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结合浮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

2018-01-10 01:51宁晓军刘小琼刘燕雄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腕踝针浮针痛风性

林 佳,宁晓军,余 兰,刘小琼,刘燕雄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 中医科,广东 东莞 523710)

腕踝针结合浮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

林 佳,宁晓军,余 兰,刘小琼,刘燕雄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 中医科,广东 东莞 523710)

目的:观察腕踝针结合浮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各50例,治疗组使用腕踝针配合浮针治疗,西医组采用口服西药秋水仙碱片以及尼美舒利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 %,西医组总有效率80.00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组,且随访3个月,治疗组相对西医组的复发率也较低。结论:腕踝针配合浮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腕踝针;浮针

在人民生活水平及饮食质量日渐提高的现代社会,各类蛋白质及酒类摄入量明显增加,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世界1 %~2 %的成年人患有本病,是发生于男性中最常见的关节炎之一[1]。痛风性关节炎目前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门诊的常见病之一。痛风性关节炎是指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软骨、骨质、滑囊及其他软组织内而引起的病损及炎性反应[2]。多见于足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关节。常常因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外伤、气候变化等诱发。目前临床上本病患者往往首选西药治疗,西药虽见效较快,但存在耐药性、肝肾功能损害及停药后反跳等多种不良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痛风患者选择中医理疗治疗,而中医理疗方面医生往往采取刺络放血或火针疗法较多,上述疗法治疗过程中痛感非常明显,如果操作医生手法较重或不纯熟的话,往往导致患者痛苦不堪,从而使得许多患者都望针生畏。所以面对越来越多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寻找一种快速、有效且痛感较少的治疗方法,成为医生以及患者的迫切需要。笔者目前推荐一种疗法:腕踝针配合浮针综合疗法,本法定位准确,手法轻盈,疼痛少,治疗痛风疗效快,副作用小。笔者于2014年5月~2017年5月间,将10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一共观察100例,均为东莞市塘厦医院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抽取原则,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5岁~60岁,平均(37.5±4.9)。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32岁~59岁(33.5±6.8)岁。两组病例在病史、性别、年龄和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ACR)1981年制定的标准。至少具备其中3项以上即可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者;②能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患者年龄区间不小于20岁,不大于70岁,发病时间小于48 h;②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疾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腕踝针取穴及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根据患者痛点的不同,上肢选择手掌面侧选取针刺上1-3,手背侧选择针刺上4-6,下肢外侧选择下4-6,内侧选择下1-3。常规消毒针刺穴位后,医者使用一次性无菌1.5寸针灸针(直径0.25 mm,长25 mm),术者将针灸针与皮肤成15°~30°角,快速捻转针柄沿皮肤浅层进针1.5寸,使针停留在真皮下层[4],透皮至进针的所有过程患者均应感觉无疼痛及无特殊针感,如果出现感觉,即应出针选取另外深度重新进针,进针深度一般为1.5寸左右,留针时间为60 min~90 min,留针中间无须行针,如留针90 min后患者仍感觉有疼痛者,可以医用胶布固定针体留针12 h。

腕踝针针刺治疗隔日1次,3次为1疗程。

2.1.2 浮针操作方法

腕踝针治疗第2天,取出腕踝针后,可行浮针治疗。操作方法:离疼痛点约5 cm~8 cm处选为浮针进针点,常规消毒进针点周围的皮肤,术者将浮针与皮肤成15°~30°角快速刺入皮下,提起针尖沿皮肤浅层向痛点方向平刺推进,针深一般不超过10 cm,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柄,使针体做扇形运动以行扫散运动,扫散时间一般不超过2 min。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医者动作要均匀、柔软,以患者感觉无痛为度。治疗结束时轻轻抽出针芯,留置软管,用医用胶布贴附于针座固定,8 h~24 h拨出[5]。浮针治疗在腕踝针治疗的隔日治疗,隔日1次,3次为1疗程。上述治疗方法1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2.2 西医组

口服药物:口服秋水仙碱片1 mg,随后0.5 mg/h或1 mg/2 h,直到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症状缓解后调整为0.5 mg,每天1次~2次,维持3 d停药[6];而如果单服秋水仙碱片仍不能缓解疼痛,加服尼美舒利片,每次0.1 mg,2次/d,餐后温水送服。7 d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8]判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关节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较前好转;未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可见,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西医组患者中,共1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8例患者为恶心、呕吐、腹泻,2例出现肢体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 %。3个月之后随访,治疗组复发20例,复发概率为40.00 %,对照组复发35例,复发概率为70.00 %。

