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50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8-01-10 05:36红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口病干扰素雾化

红光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泰州 225500

手足口病50例临床治疗分析

红光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泰州 22550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50例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门诊治疗的患有手足口病的10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α-1b干扰素雾化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82.0%,存在较大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采用α-1b干扰素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显著优于单一使用常规治疗的疗效,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手足口病;临床疗效;α-1b干扰素雾化治疗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学龄前儿童急性传染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患儿的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斑丘疹[1]。该病的治疗预后效果一般良好,但是部分患儿会出现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以及脑炎等并发症,甚至是导致患儿的死亡,因此,需要重视对该病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的是常规常规治疗,但是长期临床发现其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多,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2]。α-1b干扰素雾化治疗是对患儿的疾病进行抗病毒治疗,从根本上将病毒从体内进行清除,该次主要对我院门诊治疗的患有手足口病的10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α-1b干扰素雾化治疗,疗效显著,以下是本次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门诊治疗的患有手足口病的10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经检查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1~2 d,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调查,排除患有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循环系统障碍的患儿。其中男患儿53例,女患儿47例,对照组患儿男26例,女24例,年龄0.7~6岁,平均年龄(4.1±1.5)岁,病程为 1~20 d,平均病程为(9.1±1.4)d,体重 5~20 kg,平均体重为(10.2±0.5)kg,观察组患儿男27例,女23例,年龄0.8~7岁,平均年龄(4.0±1.4)岁,病程为 1~22 d,平均病程为(9.7±1.1)d,体重 4~21 kg,平均体重为(10.8±0.9)k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研究分析。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叮嘱患儿休息,饮食清淡,注意口腔以及皮肤的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观察组患儿再加上α-1b干扰素雾化治疗,10 μg/次,2次/d,治疗时间4~6 d,合并肺炎、支气管加用1联抗生素,观察组患儿均给予胞磷胆碱和甘露醇治疗,营养患儿的脑细胞和降低颅内压,短期患儿可给予适量的激素药物。

1.3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儿的各项症状均显著消失,皮疹消失;好转:患儿的各项症状有所改善,皮疹逐渐消退;无效:患儿的各项症状没有改变甚至是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和好转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文中数据的处理方式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的是[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儿出现呕吐的1例,腹泻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患儿出现呕吐的3例,腹泻的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儿在临床上表现症状为手、足、口出现疱疹、斑丘疹,多数患儿伴有腹痛、低热、食欲减退等,严重时可引起脑炎、脑膜炎以及心肌炎等[3],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临床上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常采用的是常规治疗,但是因为患儿需要注射利巴韦林药物,患儿在治疗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影响预后,治疗效果不理想。手足口病发生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病毒为CA16、EV71[5]。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大部分是因为肠道感染EV71引起的,患儿病情凶险,发展较快,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6],促进患儿病情的好转。由于近年来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干脑炎。因此,儿童手足口病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儿童健康成长。临床上采用a-1b干扰素雾化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可以对患儿的疾病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治疗,清除患儿体内的湿热、疫毒等,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研究发现,a-1b干扰素雾化具有抗病毒抗菌的功效,从现代药理研究方面进行考虑是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建议在临床上使用。本文中对我院门诊治疗患有手足口病的100例患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82.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表示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采用常规联合a-1b干扰素雾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患儿的病情的改善有较大的作用,使患儿的生长发育恢复正常。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a-1b干扰素雾化和常规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可以减轻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因此,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a-1b干扰素雾化治疗,有利于巩固疾病的治疗效果,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a-1b干扰素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显著优于单一使用常规治疗的疗效,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高栋,王万鹏,李雪莲,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疗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9(19)∶4519-4521.

[2]杜曾庆,王美芬,李凌媛,等.重症手足口病155例临床治疗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6(4)∶281-283.

[3]熊莉.小儿手足口病100例的临床治疗与护理[J].大家健康,2014,8(6 中旬版)∶189.

[4]宋春兰.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及其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9)∶95-96.

[5]赵俊玲.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以及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36)∶163.

[6]杜曾庆,吴茜,王美芬,等.重症手足口病135例临床治疗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4(6)∶880-881.

R816.9

A

1004-6569(2017)06(b)-0104-02

2017-03-27)

红光(1980-),女,蒙古族,辽宁阜新人,本科,主治医生,研究方向:儿科。

猜你喜欢
口病干扰素雾化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