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部推拿法治疗腰痛病60例

2018-01-10 01:51超,高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推拿法经穴肘部

向 超,高 扬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0;2.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0)

肘部推拿法治疗腰痛病60例

向 超1,高 扬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0;2.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0)

腰痛病;肘部推拿;经穴推拿

经穴疏导加痛点拨揉手法是武汉市中医医院推拿科高扬主任医师根据自身多年推拿临床经验并结合汉派推拿手法及中医阴阳、经络脏腑辨证的理论,总结出来的一套临床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的学术思想。该思想基于中医阴阳的高度,结合人体这个小天地辨证施治,从总体经络疏导为出发点,局部痛点拨揉为着眼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整体调节与局部痛点刺激充分结合,使得疗效卓著。其操作手法中肘部推拿法可以说是其最为重要的手法。肘部推拿法在该思想指导下,对于腰背部疾患的手法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对武汉市中医医院推拿科2016年60例腰痛病患者运用肘部推拿法的治疗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武汉市中医医院推拿科2016年60例腰痛病患者,男25名,女45名;年龄28岁~81岁;病程最短1 d,最长30 a余;初次接受治疗6例,曾经接受相关治疗54例;其中第一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39例,腰椎管狭窄者6例,腰肌劳损者6例,急性腰扭伤者2例,骨质疏松症者3例,腰三横突综合征者4例。

1.2 诊断标准

主诉:腰痛或腰腿痛。影像学诊断:经X光片、CT、MRI检查示腰椎退行性病变或腰椎间盘膨出/突出或腰椎管狭窄。

1.3 排除标准

诊断不明确,疑有肿瘤结核者,有重度骨质疏松、既往腰椎开放性骨外伤及手术者(含目前椎体内固定未取出者),有精神障碍疾患者,有严重心脏病者,有严重皮肤性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推拿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双上肢置于体侧,盖上医用治疗巾,①放松手法:首先术者立于患者身旁,初始位置以立于患者右侧为例,先用掌揉法由患者左侧颈肩结合处由上而下螺旋形按揉竖脊肌,当揉至臀部时变换为掌推法由臀部向下延患者左侧大腿小腿后侧部位直推,直到推至跟腱部位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手法及顺序操作患者右侧竖脊肌及右下肢后侧,操作完右侧后再重复左侧,双侧交替进行,每侧各操作3次~5次,操作过程中术者可自由变换站立位置,以利于操作为准。掌揉法及推法宜轻缓,不宜用力过重,此二手法在操作时不宜中断,一气呵成;掌揉法频率100次~120次/min,掌推法操作时注意速度适中,不可过度摩擦皮肤。以上二手法双侧操作时间共计3 min~5 min完成。②治疗手法:在放松手法进行完毕后,使用肘法操作,同样术者初始位置以立于患者右侧为例,术者用右侧肘关节操作患者左侧竖脊肌行走部位,由上而下。术者弯腰进行操作,左手可支撑于治疗床面或是患者背腰部,保护自己腰部,右侧肘关节屈曲,腕及肩关节自然放松。术者以肘关节尺骨鹰嘴部位接触患者左侧竖脊肌内侧颈肩结合处,然后进行由内向外的弹拨,由上而下,依次进行,一直刺激到腰骶关节上方;当手法进行到臀部时术者改用左侧肘关节由患者左侧臀部开始用肘揉法由上而下延左下肢后侧按揉,直至跟腱附近,此两步手法重复进行3次~5次,然后术者变换位置,立于患者左侧对患者右侧竖脊肌及右下肢进行同样的操作,亦进行3次~5次。此步手法操作8 min~10 min。当上述手法双侧操作完毕后对患者双侧腰部、臀部痛点进行重点操作,同样以肘部弹拨及揉法为主,此步手法操作8 min~10 min。当上述手法操作完成后可重复操作第一步放松手法1次~2次。当以上两个手法完成后,对下肢膀胱经循行路线的穴位进行穴位刺激,手法随部位不同而选取不同的手法,大腿后侧肌肉丰厚处用肘部点揉,小腿及委中附近的穴位以拇指点揉为主,有压痛的穴位及特定穴操作时间20 s~30 s,刺激量稍大,以患者感觉酸胀及能忍耐上限为度,此步手法操作约3 min~5 min。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肘部弹拨及按揉时,力度以患者能忍耐为度或是有明显酸胀感为度,不可过重及过轻,在操作时需要做到均匀、柔和、持久、渗透、有力的要求。同时,在胸背腰部进行肘部弹拨时需要在竖脊肌肌腹靠内侧缘(即靠近脊柱一侧)由内向外弹拨[1],而非在竖脊肌肌腹外侧操作;在臀部操作时不仅仅使用揉法,对于局部痛点以及梨状肌等痉挛肌肉处使用揉法的同时交替性的使用肘部弹拨法。另外,上面三步手法并非独立操作,而是相互包含,当使用肘法弹拨的过程中遇到痛点处即可操作时间及力度都相应增加,在进行局部痛点刺激的时候也是并非仅仅局限于痛点,而是时刻痛点上下周围线和面的整体操作,最后手法的衔接时,随时穿插着第一步放松手法,轻重结合。以上手法操作约20 min~25 min。③结束手法:在以上主体手法结束过后,再次进行第一步放松手法,辅以掌拍法、叩击法、擦法,必要时辅以腰椎斜扳法。此步手法操作2 min~3 min。全部手法的操作完成约25 min~30 min。