4 典型病例

叶××,男,36岁,普工。因“左内踝红肿热痛6 h”来诊。患者6 h前过食肥甘厚腻后出现左侧内踝关节红肿热痛,局部活动困难,夜间疼痛明显,无法睡眠,来院后查尿酸提示600+umol/L。来院时轮椅推入,号哭不已。予腕踝针下4-6针刺,针入5 min后疼痛开始减轻,30 min起针时患者述已减轻40 %疼痛,继予浮针扫散治疗后,患者自述局部疼痛症状现仅余一成,患处已基本活动自如。明后2 d继续治疗2次后,左内踝疼痛消失,病情痊愈。随访3个月上症未复发。

5 讨 论

痛风性关节炎其症状是以跖趾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等为主的全身多处关节剧烈红肿热痛。本病发病迅速,有反复发病趋向,如发病日久不加控制,常可导致全身多关节受累致肢体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易形成痛风石以及并发肾脏疾患等。晚期可引起心、脑、肝脏等全身多脏器病变[9]。

现阶段西医临床对于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常规采用控制炎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办法,秋水仙碱、非甾体消炎药及激素构成了急性期治疗本病的三驾马车,虽然均有肯定的效果,但是上述药物一直存在着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受损以及难以长期使用等弊端,大大制约着其临床的进一步发挥。中医中药特别是针灸理疗近年来因为其副反应小、可持续性强的特点,逐渐在痛风病治疗中被广大患者们所认同。

痛风一病,古来有之,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有“热痹”、“着痹”、“痛痹”、“白虎历节”、“脚气”等多个称谓[3]。从中医论病因,痛风性关节炎多由于脾肾虚弱,水湿运化失常、血运行不畅,以及经筋受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10]。《素问·痹论》就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腕踝针疗法是张心曙教授在多年临床医疗实践中研究出来的一种疗效可靠、简便易行、安全无痛的新式针刺疗法,腕踝针疗法较之于传统针刺疗法,最大的差别之处莫过于行皮下浅刺,且以不产生酸麻胀痛等针感为准[11]。目前腕踝针的机制未完全明了,目前主流的几种理论根源不外乎与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特定穴、孙洛之脉、刺皮下卫气[11]等相关。腕踝针的优势在于治疗过程痛感及不适感极小,起效较快,患者接受度高。

浮针疗法是今人在传统朴素针灸理论上结合临床实践发明的新型特种针法,主要应用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符仲华等临床研究发现,浮针疗法也可运用于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能有效改善关节疼痛的症状,减少炎症反应[12]。浮针疗法的作用部位皮下浅筋膜,相当于中医经络系统中的皮部,从中医的角度认识,人体体表通过经络系统与五脏六腑连成一个整体,浮针通过刺激皮部,通过经络系统的传导功能,从而调整人体的经络和相应的脏腑功能,经络脏腑功能正常,全身气血运行通畅,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从而起到止痛或使痉挛拘紧的肢体得以舒张,改善机体活动功能的作用[13]。

腕踝针结合浮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本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 %,而西医组为80.00 %,3个月之内治疗组的复发概率为40.00 %,西医组复发概率则为70.00 %。表明腕踝针结合浮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远期及近期疗效均明显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本疗法无须服药,临床相对安全。最关键的是本疗法治疗几乎无痛,患者接受程度高。

但是笔者也建议,在治疗同时,必须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限制高脂肪、高糖分、高嘌呤类饮食的摄入,避免饮用或食用生冷冰冻的之品等。

综上所述,腕踝针结合浮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各位医疗同仁进一步探讨及验证。

[1] 米健国.四妙汤合薏苡仁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4例[J].光明中医,2016,31(15):2223-2225.

[2] 何庆生.加味四妙汤配合新癀片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J].广西中医药,2016,39(2):37.

[3] 唐才东,吴琼英,曹严卓丹.中医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58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11):162.

[4] 乔 丽,乔云英,张卫东.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最优方案筛选[J].中医外治杂志,2017,26(2):30.

[5] 张 鑫,王宗宝,高云胜.小针刀结合浮针疗法治疗菱形肌损伤[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3):452.

[6] 张志文,蔡 雪,李宇丹.中药内外兼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并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1):59.

[7] 李如祥,黄 璇,邱江红.针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0):59.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1.

[9] 张丽伟,荆 庆.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45.

[10] 史鹏博,赵如意,朱 琳.从“脾肾-经筋”理论探析痛风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J].河南中医,2017,37(70):1229.

[11] 王 琼,周庆辉.腕踝针疗法的理论根源和临床应用探析[J].中国针灸,2017,37(5):509-510.

[12] 符仲华,黄 泳,夏东斌.浮针治疗97例类风湿关节炎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5(4):236.

[13] 张小娟,叶美杏,李婷.浮针联合脊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7,37(6):1091-1093.

R589.7

D

1006-978X(2017)06-0046-02

林 佳(1984-),男,200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大学本科学历,主治中医师。现在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中医科工作。研究方向:颈肩腰腿痛症及常见内科疾病的外治法。

2017-08-16

2017-08-28

张慧芳

猜你喜欢
腕踝针浮针痛风性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腕踝针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