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6例

2018-01-10 01:51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根型体征颈椎病

董 锐

(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 针灸科,山西 太原 030009)

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6例

董 锐

(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 针灸科,山西 太原 030009)

目的:观察以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52例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以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要比单纯针灸治疗明显。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水针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常反复发作,影响人们工作及日常生活质量,以40岁以上为多见,因起病较隐匿,病程较长,治疗不及时多遗留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因退变的椎间关节、钩状关节增生及椎间盘突出,压迫颈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颈神经根性症状。主要表现为颈、肩、上肢的一侧反复发作疼痛、麻木、僵硬。急性期患者活动头颈部时可引起颈、肩、臂部疼痛,或呈上肢放射性疼痛,轻者可为持续性酸痛、胀痛。重者为刀割样、针刺样钝痛,常伴手指麻木,夜间痛重,影响休息。少数患者为防止触碰颈部时症状加重,常用手保护患部。对急性发作者,需注意检查是否为椎间盘突出。慢性发作者多感颈部或肩背部酸痛,上肢疼痛或指端麻木,此外尚有上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的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肿胀,皮肤呈暗红或苍白色。常因外感风寒或外伤而诱发加重,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诱因而逐渐发病。

针灸治疗颈椎病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费用适中,本研究以评价针灸治疗颈椎病为出发点,以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和普通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进行评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受试对象以2016年3月~2016年12月太原市中心院针灸科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52例患者。参加本研究的患者52例,根据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6例,其中男9名,女17名;平均年龄(49.05±10.31)岁;平均病程(14.23±6.65)个月。对照组26例,男6名,女20例;平均年龄(48.13±8.27)岁,平均病程(12.38±7.5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有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具有根性分布较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压颈实验阳性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在接受本研究期间停用其他方法;自愿参加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孕期、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心、脑、肾、肝脏疾患者;不能配合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针灸取穴为颈夹脊穴、风池、肩井、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结合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2 mL(国药准字Z35020638)用5 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按照辨证取穴原则,每次取患者颈夹脊穴(常用C5~C7双侧)垂直缓慢刺入1寸~1.5寸,出现酸、胀针感或针尖触及颈椎横突为效佳,抽吸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每次选2个穴,每穴注入1 mL,起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每日1次,5次后停止2 d,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取穴以颈夹脊穴、阿是穴为主。两组患者针灸治疗均选用30号1.5寸、2寸华佗牌针灸针,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每日针刺1次,留针30 min,5次后停止2 d,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日本田中靖久等的20分评价方法和SF-36健康量表对受试者进行疗效评定。临床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颈部活动正常;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颈部活动较前好转;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1说明,两组均可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有着明显优势。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从表2可知,t>t0.01(25),说明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 论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主要是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赘形成、韧带增厚致颈部神经、血管受压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黄帝内经·素问》载有“项筋急”和“颈筋急”,其病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邪侵袭,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为太阳病是外邪侵犯人体的初期,以治标为主。二是肾精亏虚,如《证治准绳》所言“有风、有寒、有湿、有闪挫、有瘀血、有气滞、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为少阴病是久病亏虚的阶段,以固本为主。疼痛机理主要有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筋急而痛、失神而痛的记载。

通过针刺颈夹脊穴、风池、肩井、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以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治疗,疏经活络,行气活血,可以起到改善局部循环,调节神经、血管功能,缓解肌肉痉挛,促使炎症愈合,减轻症状的效果。

针灸结合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既发挥了针灸的作用,又发挥了中药注射液的优势,减少了中药注射液在输液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两者相结合,互相补充,在治疗中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断方案[M].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0:87-90.

[2]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4] 马 驰.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6):890-892.

[5] 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6] 杨学双.颈椎病的诊断与针灸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1):1880-1881.

R681.5+5

D

1006-978X(2017)06-0028-02

2017-06-16

2017-07-06

李 昕

猜你喜欢
根型体征颈椎病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