值得说明的是,本推拿治疗手法并非严格按着这三步手法的顺序,而是三步手法相互依存,交替进行,放松手法之中蕴含治疗,治疗手法也时刻不忘放松,放松手法的进行即是整体疏导,总阴阳的高度进行操作,而治疗手法即是之疏导的基础上以痛点拨揉为着眼点,整体手法的流程时刻不忘轻-重-轻的原则,每一个单一的手法同样遵循着这一原则,所以不管是整个手法的治疗流程还是单一的手法操作都是整体疏导与局部刺激的结合。经穴疏导加痛点拨揉是本手法的操作要点,同时也是理论的核心指导思想。经穴疏导并非仅仅指十四正经上的穴位操作,而是经络疏导及穴位的疏导的统称,经络疏导既是整体的阴阳调节,穴位(含阿是穴)疏导即是在阴阳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刺激。

2.2 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以局部电疗及红外线治疗,每次20 min,住院期间嘱患者卧硬板床休息,同时进行腰部肌肉力量锻炼(以燕子飞动作为主)。

2.3 疗 程

每天治疗1次,每个疗程10 d。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整脊颈腰痛评分标准——60分法[2]腰椎部分评定标准及赵惠民[3]等研究的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疗效标准探讨的结果。

3.2 治疗结果

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分析得出,P<0.05,提示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痊愈18例,显效3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3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评分均数对比

4 讨 论

腰痛病是以单侧或双侧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统称。腰部是人体躯干的中轴,活动频繁,包括的前屈、后仰、左右侧屈及旋转,同时还承受着上半身的重量,故而发生腰部疾患的可能性非常大。有调查显示[4],世界上80 %的人口患有腰痛,并且其中四分之一的患者因此就医。究其原因,相关循证医学研究显示:[5]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职业因素、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我国慢性发病的高峰年龄段是41岁~55岁,国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体重指数大于30对腰痛影响更大,37 %的患病与职业有直接关系,心理及社会因素间接影响腰痛的发病率。不论何种原因,其导致腰痛的力学原因是使腰部脊柱处于前屈状态,腰部软组织长时间处于痉挛拉伸状态,使腰部长期处于高强度劳作状态,腰椎椎体、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长期过度劳累,继而引起腰痛。然而同时,本病在治疗时亦存在许多问题[6],临床治疗效果总体比较满意,但是病情易反复,远期疗效一般。总之,腰痛病是现今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已经成为令许多患者及临床医生苦恼的问题。另外,中医骨伤从筋出槽、骨错缝的角度来看,筋附行于骨,或筋伴脉而行,各自都有其起止点,也有其正常顺序和位置,一旦遭受外力的破坏,筋的运行位置、解剖结构就会发生变化。这也是腰痛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同时也为治疗提供思路。腰痛病,尤其是慢性腰痛,疗程长,病位深,疼痛部位面积大,起效慢,病情容易反复,因此成为患者及医生的心病。那么推拿疗法是目前腰痛病保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且疗效好,易于接受。但腰段脊椎旁、骶髂部臀部、腿部后侧肌肉丰厚,肌肉本身的韧性非常高,更有体形肥大之患者,临床上诸多推拿医生由于长时间高强度运用手指推拿,造成自身手指劳损、腱鞘炎等疾病的情况也非常多。这些都是造成临床治疗困难或疗效不佳的重要原因;另外,部分部位位于骨缝或是狭窄部位,因此施术难度大,对于手法力度及操作技巧的要求非常高。

鉴于腰痛病的治疗操作难点,肘法推拿[7~13]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疗效确保及医生的自我保护的双重优点。对比普通手法(指非肘法),肘法具有操作力臂短、渗透性非常强、适合大面积操作、持久性操作等诸多优点。操作力臂短,有利于术者的发力;肘关节尺骨鹰嘴处骨质硬度强,骨关节稳定性好,不宜损伤,因而更立于力量的渗透及持久性操作,同时不会损伤肘关节;同时,肘部推拿的同时,前臂的运用可以是肘法进行大面积的按揉,操作面积非常大,对于整体疏导有重要的作用;最后,肘尖即尺骨鹰嘴呈圆锥状,当肘关节屈曲时肘尖与皮肤接触面积非常小,利于骨缝部位的操作,诸如背部肩胛内侧缘于脊柱之间的区域及腰骶关节上方的骨缝处。因此肘法对于腰背痛的推拿治疗值得并需要大力推广。

