠正患者的桡骨远端重叠移位;然后是折、顶、尺偏,动作一气呵成,纠正患者的掌背侧移位、尺偏角及下尺桡关节的紊乱。②固定:保持患者腕关节的屈腕、尺偏及旋前位,立刻用小夹板外固定。早期(2周)予以小夹板超关节外固定,掌侧夹板置于腕关节近侧,其中背侧的夹板要超过腕关节横纹2 cm~3 cm,要随时调整固定小夹板的缚带,使松紧度合适;晚期(2周~4周),要使用不越过腕关节横纹的短夹板进行固定。整复外固定后,要注意观察患肢指端末梢循环、皮肤感觉及上肢的运动状况等,抬高及悬吊患肢至少4周。③解除固定后(4周~6周):予以患者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方组成:胆南星、血竭、石菖蒲、防风、升麻、煅龙骨、红花、马钱子、土鳖虫、羌活、独活、制乳香、紫荆皮、降香、制没药、海螵蛸等。将中药研制成粉状,再按设定的剂量搅拌均匀,加入饴糖熬制而成,然后将膏药平摊在绵纸上。将膏药外敷在患侧的腕部,并使用绷带进行包扎和固定,膏药超出损伤范围2 cm~3 cm,每2 d换药1次。④功能锻炼:骨折整复固定后,早期鼓励患者主动进行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的伸屈运动,同时要进行肩关节摇摆及肘关节的屈伸运动,15次/组,早、中、晚各3组。中期,外固定拆除后,逐渐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尺偏、桡偏及旋转运动,15次/组,早、中、晚各3组,后期逐渐加大功能锻炼的强度。

2.2 单纯小夹板外固定疗法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方法同上。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①骨折临床愈合标准[4]:骨折断端由网质骨连接,X线摄片显示有连续性骨痂,仍可见骨折线;断端无异常活动,承受轻微应力时疼痛,骨痂仍然不结实,虽然可以去除外固定,但不允许负重。②腕关节功能评价:本课题患者于末次随访时(24周)根据Gartland-Werlkey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患侧腕关节功能。按照评分将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为4个等级:优:0分~2分,良:3分~8分,可:9分~20分,差≥21分。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的差异性比较

骨折术后两组患者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经秩和检验,统计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疗法组和单纯小夹板外固定组患者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上基本相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愈合时间比较

3.2.2 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末次随访的两组患者按照Gartland-Werlkey评价标准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优7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0.00 %;对照组优6例,良13例,可5例,差3例,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70.37 %。两组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经Ridit统计分析,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疗法组术后优良率高于单纯小夹板外固定组。见表2。

表2 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Gartland-Werlk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4 讨 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治疗方式多以手法复位后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如涉及关节面或粉碎性骨折则建议手术治疗[5]。目前,随着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使得手术治疗在恢复桡骨远端原有解剖结构及腕关节功能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但是,随之发生的术后并发症亦凸显出来,如创伤大、出血多、切口感染、内植物松动及费用高昂等。非手术治疗主要以手法整复后行石膏、夹板或其他支具等外固定的治疗方法,且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美国骨科医师学会于2009年发布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指南在制定的29条建议中,其中没有一条治疗方法被列为强烈建议的,大多数的推荐等级为不确定或意见一致[6]。中医传统正骨疗法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创新,再加上现代医学交流的便利,使中医传统正骨疗法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上,逐渐显示出其显著的疗效。本课题研究选取了52例采用非手术疗法的老年患者,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面,从整复、固定到后期康复,始终强调“动静结合”。首先在手法整复方面,予以适当力量牵引、摇摆使骨折端牵开,然后是折、顶、尺偏,动作一气呵成,纠正桡骨远端骨折的短缩、尺偏角及掌倾角,达到解剖复位。在固定早期,“静”是指用超关节小夹板固定在尺偏位,“动”是指患者指间、肘和肩关节的活动;在固定晚期,“静”是指平腕横纹夹板固定骨折端;小夹板外固定在中医治疗骨折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直到现在仍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以“动静结合”理论为基础,具有经济、实用、可操作性好等优点,小夹板外固定是弹性固定,可随患者肢体的肿胀程度调节松紧度[7]。“动”是指腕关节的早期活动,强调尽可能早地进行腕关节活动,在固定后就即刻开始,使关节面得到重建,有效改善局部血运,缓解肌腱、关节囊粘连和腕部肿胀,以利于恢复腕关节功能[8]。

解除外固定后,应用外敷方予以辅助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外敷中药及中药熏蒸能够刺激局部皮肤血管扩张,营养软组织和骨折部位,提高关节生理功能恢复的效果[9],可改善骨折断端血供并促进形成胶原纤维,加速钙盐的沉积,增强新生骨痂的生物力学性能,促进骨折愈合[10]。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腕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也优于对照组。可见,在中医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固定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且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

[1] Hanel D P,jones M D,Trumble T E,et al.Wrist fractures[J].Orthop Clin North Am,2002,33(1):35-57.

[2] 徐文停,倪 诚,喻 任,等.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50-51.

[3] 胥少汀,葛宝丰,许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464.

[4] 王和鸣.中医骨伤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61.

[5] 张林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2):209-213.

[6] 余霄译,俞光荣.桡骨远端骨折的AAOS治疗指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2):1887-1891.

[7] 丰 哲,练克俭,林宗汉,等.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跌打膏外敷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3):25-27.

[8] 曾仁昌,刘 澍,尹真红,等.舒筋解粘透骨汤熏洗结合量化功能锻炼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粘连[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12):38-40.

[9] 龚星星,郭志民.中药熏蒸疗法在骨伤科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10):78-80.

[10] 刘智明,屈明红,崔海波.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8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7):60-61.

R683.41

D

1006-978X(2017)06-0020-02

李荣西(1980-),男,2001年毕业于郑州黄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3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现在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工作。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疾病。

2017-07-11

2017-07-19

朱庆文

猜你喜欢
骨伤科夹板腕关节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骨伤科临床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