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

2018-01-10 01:51薛云峰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气前列腺炎血瘀

薛云峰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

薛云峰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目的:观察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治疗的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症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以后,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总有效率82.39 %,明显高于用西药治疗的54.13 %,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与纯西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以后,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的症候积分下降程度比纯西药对照组来说,优势显著,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与纯西医治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的NIH-CPSI症状评分明显好于纯西药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组和纯西药组在减低前列腺液WBC计数方面没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慢性前列腺炎;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发病缓慢、病因病理复杂、症状多样化、体征不典型、病程迁延、病情顽固、频繁发作为其特点[1]。除局部疼痛及排尿异常等不适外,同时还能导致性功能障碍,甚至可导致不育,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中医辨证证型不同,则治法迥异,急则指标,缓则治本。在众多繁乱纷杂的证型当中,笔者认为气滞血瘀型患者尤为多见,理气活血类药物常贯穿治疗始终,且常辅以局部外敷药物以提高疗效。故临床多用理气通瘀法,并自拟理气通瘀汤口服配合外敷进行治疗,疗效可靠。本次研究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治疗的6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对象,探讨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男科门诊,共60例,依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7.15±5.24)岁,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46.89±5.1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轻重程度以及症状体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7年版[2]的诊断标准。①症状:盆腔刺激症状,如小腹、会阴、肛周、腰骶、腹股沟部位的疼痛、不适等;小便症状,如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等待及尿道不适感。②前列腺肛诊:前列腺表面光滑或有散在小结节,质地柔软或稍硬,按压有痛感。③前列腺液(EPS)检查:白细胞大于10个/高倍视野,或者存在卵磷脂小体的减少。④培养的前列腺液为阳性。只要符合以上①、②、③项者,就可以判断其为慢性前列腺炎(细菌性或非细菌性)。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第3辑中药新药治疗带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主证:小腹、会阴、肛周、腰骶、腹股沟部位的疼痛、不适等;②次证: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等待及尿道不适感。③舌脉:舌质暗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凡具有两项主证,同时还具有至少一项次症,并根据患者的舌象和脉象,便可以诊断为气滞血瘀证。

1.3 纳入病例标准

①男性,年龄范围在20岁~65岁;②符合西医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医辨证气滞血瘀证依据;④患病3个月以上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证和剔除标准)

①年龄在20岁以下、65岁以上;②平时属于过敏体质;③被诊断为前列腺癌或急性前列腺炎患者;④并发有严重肝、心脑血管疾病、肾等疾病;⑤有精神病史者;⑥其他类型的前列腺炎患者;⑦进入治疗周期后未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予以剔除。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前列通瘀汤。药物组成:丹参9 g,泽兰9 g,炒白术30 g,车前子12 g,乳香6 g,没药6 g,川楝子6 g,小茴香3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用,并于每晚用当日药渣封包,外敷于会阴30 min。对照组:盐酸左旋氧氟沙星胶囊口服,1粒~2粒/次(0.1 g~0.2 g),2次/d;萘哌地尔,2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记录气滞血瘀证之症候积分;②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记录患者NIH-CPSI评分;③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记录患者前列腺常规检查。

3.2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①治疗前后患者NIH-CPSI评分:NIH-CPSI评分减少90 %以上;②前列腺液白细胞镜检数小于10个每高倍视野,并且复查至少两次未见异常。显效: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NIH-CPSI评分:减少60 %以上。②前列腺液白细胞镜检数仍大于10个/HPF。有效:①治疗前后患者NIH-CPSI评分:评分减少30 %以上。②前列腺液白细胞镜检数较治疗前有好转。无效:入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NIH-CPSI的评分降低不到30 %,镜检前列腺液未见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于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关于计量资料组间之均数比较,运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比较运用配对t检验,相关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3.4 治疗结果

本研究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参与治疗,均符合纳入标准。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3例未按疗程进行治疗,被剔除;对照组有2例患者未严格按照疗程用药,被剔除。

3.4.1 两组症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以后,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的症候积分下降程度比纯西药对照组来说,优势显著,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与纯西医治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

3.4.2 两组NIH-CPS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的NIH-CPSI症状评分明显好于纯西药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比较

3.4.3 两组前列腺液WBC计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理气通瘀法内外结合治疗组和纯西药组在减低前列腺液WBC计数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4.4 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5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53.57 %;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8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81.48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液WBC计数比较(个/HP)

表4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例

4 讨 论

中医学虽然没有“慢性前列腺炎”之病名,但在历代中医著作中有类似描述。最早在《素问·玉机真藏论》中有相似之论述:“少腹冤热而痛,出白”。目前学者常将慢性前列腺炎归属为“白浊”、“淋浊”“白淫”、“精浊”、“少腹痛”等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关键是“湿”与“瘀”。传统中医认为,五脏之功能是“藏而不泻,满而不实”,而六腑之功能则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根据前列腺的生理特点,它既具有脏的作用,同时又有腑的一定功能,既可以藏精存液,又可以泄精泌液,藏与泻相辅相成,可以认为其属奇恒之腑。奇恒之腑的特点是易虚、易实,应当以通为顺,且容易发生瘀血阻滞。倘若患者素心情抑郁,肝气郁结,便可形成气滞血瘀。

笔者根据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的病机特点,临床常以理气通瘀为大法,并自拟前列通瘀汤。方中丹参、泽兰活血化瘀;乳香、没药理气活血;川楝子、小茴香理气止痛;由于慢性前列腺炎常伴有“湿邪”和小便不畅,故加入炒白术健脾祛湿,车前子利尿。全方合用可理气通瘀,内服配合外用,既可整体调理,又能快速缓解局部症状,用之临床疗效显著。通过本研究发现,理气通瘀法不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且能降低炎症指标,总有效率优于常规西药疗法。

[1] 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9;67.

[2]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新世纪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36.

R697+.33

D

1006-978X(2017)06-0038-02

薛云峰(1976-),男,2002年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大学学历,主治中医师。现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男科工作。研究方向:男科疾病的治疗。

2017-08-23

2017-09-06

李 昕

猜你喜欢
理气前列腺炎血瘀
话说血瘀证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前列腺炎和早泄有关系吗
血瘀证源流考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辨识真假慢性前列腺炎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浅谈朱熹理气论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