临床治疗过程中,在高扬主任医师经穴疏导及痛点拨揉思想指导下,笔者可以发现一个特点,不论是胸背部疼痛还是仅有腰部疼痛,抑或是臀部、下肢疼痛,在手法操作的过程中首先都是从整个膀胱经循行路线进行操作,即首先进行经络上的整体疏导,然后逐步进行局部痛点的重点操作治疗。虽然临床医师大抵都指导在治疗前需要先进行放松手法,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总是容易忘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容易走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在实际操作中谨记了“以痛为输”的古训,却忘了经络的疏导。经穴疏导其实可以分开来看,即经络疏导和穴位疏导,这两点容易忽视经络疏导这一面,因为以痛为输便可以理解为穴位疏导。而高扬主任医师的经穴疏导及痛点拨揉思想,便是时刻谨记经络疏导及穴位疏导的统一性,从整体经络出发,再到局部痛点落实,每一个手法的操作都不忘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整个手法的衔接治疗过程亦是先整体后局部,整体与局部交替操作,经络与穴位交替疏导,而痛点拨揉手法可以理解为穴位疏导。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时刻不忘整体的阴阳疏导与局部的穴位疏导相统一,是经穴疏导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

肘法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同时肘部推拿法在经穴疏导及痛点拨揉思想指导下对于腰背痛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手法在经穴疏导的思想指导下,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尤其在胸、背、腰、骶、臀、下肢部的治疗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本肘法在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之间部分的按摩有着独特的优势,纵然拇指按摩弹拨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然而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拇指的力度及耐受度都难以胜任该处的解剖特点。该处肌肉丰厚,位置深,部位狭小,需要手法渗透性非常好及耐受性非常强,所以肘尖对于此部位的操作便有着独特的优势。另外,在腰痛病的治疗过程中,是不能忽视对于整个竖脊肌的操作,一方面是整体经络与局部的操作要求,另一方面便是骨伤科“筋出槽、骨错缝”的治疗要求。临床上运用手法弹拨时可以发现许多患者脊柱旁深处有条索状物,压痛非常明显,同时许多患者脊柱出现曲度改变,这是符合筋出槽、骨错缝的诊断。然而对于这些条索位置较深,需要的刺激力度大,所以肘法的运用又一次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最后,由于现今诸多临床医生缺乏练功的习惯,手指的力量训练不足,面对临床要求非常高的推拿治疗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为了避免医者自我的损伤及患者疗效的保障,肘法的运用有必要大力推广。

[1] 刘 瑜.弹拨法在痛症中的运用[J]. 中国针灸,1995(S2):149-150.

[2] 韦以宗.中国整脊颈腰痛评分标准——60分法[J]. 中国医药导报,2007(6):107-108.

[3] 赵惠民.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疗效标准探讨[C].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2004:3.

[4] BENER A,VERJEE M,DAFEEAH E E,et al.Pauchological factor:anxiety,depression,and somatazation symptoms in low back pain patients.[J].Journal of Pain Research,2012,6(6):95-101.

[5] CALVO-MUUNOZ I,GOMEZ-CONESA A,SANCHEZMECA J.Phusical therapy treatments for low back pai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 meta-analysis[J].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3,14(12):1409-1685.

[6] 王福根,姜树军.软组织相关性腰痛国外研究现状[J]. 颈腰痛杂志,1993(1):56-58.

[7] 杨改萍.肘部推拿法治疗慢性腰背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患者的短期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5(4):85-86.

[8] 杨利明.肘疗推拿法治疗慢性腰背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3):56-57.

[9] 何 晋.肘法推拿治疗慢性腰腿痛130例[J]. 中国伤残医学,2014(3):58.

[10] 沈国权.对脊柱推拿“错位”与“整复”理论的思考[C].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2009:4.

[11] 陈建军.急性腰扭伤速效推拿法[J]. 中国乡村医药,2007(4):37-38.

[12] 张琴明,房 敏,龚 利.对脊柱推拿的临床实践与思考[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9):46-48.

[13] 曾天明.脊柱推拿配合经穴按摩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111例临床报告[J]. 按摩与导引,1999(3):36-37;48.

*通讯作者。

R681.5+5

D

1006-978X(2017)06-0043-03

2017-08-14

2017-08-25

张慧芳

猜你喜欢
推拿法经穴肘部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一肘部练习(中级篇)
运用反射疗法和经穴按摩及配方沐足液调理常见气郁体质袁忠亮
脑瘫患儿便秘应用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治疗的效果研究
肘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诊治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学研究
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的应用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针灸经穴英译评析
防治感冒的自我推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