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治疗枕大神经痛20例

2018-01-10 01:51毛红蓉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夹脊神经痛电针

程 黎,毛红蓉

(1.湖北中医药大学 针灸骨伤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2.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科,湖北 武汉 430022)

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治疗枕大神经痛20例

程 黎1,毛红蓉2*

(1.湖北中医药大学 针灸骨伤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2.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科,湖北 武汉 430022)

目的:观察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疏密波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治疗枕大神经痛,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治疗,5 d为1疗程,疗程之间间歇2 d,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疼痛VAS评分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 %,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法较仅用常规针刺法在缓解枕大神经痛及改善焦虑方面疗效显著。

枕大神经痛;电针;阿是穴;颈夹脊穴

枕大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由于枕大神经受到卡压或刺激后出现的以头枕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性疼痛。不间断的后头部疼痛,常常引起患者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灸治疗本病,取得疗效显著[1~3]。笔者搜集了确诊为枕大神经痛的患者共40例,观察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治疗本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受试者均来源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住院部确诊为枕大神经痛的患者,共40例,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组)、对照组(单纯针刺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每组各20例。两组均全部完成试验,无脱落,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相比较,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神经病学》[4]中枕大神经痛的诊断标准确诊。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岁~70之间;发病至就诊前天数不超过2周,且未受任何治疗方式干预;神志清楚,可配合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者。

1.4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精神疾患,无法完成试验者;因其他疾患(如颈椎结核、肿瘤等)继发枕大神经痛者。

1.5 脱落标准

试验过程中因突发事件无法完成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电针阿是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患者俯卧位,医生探查患者头部最痛点、放射痛扳机点、后枕部条索、凹陷处,并标记,作为阿是穴。颈夹脊穴:选用第二、第六、第七双侧颈夹脊穴。常规消毒后,以30号40 mm毫针斜刺颈夹脊穴、阿是穴(刺入阿是穴时施以快速捻转法,以产生放射状针感为宜)。针刺得气后,接韩式G6805电针仪,电极同一输出负极接阿是穴,正极接第二颈夹脊穴,调整电针波形为疏密波(2 Hz与100 Hz交替出现),强度以患者自觉舒适即可,共留针30 min。治疗每日1次,5 d为1疗程,疗程中间歇2 d,共计2个疗程。

2.2 对照组

针刺穴位及方法同治疗组,不使用电针,疗程同治疗组。

3 疗效分析

3.1 观测指标

3.1.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选用一长为10 cm的刻度尺,“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无法忍受的剧痛,令患者指出其疼痛对应的数值,记录该数值。

3.1.2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评分

量表共14个问题,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的临床症状,每个问题5个选项,包括“无症状、轻度、中等、重度、极重度”,分值为“0~5分”。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如小于6分,没有焦虑症状。

3.2 疗效标准

以尼莫地平法(《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病例总数×100 %。临床痊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 %;显效:疼痛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 %;有效:疼痛好转,疗效指数≥30 %;无效:无明显疼痛改善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疼痛VAS评分比较(见表2)

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疼痛均较治疗前减轻,均P<0.05,且电针阿是穴及颈夹脊穴法缓解枕大神经痛较仅使用针刺法更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3.4.2 汉密顿焦虑评分(HAMA)比较(见表3)

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电针阿是穴配合颈夹脊穴法改善枕大神经痛患者焦虑情绪较仅使用针刺法更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

3.4.3 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4所示(单位:例),两组疗效指数对比,P<0.05,电针阿是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更优。

表4 两组疗效指数对比 例

4 讨 论

枕大神经痛的发生与枕大神经的走行密切相关[6]。枕大神经起自C2后支,穿过半棘肌和斜方肌枕部附着处,浅入皮下分布于枕顶部。在其分布及走行的任何部位出现卡压、无菌性炎症刺激,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临床上,患者颈椎病史、长期反复发作的颈肩部疼痛病史亦与本病呈一定的相关性[7]。

中医学将本病归为“后头痛”,或外感风邪,或肝脾肾功能失调,致头部气机受阻或经脉失养,则头痛,治则宜补虚祛邪;若从六经辨证,则属太阳头痛,治则宜疏调膀胱经气。

本病所选之阿是穴,为枕大神经浅出皮下的附着点,针刺给予强刺激,产生放射性强烈针感直达病灶,达到舒筋缓急止痛目的。颈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膀胱经之间,刺之可同时调理两经:督脉入脑,可调神醒脑,改善情绪;膀胱经与后头痛关系密切,调节膀胱经气可通经止痛。颈夹脊穴在降低颈部肌肉张力的同时,解除了枕大神经受到的紧张肌肉卡压,则疼痛缓解[8]。同时,针刺第二颈椎夹脊穴可调节C2后支周围微环境,改善C2神经生理功能,减少神经痛发生。针刺可激活人体内阿片肽类镇痛系统,而电针低频(2 Hz)与高频(100 Hz)交替出现的疏密波,可使β-内啡肽、孤啡肽、强啡肽等参与镇痛的物质同时释放,使镇痛效果达到最佳[9]。

本研究表明,针刺阿是穴及颈夹脊穴配合电针疏密波在缓解枕大神经痛方面优于常规针刺者,同时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崔艳雷,夏道宽.针刺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7):29-30.

[2] 孙远征,王啸平,李 磊.针刺郄穴配合电针围刺治疗枕神经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45-47.

[3] 李 冰,罗建昌,郎伯旭.针刺配合头皮阿是穴留针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1):1044-1045.

[4]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22.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3-385.

[6] 雷 涛,徐达传,崔 林.枕大神经痛的解剖学基础[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21(6):578-579.

[7] 杨友松,袁光固,陈春晖,等.枕神经痛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3950-3952.

[8] 张兰杰,谢 程,李晓川.颈夹脊穴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3):513-515.

[9] 李甲文.针刺镇痛的中枢神经递质基础[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160-163.

*通讯作者。

R745

D

1006-978X(2017)06-0034-02

程 黎(1992-),女,现为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针刺镇痛的作用机理。

2017-07-22

2017-07-29

李 昕

猜你喜欢
夹脊神经痛电针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