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观察

2018-01-10 05:36梁明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障碍性盆底产后

梁明娟

赤峰松山医院产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观察

梁明娟

赤峰松山医院产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产后150例产妇,将其分为3组,即A组、B组、C组,分别在产后40 d、60 d以及30 d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评价产妇盆底功能。结果测量后发现,A组患者的盆底功能评价情况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尿失禁6例(12.0%),B组患者尿失禁17例(34.0%),C组患者尿失禁19例(38.0%),相比之下,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产后40 d开始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改善盆底功能受损情况,提高盆底肌肉收缩能力,同时可以有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康复护理;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影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疾病,特别是产后女性,产妇容易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性生活质量低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恢复造成影响[1]。产妇妊娠和分娩会使得盆底肌肉损伤,临床数据显示,30%左右的产妇产后会出现这种疾病,并会随着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断提升。临床上对产后产妇进行康复护理,减少产妇感染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但是临床发现不同时间段的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情况[2]。该文中对该院收治产后产妇具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进行不同时间康复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产后150例产妇,产妇均进行产前检查,各项身体指标显示正常,排出泌尿系统感染疾病的患者以及不能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患者,将其分为3组,每组产妇50例,即A组、B组、C组,分别在产后40 d、60 d以及30 d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6.6±2.5)岁,单胎147例,双胎3例,初产妇137例,经产妇13例,剖宫产42例,顺产108例,其中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53例,高中63例,初中及以下34例,3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单双胎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相互分析比较。

1.2 方法

A组、B组、C组3组产妇分别在产后40 d、60 d、30 d进行康复护理,包括:①心理护理:产后产妇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及时和产妇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产妇的想法,并尽量满足,给产妇和家属讲解产后注意事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②盆底肌肉训练:产后给产妇进行健康教育,鼓励产妇接受盆底肌肉训练,主要以收缩肛门动作为主,收缩时间每次在3 s以上,然后范松,持续时间为30 min,2次/d,连续训练一个疗程,即7周。③低频电刺激:取产妇平卧位,使产妇全身放松,张开双腿并弯曲,采用低频神经肌肉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将肌电图表现出来,2次/周,20 min/次,总共15次。④生活护理:产后按照产妇的身体情况给产妇按照饮食喜好制定营养丰富的健康饮食计划,使产妇身体恢复,每天打扫病房,减少病菌感染。

1.3 评价指标

对产妇盆底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的是压力张力器测量盆底压力,评价等级为优、良、中、差。康复护理后3组产妇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组间对比给予 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功能评价

测量后发现,A组患者的盆底功能评价情况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盆底功能评价比较[n(%)]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A组患者尿失禁6例(12.0%),轻度5例,中度1例;B组患者尿失禁17例(34.0%),其中轻度8例,中度9例;C组患者尿失禁19例(38.0%),其中轻度9例,中度10例,相比之下,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孕妇在妊娠期间的饮食营养过剩,缺乏相应的锻炼,使得产妇在产后的身体较为虚弱,不愿参加康复训练,导致并发症如大小便失禁的发生等。妊娠和分娩阶段是女性最为特殊的生理时期,女性在这一阶段的激素水平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将盆底功能的胶原代谢明显改善,造成产妇盆底功能降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现象,对产妇的盆底功能组织造成极大的影响[3]。康复护理是产妇产后进行的护理措施,主要对产妇的盆底功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改善,使其恢复功能,具有无创伤、恢复快等特点,临床上已被专家认可。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对产妇心理的疏导,提高产妇对康复护理的认知度,并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低频电刺激主要是对盆底组织进行刺激[4],使其恢复原有的功能状态,康复训练是提高产妇盆底肌肉能力,缩短产妇的恢复时间,使产妇尽早恢复正常生活。该文中对该院收治的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示,测量后发现,A组患者的盆底功能评价情况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产妇在产后40 d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减少患者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A组患者尿失禁6例(12.0%),B组患者尿失禁17例(34.0%),C组患者尿失禁19例(38.0%),相比之下,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于产妇需要在产后40 d进行康复护理,改善产妇的临床情况,降低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几率[5],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产妇在产后40 d开始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改善盆底功能受损情况,提高盆底肌肉收缩能力,同时可以有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1]沈国美,刘海燕,邬开会,等.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28(20)∶1842-1843.

[2]廖文梅.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9(6)∶792-794.

[3]王芳,袁椿媚,任艳清,等.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观察[J].母婴世界,2015,10(23)∶82.

[4]楚玉芹.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11(9)∶142-143.

[5]庞陆运.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4,6(25)∶72-73.

R473.71

A

1004-6569(2017)06(b)-0074-02

2017-03-28)

梁明娟(1977-),女,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障碍性盆底产后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