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8-01-10 10:43王雪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过敏原过敏性特异性

王雪梅

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辽宁大连 116105

过敏性哮喘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及临床意义

王雪梅

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辽宁大连 116105

目的研究过敏性哮喘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5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选择50例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血清中的14种食物过敏原总IgG浓度在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帮助下进行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阳性率为78%,对照组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gG浓度为+1级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为+2级和+3级时观察组的抗体阳性强度明显比对照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过敏性哮喘患者食物不耐受的检测过程中,以食物特异性总IgG为依据有助于将相应的食物剔除,通过对临床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密切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医生在临床诊断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提供重要的依据。

过敏性哮喘;食物不耐受;检测;临床意义

过敏性哮喘是多发生在临床上的一种比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主要是在各种细胞的共同参与下所导致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在各种诱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病情发作较为反复[1]。该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过敏性哮喘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及临床意义,选取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5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选择50例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其作为分析对象,现将研究情况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5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 21例,年龄 35~59岁,平均年龄(45±2.5)岁,与临床过敏性哮喘的诊断标准十分相符。在此基础上另选择50例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 24 例,年龄 40~60 岁,平均年龄(51±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该次研究所选择的实验仪器主要有离心机、酶标仪、洗板机、电热恒温水箱以及加样枪,并且采用美国Biomerica公司所生产的食物过敏原IgG试剂盒来检测食物的特异性IgG[2]。

利用酶联免疫法来对人血清中存在的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进行科学的检测。空腹抽取患者2 mL的静脉血,在3 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在进行为期5 min的离心处理之后将待测血清提取出来,严格的按照试剂盒的说明完成整个检测过程[3]。

1.3 判定依据

根据说明书可以将IgG浓度总共划分为4个等级:每毫升IgG低于50 U为0级,在50~100 U之间则为+级,在100~200 U之间则为+2级,超过200 U则为+3级。

判断标准:阴性为“0级”;轻度不耐受为“+1级”;中度不耐受为“+2级”;重度不耐受为“+3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取[n(%)],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对比取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抗体阳性率

观察组的阳性率为78%,对照组的阳性率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2.2 食物不耐特异性总IgG抗体阳性强度

两组患者的IgG浓度为+1级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为+2级和+3级时观察组的抗体阳性强度明显比对照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过敏性哮喘患者某种食物的高度不耐受性比正常人高很多,相应的说明血清不耐特异性总IgG抗体阳性强度直接关系到过敏性哮喘的发生与发展。

表2 两组患者食物不耐特异性总IgG抗体阳性强度的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现代医学由此也获得显著的发展,人们对于食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食物不耐受和各种疾病关系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4]。所谓的食物不耐受在一定程度主要是由于某些特异性食物的摄入而导致IgG在介导作用下所出现的一种免疫反应,且组织炎症反应也极有可能引发。食物的不耐受与传统过敏反应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过敏往往发作的比较迅速,患者能够很容易的将敏感食物快速的找出来,但是食物不耐受的发病则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一般情况下患者很难将敏感食物快速找出来,且极易被忽视。因此,通过对食物不耐受和相关疾病关系的科学检测与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科学的指导患者的饮食,确保患者能够进行安全的饮食[5]。经过该研究,观察组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抗体的阳性率为78%,对照组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gG浓度为+1级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为+2级和+3级时观察组的抗体阳性强度明显比对照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进行过敏性哮喘患者食物不耐受的检测过程中,以食物特异性总IgG为依据有助于将相应的食物剔除,通过对临床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的密切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医生在临床诊断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提供重要的依据。

[1]吴妙心.食物不耐受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2(13)∶2041-2042.

[2]陈润钿,林暖君,张胜键,等.过敏性鼻炎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临床意义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30(15)∶1996-1997.

[3]关瑞.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物sIgE和食物sIgG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疗前沿,2011,28(14)∶63-64.

[4]王志红.130例可疑过敏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2,20(7)∶88-89.

[5]黄珠能,尹俊,郑旭新.食物不耐受检测在儿童哮喘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2,28(14)∶121-122.

R248.1

A

1004-6569(2017)06(b)-0113-02

2017-05-12)

王雪梅(1978-),女,辽宁大连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猜你喜欢
过敏原过敏性特异性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澳大利亚发布强制性过敏原标识问答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